品牌不是粉飾工作,而是與業務密切相關。
脫離業務的品牌工作,基本上不是做真正的品牌工作,而只是設計得很漂亮,很難把這些工作和業績結果聯絡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經營業務並負責創收的人很容易錯誤地認為品牌只是錦上添花,是一種撤退。
這樣的“誤會”其實並不是錯誤的品牌,而是對品牌的錯誤認識和做品牌的錯誤方式。
什麼是品牌? / what
品左認為,如果一件東西不只是一件東西,要想成為客戶眼中的“品牌”,關鍵是它能否在客戶心中創造一種突出的感知
只有那些能在客戶心中脫穎而出的人,才能成為乙個品牌。
它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物質層面在產品上不同,或者相關的優勢、工藝、特性、效果不同,精神層面在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觀點或不同的聯想中。
反之,如果物質層面或精神層面與其他產品沒有區別,就很難成為品牌。 因為客戶無法識別它。 這個時候,哪怕有名字,有商標招牌,......這對客戶來說意義不大。 更改名稱並沒有什麼不同。
做品牌的兩條途徑/ how
你如何創造乙個突出的感知?
一條路線是類別
這是因為客戶無法檢視單個產品,並且產品過於複雜和多樣化。 人們會用一種更簡單的方式——用乙個品類來代表同一品類的產品,形成一種區分和認知。
因此,品類是送給品牌的禮物,幫助品牌形成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禮物。
一旦乙個品牌找到了乙個特定的品類,顧客的頭腦就可以識別和接受它,很容易形成一種從顧客中脫穎而出的認知。
如果找不到,那麼就無法在顧客的心智認知中發揮品類的戰略意義。
但幸運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品類也在不斷發展和差異化,建立品類的機會不斷出現。
因為隨著品類越來越多,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需要指向更具體的品類,幫助客戶感知乙個品牌。
例如,從一開始,智慧型手機就可以與其他功能手機區分開來,電動汽車可以與其他燃油車區分開來。
但此後,越來越多的智慧型手機品牌和電動車品牌參與進來,除了在客戶中第乙個能夠代表智慧型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成功品牌外,後來者必須找到形成差異化的新方法,才能長期生存。
此時此刻,品類將進行區分或細分,比如電動車品類,細分為越野電動車、家用電動車、女性電動車等。
當類別越來越多時,就越需要找到將類別與頭腦可以識別的維度分開的方法。 如果只從行業、生產或者公司其他方面來定義品類,無疑會陷入一場巨大的賭博——大量的投入和工作很可能無法引起客戶的積極興趣。
試圖完全靠自己教育消費者的問題不在於他們不夠努力,投資不夠; 就是從一開始就錯了,類別也錯了。 這種類別對客戶的影響非常微弱,甚至無效。
這也是品左提出“心理範疇”的出發點。
另一行是斷言
與類別不同,命題與人更相關。
斷言是乙個人對事物持有的某種觀點,而這種觀點與認知密切相關。 因此,品牌可以在命題的幫助下創造一種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感知。
什麼可以形成意見或意見?
命題的包容性非常高,提出一種人生哲學、一種價值觀、一種做事方式、一種承諾等等,都屬於命題的範疇。
例如,某品牌提出回歸簡單生活,以化繁為簡的理念做產品——這是生活理念,也是客戶生活的命題。 這一主張指導了它開發、設計、製造甚至銷售產品的方式,也成功地吸引了客戶。
再比如,某品牌提出取消粉紅稅,認為男女產品的價格不宜高於女性。 其中之一是平權行動的價值。 如果你是第一次提出這樣的價值,很容易贏得客戶的關注和認可。
再次,這個命題帶出了品牌及其面向女性的產品,也決定了品牌為女性所做的許多行動,例如支援全球女性公益活動。
類別和命題,這兩條路線有一些共同點——例如,它必須足夠獨特,例如,命題指向的業務也需要依賴該類別; 但更多的是關於差異,它們是不同的品牌推廣方式——兩者產生不同的效果,影響的持久力也不同。
關於產品。 品左2019年成立於上海,是一家精神品類建立諮詢公司,致力於打造進入客戶心目中的品類,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品類品牌,助力企業起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