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飛(河西大學)。
春節期間向長輩下跪的爭議由來已久,也是歷年春節期間網路上最具爭議的熱議話題。 有一種觀點認為,春節下跪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流傳下來,不能隨意拋棄。 但也有人覺得,在現代社會,不應該輕易下跪,認為春節下跪儀式是封建的糟粕,應該被拋棄和消除。
春節下跪儀式是一種封建糟粕嗎? 下跪是否代表著尊嚴的喪失和對人身權利的侵犯? 向長輩鞠躬只是一種形式嗎? 我不這麼認為。
跪拜是我國固有的傳統,也是流傳至今的道德習俗。 《周禮》中已經有“九鞠躬”的說法,說明“跪下”或“拜拜”本質上是一種禮儀約束。 在《荊初年紀事》中,也提到過年,“長幼衣得體,互相祝賀”的場景和過年儀式。 中國這片土地素有“禮儀之國”之稱,“崇拜”是常態,它代表著莊嚴和秩序,它代表著孝道、對祖先的尊重,也代表著血緣關係和宗族關係的凝聚。 它傳給了後代,實踐了數千年,那我們怎麼能談論“糟粕”呢?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東西方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傳統文化受到現代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影響,這使得跪拜和叩頭不可避免地會與一些當代價值觀發生衝突。 如此一來,在一些人眼中,春節下跪儀式不僅比較繁瑣,甚至不夠“紳士”。 但下跪儀式的核心是傳達對長輩的感恩和尊敬,表達對先輩的尊敬和對新年未來的美好祝願,這是中國人特有的儀式感,代表著感恩、奉獻、傳承、生生不息,而這些恰恰是華人鄉文化精神譜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鞠躬是奴性的表現,作者不同意這一點。 放假時,我在平遙古縣政府閒逛時,聽到乙個解釋:“古代,公訴時,老百姓見到縣官就要跪,書生可以免跪。 “上下層之間的匍匐是建立在封建社會的治理模式之上的。 在當時,“禮”不僅是一種道德體系,更是一種權力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人們是被動的,跪著的,這是不得已而為之。 如今,各地過年時的跪拜習俗與傳統的封建禮儀有著根本的不同。 跪在官邸代表著封建制度下的階級壓迫。 但向父母和長輩下跪,是主動表達感激和尊重的一種方式。 古代的跪拜,核心不同,動機不同,形式不同,能隨便混搭?
相反,在晚輩們一起穿衣、一起起身、一起走路、先拜譜、再向長輩行禮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地方文明與血緣關係的緊密聯絡。 乙個家庭是和睦富足的,這也預示著幸福,有前進的動力。 孝敬長輩不是一種形式,晚輩向長輩和家譜下跪的活動不僅是必要的祝福和問候,更承載著文化和親情的延續。
中華文化非常重視自身的“根系”,而這種“根系文化”使我們重視生命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因此中華民族歷經滄桑卻不斷自我完善,中華文化有著悠久而持久的歷史。 只有重視自身“根源”,守護文化根源,才能弘揚過去,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