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朱洪源、通訊員魏躍琪。
寒冬時節,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走進河北省涿州市刁窩鎮小六村的油坊,一股溫暖的感覺撲面而來,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清澈的花生油從機器末端緩緩流出,空氣中瀰漫著濃郁的香氣。
今天都是鮮榨花生油,我可以把它送到我家門口。 00後出生的小夥子李賽一邊撿**,一邊把花生倒進自動榨油機裡。
李賽告訴記者,春節期間,親戚朋友多了,在農村,花生油是比較實惠的禮物。 “每年農曆正月是最繁忙的時候。 ”
1月30日早上6點,李賽和父親李德輝起床,吃了一頓簡單的早餐,開啟機器開始榨油。 “從早上一直忙到晚上10點左右。 李賽說,最近他每天能賣出160桶左右的油,每桶10斤油,每天的營業額超過1萬元。
李賽在榨油廠的車間裡忙活著。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朱洪源攝。
前幾年,它很忙,但不能生產那麼多石油。 李賽說,以前的脫殼機、油炸機、榨油機、過濾器都是分開的,工藝落後,工作量大,出油率低。
2023年夏季汛期,河北省涿州市遭遇特大洪澇災害,一度被洪水圍困。 由於地勢低窪,釣魚窩鎮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 小柳村位於釣魚鎮東北部,村北是北巨馬河、琉璃河、小青河三江的交匯處。 因為臨河村水災嚴重,李賽家的油廠也被淹了。
李賽告訴記者,去年8月洪水退去後,他回到榨油廠,看到廠裡的淤泥有四五十厘公尺深,七台榨油機全部損壞,大量成品花生油和花生發霉變質。
損失至少10萬元。 他回憶說,當他看到油廠的狀況時,他的父母哭了。
李賽和父親忍著痛,把發霉變質的花生運到田裡做肥料,被洪水浸泡的成品花生油送到村里統一**的地方。 “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一定不能進入市場。 他說。
起初,李賽想過修理榨油機,但後來想到被淹沒的機器可能有病毒或細菌,於是決定購買一台新裝置。
9月初,他驅車前往河南省惠縣採油廠學習考察,順便買回了一套全自動採油裝置。 “油炸、榨榨、過濾一體化,節省了人工,出油率更高。 他說,機器運回村里後不久,小油廠就重新開張了。
李賽告訴《中國青年報》和中國青年網記者,這家榨油廠是他7歲時父母創辦的。 小時候,他經常幫助父母在榨油廠工作。 “因為榨油廠的工作很累,而且油很累,我小時候從沒想過要接手父母的生意。 他說。
初中畢業後,李賽先去了涿州市的一家汽車修理店,學了兩年的修車。 小柳村靠近涿州影視城,村里很多人都在影視城工作。 後來,在村里朋友的帶領下,他進入了影視行業。
我們和劇組一起跑,去了北京、浙江、寧夏、山東等地。 李賽說,自己主要從事影視布景和道具工作,偶爾也會做臨時演員。
李賽坦言,雖然跟著劇組走遍了全國,但他開闊了眼界,收穫了很多知識。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總有一種徘徊的感覺,想要穩定下來。
2019年,他回到家鄉結婚。 他注意到他年邁的父母在榨油廠工作很辛苦,所以他想留下來幫助他們。 那一年,李賽正式接管了父母的油廠。
當時,我想把油廠做大做強,但由於缺乏資金和團隊的支援,很多想法都無法實現。 他無奈地說,我一直想做大,打造自己的花生油品牌。
洪災過後,小柳村黨支部書記李玉成一直在思考村災後重建的發展方向。 這位85後的年輕人認為,小柳村要想越做越好,就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先天優勢,做強集體經濟。
我們村的沙質土壤特別適合種植花生,小時候,大片土地都種上了花生。 但他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去大城市工作,而從事農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他想著把村民的土地全部轉讓給村里的農業合作社,然後實現花生的一站式種植、加工和銷售。
李玉成找到了李賽,兩人一拍即合。 就這麼幹,他們在村里找了五個**來投資,其他村民以土地份額的形式參與分紅。
春節過後,我們將開始晾曬。 李賽說,他目前正在學習如何通過網路直播帶貨,並希望通過網際網絡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同時帶動村民增加收入和致富。
*:中國青年報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