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從來都是乙個獨特的存在,尤其是在上世紀60年代,當美國統一歐洲對中國進行層層封鎖時,法國頻頻對中國表現出善意,並首次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此舉引發了世界政治
然而,1967年6月17日,中國成功試爆了第一顆氫彈,成為第四個擁有熱核武器的國家,但法國並沒有向我們表示祝賀。
相反,二戰英雄、著名的“親華**”戴高樂接到訊息後大發雷霆,在辦公室拍桌子大發雷霆,逼迫下屬下達“軍令”。
那麼,戴高樂為什麼如此生氣呢? 中國氫彈試驗成功對法國有什麼影響? 自從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以來,世界各國第一次看到了核武器的巨大威力,並開始發展自己的核武器。
繼美國之後,蘇聯、英國和法國各自擁有自己的原子彈,中國也不甘落後。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終於在1964年成功試爆了氫彈,正式進入了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行列。
然而,在冷戰的背景下,軍備競賽永遠不會停止。
1952年,美國進行了名為“常春藤盟校行動”的試爆試驗,成功研製出第一顆氫彈,震驚世界。 於是,世界各國開始研究和研製氫彈,其中美國花了七年時間,蘇聯和英國各花了四年時間。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後,國家立即決定全力研製氫彈。 經過科學家日夜不懈的努力,中國第一顆氫彈僅用了2年零8個月就發射到羅布泊上空,引發了全國歡慶和全球震驚。
與此同時,法國的戴高樂也非常重視核武器的研發。 然而,當他得知中國氫彈試驗成功時,他憤怒地把所有負責核研發的科學家和科學家叫到他的辦公室,批評了他們兩個小時。
戴高樂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決心,投資於法國氫彈的研發。 雖然法國在二戰初期以光速投降,但也讓法國的基礎設施得以保留,工業體系迅速恢復,遠遠超過了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大國。
然而,當中國氫彈試爆成功時,法國的氫彈研發進度卻落後,這讓一向強勢的戴高樂無法忍受。 因此,他在生命的盡頭發出了最後通牒,希望在他死前看到法國氫彈試驗被引爆。
事實上,從1945年原子彈發射的那一天起,戴高樂就投入了核武器的研發,法國的核之路也充滿了傳奇。
在海外殖民地的持續支援下,法國的工業經濟迅速復甦。 此外,法國還擁有居里夫婦等頂尖科學家,他們在人才庫、工業基礎和經濟實力的支援下成功研製了原子彈。
1945年,戴高樂將軍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並任命居里夫人的女婿喬里奧·居里為主席。 從那時起,法國的核物理學蓬勃發展,1948年發現了鈾,同年成功建造了第一座核反應堆。
法國在核研究方面迅速崛起,並成功研製出原子彈,成為繼美國、蘇聯和英國之後的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這不僅給法國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也增強了其在歐洲的地位。
因此,戴高樂繼續加大對核**研發的投入,特別是在氫彈的研究上。 然而,雖然原子彈的成功研製為氫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實踐中實施起來並不容易。
法國原子能委員會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但始終無法征服關鍵技術。 直到1966年,一位年輕的物理學家才取得突破,掌握了氫彈的基本原理。
然而,從原則到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法國科學界和戴高樂都感受到了壓力。
就在這時,一位來自英國的神秘人物走近戴高樂,聲稱掌握了有關氫彈的關鍵資訊。 然而,氫彈在英國被認為是絕密,這麼美妙的“餡餅”怎麼會輕易落入陷阱呢?
儘管戴高樂對這個神秘人持保留態度,但氫彈的巨大威力仍然打動了他的心。 經過深入調查,戴高樂決定相信這個神秘人,並將他提供的資訊提交給原子能委員會,以協助他們進行研究。
事實證明,這個神秘人確實不小,他提供的資訊也被證實是準確的。 然而,就在戴高樂重拾信心時,來自東方的訊息像晴天霹靂一樣擊中了他: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成功試爆。
戴高樂的憤怒是有根源的,兩國國力差距太大。 清朝末年以來,中國飽受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蹂躪,領土四分五裂,軍閥派別紛紛亂。
更糟糕的是,日本侵華14年,中國人民奮戰不休,造成數千萬人和不可估量的財產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從工業到經濟再到軍事,都需要從零開始。 相比之下,法國長期以來一直是歐洲強國,二戰期間的損失很小,因此在核研發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此外,中法兩國在科研能力方面存在明顯差距。 新中國雖然有錢學森這樣的留學生,但與法國居里夫人等頂尖科學家相比,差距還很大。
戴高樂深信法國沒有理由在氫彈研製上落後於中國,於是下達軍令,要求氫彈必須在他生前研製成功。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法國已將資源大量傾斜給原子能委員會。
然而,在關鍵時刻,英國神秘人物突然保持沉默,不願提供資訊。 戴高樂甚至調動情報部門對他進行了長時間的監視和迫害,最終讓他開出了最核心的技術,讓法國的氫彈研製工作有了重大進展。
1968年,法國科學家發現氫彈的研製與1964年放棄的氫彈完全相同。 在該計畫的基礎上,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氫彈,使法國成為第五個擁有熱核武器的國家。
儘管如此,由於一些彎路,這一天在法國的到來晚了整整四年。
氫彈研製成功後,戴高樂終於放下了一直困擾著他的顧慮,對中國的新成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接觸,中國人民也開始了解這個著名的法國鐵拳**。
戴高樂的鐵血形象可以追溯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他作為連長在法國東北部作戰。 在戰鬥中,戴高樂始終站在戰鬥的最前線,一年之內他三次受傷,用刺刀刺傷大腿,被炮彈燒傷臉部,被毒氣毒死,差點喪命。
不幸的是,他後來被抓獲入獄,在那裡他五次越獄並被抓獲並受到不人道的懲罰。 然而,戴高樂仍然忠於自己的信念,直到戰爭結束四年後才回到祖國。
這段曲折的經歷使他在軍隊中聲名鵲起,在接下來的十年裡,他在聖西爾軍事學院擔任講師,成為法國陸軍參謀部最高戰爭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部秘書,並穩步成為法方的重要人物。
他出版了《敵人的內部鬥爭》、《建設一支職業軍隊》等軍事著作,提出了建設機動性和破壞性火力相結合的裝甲師的創新思路。
他就是法國的戴高樂,這個名字傳遍了整個歐洲。 1937年,戴高樂晉公升為上校,擔任第507坦克團團長,兩年後,英法對德宣戰。
他預見到坦克和飛機聯合作戰的巨大潛力,但他的提議沒有被法國議會議長保羅·雷諾採納。 相反,德**隊利用飛機和裝甲車,成功地在空中和地面上發動了攻勢,突破了它認為堅不可摧的法國防線。
儘管戴高樂在蒙科內和拉昂地區取得了許多勝利,但巴黎於 1940 年 6 月淪陷,貝當接替保羅·雷諾擔任法國總理,決定停火。
在英國期間,戴高樂關心自己的祖國,他組建了一支名為“自由法**隊”的抵抗力量。 1941 年 9 月,他還創造了乙個流亡**,堅定不移地與德國軍隊作戰,直到 1944 年 6 月 6 日諾曼第登陸成功,戴高樂得以返回法國。
他望著解放的土地,動情地發表了公開演講,之後法國人民將他視為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被尊為“戴高樂將軍”。
二戰結束後,戴高樂曾短暫擔任過臨時首相,也經歷了一段黯淡的低谷。
1958年,法國內外關係陷入困境,海外殖民地獨立運動不斷,中國騷亂頻發。 在這個關鍵時刻,戴高樂再次接受了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的任務,開始了他大刀闊斧的改革。
戴高樂以鐵拳自表,他果斷而毫不留情地處理了殖民問題和內部爭端。 他堅毅的態度使他在英美兩國眼中格外突出,被譽為“眼中釘”。
戴高樂之所以這樣行事,是因為他不同意美國的霸權,不屈服於美蘇爭奪霸權的世界格局。 他認為,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應該保持獨立,而法國作為歐洲大國,應該發揮中流砥柱作用,以獨立的方式應對美國霸權的挑戰。
戴高樂主義"一系列自主的外交政策,揭示了面對狼群自主發展的秘訣,那就是強大的實力。 戴高樂深知這一點,於是積極投入數百億法郎,以及不可估量的人力物力,投身於核能**的研發。
此舉不僅大大增強了法國的軍事能力,而且確保了法國免受美國和蘇聯的威脅。 戴高樂的想法與我們國家的想法相同"獨立"發展路徑是相似的。
因此,他一直高度尊重我們的國家。 雖然當他得知中國率先研製氫彈時,他有點惱火,但這是他對法國科學界的態度"憤怒和無可爭辯"表現,而對於中國,他充滿了敬意。
事實上,早在1964年,戴高樂就與我國取得了聯絡,並發表了聯合宣告,正式宣布建立外交關係。 這也再次證明了他對我國的尊重和合作的意願。
法國是歐洲第乙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戴高樂**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但他不顧英美等國的批評,積極與中國保持**接觸,甚至計畫訪華會見***。
遺憾的是,1970年,戴高樂即將訪華時,突然因心臟病去世,留下了永恆的遺憾。 戴高樂逝世後,天安門廣場、新華門門前、中國門前降半旗,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外國元首給予如此高的禮遇。
結語正如***所說,戴高樂是“反對法西斯侵略和維蘭奇民族獨立的不屈不撓的鬥士”。 他一生英勇善戰,用血淚塑造了新法國,與中國的交往展現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
當今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中法力量平衡發生了巨大變化。 但是,獨立和自力更生仍然是乙個國家和乙個民族進步的源泉"兩顆炸彈和一顆星"將激勵中國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