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接受你的憤怒時,你就不再生氣了——恰恰說。
陌生訪客
她拍了拍前台的桌子? 看著我很痛。 我小心翼翼地問來訪者:“我們怎麼了? 你可以慢慢說,你為什麼還在拍桌子? ”
來訪者小女是n+1次找心理機構,我們是n+1機構,她換了n個心理諮詢師,最後都被“拋棄”了。 但她找經紀公司的方式很特別,比如今天,沒人招她,也沒人惹她,她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蕭怒道:“沒什麼,引起你的注意,我看你玩手機的時候沒看到我進來。 “我臉都紅了,早上8點清潔工還沒來上班,我玩手機正常嗎?
雖然我覺得她很粗魯,但這並不影響我的禮貌。 我把她請進會議室,耐心地問她為什麼來找輔導員。 她沒有看我,說:“我覺得我很生氣。 我心中總有一團憤怒的烏雲。 我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
我讓她等一下,轉身去了輔導員的辦公室,我揮舞著我的檔案問道:“有一位女士喜歡生氣,想找乙個輔導員來幫助她解決她的憤怒問題。 哪位老師能做到? ”
杜若老師抬手說:“查查,你去給我拿個打火機。 雖然心存疑慮,但高效的執行卻不允許我猶豫,我去工位向抽菸的人借了個打火機,還親昵地藉了一支中國香菸,放了個屁跑了回去,遞給了杜若先生。
杜若老師見我雙手敬酒,哈哈大笑道:“回去吧! 拿著我的香爐! 然後他拿出《天龍八部》裡阿子姑娘用來練**的香爐遞給我。
我不敢多問,就提著香爐和杜若老師走進了輔導員。 簡短的寒暄過後,杜若先生點燃了一盞“帳裡鵝梨香”,香爐時,一陣陣的香味讓我頭暈目眩。 為了多聞兩口,巴巴問道:“老師,我可以在一旁做輔導筆記嗎? ”
杜若老師徵求了來訪者的意見,同意讓我留下來。 我猛地吸了一口,感覺自己要成仙了! 杜若老師進入正題,問她:“。你是否經常感到胸口燃燒著憤怒的火焰? 即使沒有人招惹你,你也會感到莫名的憤怒嗎?
蕭女緊咬嘴唇,點了點頭,然後補充道:“老師,希望能找到你,你不要再跟我談原生家庭了! 所有以前的輔導員都去了原生家庭。 我不相信這個! ”
杜若老師彈了彈香灰,問她:“這香舒服嗎? 你覺得緊張放鬆了嗎? 蕭女微微歪了歪頭,深吸了一口氣,道:“還真沒事。 ”
杜若老師趁著放鬆的時候,緩緩說道:“中國人很難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情感的表達一直受到抑制。 你慢慢聞到鵝梨帳的香味,我慢慢告訴你。 ”
我明顯感覺到Angry的肩膀鬆弛了,我的呼吸變得均勻了。 杜若老師笑著說:“。中國人只能相對正常地、毫無羞恥地表達兩種情緒:一種叫做憤怒,另一種叫做快樂。
換句話說,很難說:很多積極的情緒轉化為快樂,消極的情緒轉化為憤怒。 你能告訴我你生氣時的感受嗎? ”
小女想了想,道:“怒!討厭! 生氣! 不開心! 打擾! 然後是沉默。
杜若老師連連點頭,解釋道:“你的表情是粗粒度的情緒表達,再拆開一點,就沒有話說了。 這不是你乙個人的問題,它存在於我們整個國家。 這是最受壓抑的民族可以說出這個詞。 ”
我點頭表示同意,心想的是:“杜若老師真是個子高啊! 小女不想聽原生民族的話,杜若老師開始講原生民族。 哈哈。 ”
看到小女越來越放鬆,杜若老師繼續說道:“憤怒和焦慮是孿生兄妹。 你越生氣,你就越焦慮。 在愛情中也有依戀焦慮的情況。 經常口是心非,動不動就生氣,分手,自虐。 ”
突然,蕭芙的眼睛亮了起來。 她問:“老師,這不是一種病嗎? ”
杜若老師若有所思地說:“這不是病。 這是價值感低的標誌。 人越兇猛,越脆弱。 兇猛是你的保護色。 你很激烈,要讓別人關注你,關心你。 這不是為了傷害別人。 ”
蕭女哭了。 我吃了一驚。 就在我猶豫要不要暫停諮詢,讓客戶放慢腳步時,杜若先生打斷了我的思路:“。有依戀焦慮症的人往往在自我價值方面有問題。 過去情感忽視的經歷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害怕被拋棄。
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很低,所以會一遍又一遍地問對方“你愛我嗎”,甚至通過內疚感誘導得到一種在乎的滿足感。 一旦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陷入極度的不安全感,覺得自己隨時可能被拋棄,覺得自己注定不被愛。 ”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當然,你大部分時間使用的策略是'紙老虎'策略。 就是用發脾氣和憤怒來宣告主權,讓別人不敢欺負你。 只有在戀愛的時候,你才會偶爾用一些受虐的手段,讓對方感到愧疚,一旦對方因為對你好而感到愧疚,你就會有安全感。
你會發現它很有用,下次你會做得更好。 直到他周圍的每個人都被迫離開。 最後你得到乙個結論:[沒有人愛我]。
然後你開始花錢去找愛,你希望輔導員能給你想要的愛,但你卻把對方放在乙個不平等的位置,你以為你在花錢,輔導員應該無條件地包容你,無條件地給你愛,不管你有多過分,因為你認為這是他們應該做的。
只可惜心理諮詢師畢竟不是神仙,而且是有承載限度的。 超出他們的極限,他們會和你說再見。 但他們能給你帶來比你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愛的體驗。 所以你不停地換老師,你不停地體驗,你試圖找到安全感。 但是你沒有勇氣直面你的問題。 ”
小怒漸漸停止了哭泣。 她腫著眼睛對杜若老師說:“老師,你說得對。 我也知道我這樣不好,但我沒辦法。 我以前沒有這樣做過。 我以前不喜歡生氣,也不能說我不喜歡生氣,但我不知道該不該生氣。 當別人欺負我時,我不敢反抗。 然後我完全朝著相反的方向走去。 它變得非常生氣。 ”
杜若老師道:“如果你不讓你提原生家庭,那我們只能在這裡說了。 “說著,他手裡拿著香爐出去了。 我詫異地看著杜若老師,不是嗎? 真?
蕭女也愣住了。 立即阻止老師:“老師,我錯了,我心胸狹隘。 你能教我如何改掉我現在的壞習慣嗎? 你可以提到原生家庭。 ”
杜若老師放下香爐,吩咐我:“茶茶,換香。 去買沉香木。 ”
我還想聽聽接下來該說什麼,但又得先換香,不情願地回頭看了幾眼。 當我在櫃子裡翻找,找到老師說的沉香木時,它們已經做好了。
只聽杜若老師說的最後幾句話:“。
愛自暴自棄的人,一般都有一對非常嚴厲的父母,所以在他們年輕的性格中,有很強的超我。
另外,他們的父母大多也對自己生氣,所以他們會受到父母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習父母的行為模式,以至於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對自己生氣的反應有什麼問題。
直到有一天,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他們不會意識到並反思它。
嚴厲、追求完美的超我是我們內在父母特質的體現。 所謂“內在父母”,是指在幼小時將父母的要求、規則和教誨內化,轉化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從而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要求的超我。
我們對自己很嚴格,這其實是父母聲音的反映。 所以當我們對自己生氣的時候,其實是我們內心的父母對自己生氣,其實是父母在我們早年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時對我們的態度。
當我們長大後,我們會自動形成乙個內在的父母來取代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父母,並在早年繼續對我們採取行動。
你之所以喜歡生氣,是因為你有乙個過於強大的超我。 所謂超我,是指我們人格中的理想自我,它是由良知、社會規範和自我理想組成的,是人格的高階領導者。
它按照至善的原則行事,指導自我,限制自我,就像乙個嚴厲而嚴肅的族長,是我們行動和意識的內在監督者和判斷者。
因此,當你所做的事情不符合你的要求時,你會對自己生氣。
因此,對自己生氣,其實是乙個人在現實與理想有差距時做出的一種補償行為。 通過這種補償行為,個人完成了對他的懲罰並滿足了他的超我。 ”
我覺得他們應該已經把生別人氣的原因說完了,所以他們不能在**裡和自己相處。 看到小女,我嘆了口氣,問老師:“老師,你怎麼知道我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而生氣,還是我自己的性格是這樣的? ”
老師說:“你生氣的地方,你不是生氣,而是沉默或冷漠; 當它讓你悲傷時,你不會悲傷,你可能會笑。 你不是對引起你憤怒的人生氣,而是對你自己生氣。 這些不匹配表明,引起這種反應的人不一定是你面前的人,可能與過去的原生家庭有關。 ”
杜若老師看著若有所思的小怒,輕聲道:“沒事,你會沒事的。 我們今天說得太多了,大家先消化一下吧。 我們下週見。 ”
杜若老師就這樣拿著香爐消失了。 當我準備送小女離開時,她突然對我說:“聽你的話,勝過讀十年的書! 謝謝查查,幫幫我,謝謝杜若老師。 我下週再來! ”
如果你也愛生氣,或者你身邊有乙個總是生氣的朋友,請給我點個贊**給他,希望世界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