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接踵而至,老百姓喜歡哪乙個? 2月18日下午,“火炬傳人名家聚會——天平滑稽沙龍元宵節非遺特輯”在徐匯區天平街道社群文化活動中心明家坊劇場上演。
錫劇《給黨唱山歌》拉開了演出的序幕,隨後,由作家、麴義理論家、上海曲藝家協會副會長徐維欣創作和編撰的《上海小調》將老上海的日常生活帶到了現場。 “走過丹歌路,石庫門的小巷子,前客堂的亭子,李家的奶奶,張家的叔叔,在爐子和......之間煮飯在上海曲藝家協會會員、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繞口令”傳承人於慧迪的演繹下,那些記憶中難忘的畫面通過上海方言浮現在我面前。
由兩位女喜劇家主演的《滑稽亭》堪稱上海獨腳架的經典劇目,由著名的“雙胞胎一代”吳雙一、王雙青、翁雙傑、滑稽大師姚木雙的兒子姚詠兒、姚琪兒等人演出,在上海老一輩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社群舞台上的重新演繹,依舊引來笑聲。
因出演上海處境喜劇《老太太的舅舅》中富嫂一角而走紅的著名評論員劉敏,也在同一天登上了天平舞台,她16歲出生在乙個搞笑家庭,如今已經八十多歲了。 一首新歌《快樂時代》祝大家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在與觀眾的互動中,劉敏表示,自己60歲一過甲子,60歲以後的每一天,重生都很好,最重要的是健康快樂,“活一天掙一天,去社群文化中心看熱鬧, 聽聽說唱,你會活得越來越年輕。
同為“80後”的著名滑稽藝人龔伯康也在同一天亮相,帶著一首充滿精神和不朽的上海說唱《昨天、今天、明天》。 作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說唱的代表傳承人,龔伯康師從滑稽藝術家袁一嶺先生,歌曲《金鐘樓》在上海風靡一時,廣受好評。
在節目主持人、原上海曲藝家協會副會長、上海小巴拉子藝術團創始人徐偉新看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保護上海方言其實就是保護上海文化。 代代相傳的上海風文化,不僅聚焦傳統經典,更在社會上不斷挖掘和展現新風潮。 以天平社群“新星”隊隊長孫紅銀為原型的小品《寶貝阿姨》由徐維新執導,在當天大結局首秀。
人文學科的天平充滿了著名的藝術家和對凡人的極大熱愛。 整場演出,貼近生活,表達生活,讓觀眾沉浸在友好輕鬆的氛圍中,迎接龍年的春天。
您可能還喜歡:
這個游泳池又重新開放了! 有關銷售卡型別和福利的資訊
用“廢棄的車輛”換取了走廊裡的新面貌。
“和平相處”對老少皆宜! 這些送到“家門口”的服務很快就收到了,假期的結束是馬不停蹄的! 這個派對和大眾服務中心陪你提前做乙個元宵節。
在傳統劇中尋找文化,幾個瘦皮影戲就能演繹“一出好戲”!
記者:張文靜, 盧海傑.
編輯:耿潔宇。
審稿人:李偉。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