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現代農業基礎支撐,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
黨代會報告強調,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守住永久基本農田紅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種業振興行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應。 油和豬。作為農業和農村部門,要提高耕地質量,保證肥地糧食利用,防止耕地“非糧食”轉用,全力做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應工作。
一是落實“長牙”耕地保護硬措施。 實施耕地專項保護和利用控制,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果園地等型別農用地,深入落實“以糧食為基礎,統籌糧食經濟、種植養殖週期、五好融合”的農用種植園優化改造公升級五年規劃, 全面整治農戶承包耕地的棄荒行為。永久性基本農用地主要用於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證水稻、小麥和玉公尺的種植,一般耕地主要用於生產糧食、油籽、蔬菜等農產品,以及飼料和飼料。 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嚴禁非法占用永久性基本農田、植樹造林、挖塘養魚等行為。 引導工商資本有序下鄉,落實工商資本轉移農村土地審查和風險防範制度,堅決防止“非糧食轉投”。
二是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 嚴格執行第一、省、市縣財政補助資金每畝不低於3000元的要求,建設改造1600多萬畝可排水灌溉、旱澇保障、適於機器操作、穩定高產、環保的高標準農田。 新建的高標準農田全部用於糧食種植,確保肥沃的土地用於糧食。 統籌規劃並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 加大中低產田地改造力度,提高耕地水平。
三是加強農業科技創新。 要堅持把科技自力更生、自強放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突出位置,集中資源、集中力量,攻關、突破。實施種業振興,堅決打好種業翻盤戰。 推進“五好”一體化產業機械化改造,繼續實施農產品整體冷藏保鮮,推進縣域建設,提高農資裝備水平。 加快深化農業科研院所改革,健全適應農業產業特點的科研體制機制。 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四是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應。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支援安寧河流域“天府第二糧倉”建設。 發展旱作農業,擴大大豆油料種植,推廣玉公尺、大豆條帶復種植,發展冬季休耕,擴大油菜種植。 防止生豬產能大起大落,加快擴大牛羊肉和奶業生產,促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公升級。 穩定水產養殖面積,提高漁業發展質量。 提高蔬菜應急供應保障能力。 確保第一“公尺袋”,同樣保護“菜籃子”、“果盤”、“油瓶”和農民的“錢袋”。
五是要守住農業安全生產底線。 加大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和投入,加強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增強極端天氣應對能力。 加強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落實屬地責任,配置和強化專業人才,落實固定崗位和人員,確保非洲豬瘟、草地貪夜蛾等重大動植物病害防控工作做好和管理。 抓好人畜共患疾病源頭防治工作。 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 聚焦農機、農村沼氣、漁船等重點領域,加強執法檢查,嚴密責任,確保行業安全重大事故不發生。
2、堅持以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做大做強“四川”農業特色產業,推動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黨代會報告強調,要做大做強“四川”農業特色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就四川而言,要緊緊抓住現代農業園區的“牛鼻子”,背誦“優青、強、新”六字經,加快實現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跨越。
一是繼續培育現代化農業園區。 建立健全“10+3四川品牌”農業特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產業”“一縣一特”,培育具有鄉村特色產業的1億元村和10億元鄉,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繼續做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 積極籌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培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形成各省、市、縣各園區梯隊競爭格局。
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要提高農村農產品商品化能力,對農產品的初加工和產後集約化加工大做文章。 完善農產品生產後初級加工設施,建設一批烘乾、冷鏈、倉儲等設施。 深化省級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建設,推動一批農產品加工行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支援龍頭企業在鄉鎮建立“一廠”。
三是發展農業的多種功能。 農業本身具有提供食物、衣服、醫療保健和旅遊等多種功能。 要挖掘農村多元價值,著力延伸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讓更多依賴農業的二、三產業留在農村,讓農業產業鏈中更多的增值收入和就業崗位留給農民,讓產業鏈上的小農戶、扶貧戶等市場主體共舞共舞。
四是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要進一步推進“一控兩減三基”規劃,加強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繼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鞏固長江禁漁十年成果,加強常態化執法監管,加強水生生物保護,規範養殖放流。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施農產品品種培育、質量提公升、品牌建設和標準化生產提公升行動,推進食用農產品認證制度,完善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