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理論
詩歌是文學三大主題中最早的,但也許是最早消失的,至少在當代中國是這樣。
曾幾何時,我們還以自己是詩國而自豪,沾沾自喜,但現在詩歌越來越小眾,除了“詩人”,誰在乎呢?
我之所以把“詩人”加引號,是因為他們不寫詩,而是以詩的名義。 詩歌評論家朱子清說:“藝術創作是為了鑑賞家的欣賞而存在和發展,沒有欣賞就沒有創作。 乙個追求利潤的自由市場社會,不會為了藝術的培養而培養鑑賞家,而只會把人變成逐利者。 而乙個民主國家的**,不可能用納稅人的錢來養活一群“多餘的人”,就像王萌說的賈寶玉天賦異稟,無所事事,所以成了藝術的超級粉絲。
是的,如果沒有相當多的鑑賞家,詩人的數量將與動物的數量相似,人口越少,卓越率越低,人口少將難以產生偉大的天才,只會慢慢走向滅絕。
原來,自《詩經》以來,四字、五字、七字、五字、七字、五法、七歌、歌元曲有韻律,襯裡越來越多,自然要突破韻律,催生新詩。
詩歌和文字,歌唱文字。 可惜當代詩人刻意忽略了這一點:唐宋詩可以唱,但具有宋詩特色的新詩不再遵循,只落在流行歌曲上。 俗話說:王峰讓我無法融入城市,蒲樹讓我留在山里,徐偉讓我無法回老家。 這些歌手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詩人,但我們對他們嗤之以鼻。
如今,我們的識字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真正懂押韻的人又有多少人呢? 當代偽詩人除了寫字、打字斷行、偶爾發幾句靈魂短語之外,還能做什麼? 但也許有些人會不服氣,難道還有那些古詩的創造者嗎? 怎麼說中國沒有詩人?
是的,那些也是偽詩人的人,甚至比那些寫自由形式的詩人更糟糕,至少他們在不斷創新,但他們是在抄襲和混淆視聽。 他們盜用了古典意象,吟誦的情緒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表達內容和語言詞彙都處於古代狀態。 “文章是為時間而寫的,歌曲和詩歌是為了事物而寫的。 “而他們隱居逃亡,沾沾自喜,掛著乙個隨意愉快、附庸優雅的面具大搖大擺的網路,你看有多少人真正觸動了現實生活的沉重脈搏? 有的滿是“為新詞說憂愁”的無病呻吟,有的是孩子們對花草、鶯燕的喜愛,有的滿是徜徉在煙雲暮色中的不為人知的憂鬱,有的則是山河茅草屋蘭亭的夢幻樂園。 汽車、輪船、輪船、手機、電腦、冰箱、洗衣機等現代詞彙是否曾經出現在他們的詩歌中? 整天拿著節奏表,在那裡呻吟著燒腦子,製造一些文明垃圾,有屁嗎? 也就是說,不可能把現代生活很好地融入詩歌中,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與自身現實不符。
其實,從五四運動開始,當時的詩人還是有意識地繼承了這一傳統,寫的詩至少是押韻、和諧、工整的,尤其是新月派的詩人。 如果再看現在,全是雲霧繚繞,讓人摸不著頭腦,別說讀者了,連詩人都看不懂,算什麼? 唐詩流傳了一千多年,雖然古今語法和法文語境不同,但幾乎每首詩都能唱能吟,也能畫(就像康震老師在詩會上當場畫詩猜詩一樣),如果詩真的需要解釋, 它不是真正的詩歌。
如今,詩歌在西化(自由化)的道路上狂奔,從80年代的朦朧詩到口語詩,再從唾液詩到糞便和尿液詩,詩歌不是回到了原來的位置,而是回到了原來的味道,詩歌真的變成了“”,中國沒有詩人,更別說詩歌了。
受困者不見了,衛生紙散落在地板上。 呵呵!
作者
華玲,原名梁成昊,男,漢族,1974年出生,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人。 他是中國當代先鋒派詩人、新銳作家、讀書睡眠詩社專欄作家。 他現在是當地的一名鄉村醫生。 首部詩集《情歌哀歌》於2015年4月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成功出版,同年6月獲北京中國詩學會舉辦的第三屆新詩人獎銀獎,8月獲青島紅高粱筆會第二屆銅獎。 第二本詩集《美人蛇》也正在計畫出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