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迎新年
環顧四周,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家長都陷入了同樣的教育模式。
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每天的三個問題分別是:
該吃飯了! “作業做完了嗎? ”
早點睡覺! ”
這種溝通方式過於簡單和粗糙。
大多數父母並沒有真正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生活中,如何與自己和諧相處,往往是父母忽視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孩子面臨挫折、壓力或情緒失控時。
他們往往無法應付自己,也不願意尋求家人的幫助。
這可能導致兒童的心理陰影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教孩子如何與自己相處至關重要。
這樣,孩子才能達到內心平衡和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的基石是自我意識
孩子認識和理解自己的能力是自信的起點,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許多心理問題源於孩子缺乏自我意識。
有些孩子因為考試不及格而害怕面對父母,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此類事件經常發生,尤其是在期中和期末考試期間。
對於成年人來說,考試不及格可能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未來被毀了。
比如秀秀,乙個來自寧夏的十三歲女孩。
她認為自己考試成績不好,錯過了重點中學。
想到父母在她身上付出的努力和金錢,她選擇了自殺。
雖然上重點中學是件好事,但不上中學並不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機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在一些孩子眼裡,卻可以放大成大事。
相比之下,能夠正確理解自己的人,對生活有更廣闊的視野。
王銳曾在美國擔任特約翻譯,同時也是美中友好協會北卡羅來納州分會主席。
她也是一位作家,與美國、英國和德國的一家知名出版集團簽約。
二十二歲時,她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出版了《尋找幸福》、《從北京到加利福尼亞》、《哈佛情人》等作品。
然而,她的童年並非一帆風順。
因為做過扁桃體手術,她的聲音比其他孩子略顯粗獷,經常因為唱歌而被嘲笑。
這讓她覺得自己很自卑,甚至不想再上幼兒園了。
王蕊的母親採取了哪些措施?
她以京劇大師程艷秋為例,他嗓音低沉,卻蛻變成獨特的演唱風格。
她的母親鼓勵她不要擔心自己聲音的厚度,而是專注於語調和練習。
於是,王蕊重拾信心,在家苦苦練。
初中時,她參加了**人民廣播電台青年主持人的選拔,並獲得了評委的好評。
在母親的指導下,王蕊開始了自我認知和接納的旅程。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培養心理素質:
當別人稱讚你時,你知道你仍然不夠。
當別人批評你時,你會自信地說:
我沒有那麼糟糕,我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 ”
王銳的經歷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潛力。
心理問題的根源往往是孩子無法準確認識自己,自卑感被壓垮。
因此,父母需要正確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相信自己。
讓孩子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的經驗,為他們的心理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會接納自己,實現自我和解
中國青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發現:
40%的中小學生無法接受自己的學業成績;
近20%的孩子對自己的外表不滿意。
接受度是乙個人心理健康的關鍵指標。
著名影星索菲亞·羅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她勇於接受自己。
她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並出演過《卡桑德拉橋》等知名電影。
然而,在她16歲那年,她拍了第一部電影,卻被攝影師批評太醜了。
導演卡洛也對她的外表持懷疑態度,但最終被索菲亞·羅蘭的自信所打動。
“我的鼻子確實更高,臀部更豐滿,”她說。 但這就是讓我成為我的原因,我不想為了拍電影而改變它。 ”
導演聽後,深深同意,決定繼續拍攝。
結果,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索菲亞·羅蘭一舉成名。
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美麗在於自信、個性和自然。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和潛力,關鍵是要認識和接受自己。
例如,即使孩子在學業上表現不佳,他們也可能在運動或**方面有天賦。
面對不如意的事情,我們應該學會接納。
沒有必要因為缺點而感到自卑,每個人都有缺點。
我們不應該為此責怪自己。
接受自己的缺點,讓過去翻開新的一頁。
學會控制情緒和行為。
心理問題通常源於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父母需要培養他們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法官媽媽給父母的 90 條建議講述了這樣乙個案例:
吳軍和李明是高中同學,成績都很好。
體育課上的一場小規模衝突因情緒失控而演變成悲劇。
吳軍將自己的錯誤歸咎於守門員; 李明為了給朋友辯護,和吳軍吵了起來。
事後,李明無法平息怒火,用刀砍傷了吳軍,導致吳軍死亡,李明也被判處重刑。
這場悲劇反映了缺乏情緒控制的後果。
青春期的衝動會導致不可逆轉的結果。
因此,父母必須教育孩子掌握自我控制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秘訣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
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控制自己。
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接受自己;
只有接受自己,才能控制自己。
父母應特別注意培養孩子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讓孩子成為自己身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