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漫談
達爾文的演化論表明,物種永遠不會停止,那麼人類的下乙個進化階段是什麼呢?
想象一下,人類將繼續進化,而不會受到其他物種滅絕的威脅。 也許,我們會變得更強壯,更高。 然而,在應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時,高個子的人類捉襟見肘。 試想一下,如果真有**,高個子的人類可能會因為體型大、行動不便而盡快面臨死亡。
同樣,在冰河時代,高個子人類將首先遇到生存危機,因為他們的體表面積大,難以保暖。
這就是自然選擇的用武之地:它不偏袒高個子的人,而是更適應環境變化的個體。 因此,進化並不等同於體型的改變,更是智力和適應能力的不斷昇華。
而且,物種越大,它需要的能量供應就越大,對物質的需求就像乙個無底洞一樣難以滿足。 在物質利益的鬥爭中,這個物種的鬥爭會更加激烈,甚至可能引發更悲慘的種族戰爭,最終導致整個種族的滅絕。
數百萬年前,人類將進化資源的所有成本都投入到大腦中,我認為未來也會是一樣的。
那麼,大腦是如何進化到最終形態的呢?生物學家彼得·沃茨(Peter Watts)在《失明》(Blindness)一書中提出了乙個觀點——放棄自我意識。
失明是指一種非常奇特的心理現象,就是你看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你所看到的,這是一種病態的心理現象,失明通常是由腦損傷引起的。
舉個例子,如果有乙個人右腦的視覺皮層受傷了,右腦的視覺皮層控制著左半邊的視野,這是你拿著一根小木棍,放在他左邊的視野裡,問他,你能看到我手裡的這根木棍嗎?
他會告訴你,他根本看不到左邊的任何東西,但你問他,你猜怎麼著,我手裡的這根小棍子是水平的還是垂直的?
結果,他盲目猜測,準確率高得嚇人,遠遠超過了50%隨機猜測的水平。
也就是說,至少他的大腦皮層的一部分,其實已經接收到了這根小棍子的形象,但是在他的主觀體驗中,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沒有意識到自己能看到,這就是失明。
盲人患者的眼睛沒有問題,但視覺皮層的病變阻止他們在意識中形成視覺,但視覺仍然可以在無意識行為中發揮作用。
人類知覺、意識、理性、邏輯的不可靠性,都表現在這個過程中,感官憑直覺事物,但大腦和意識卻欺騙性地使人相信自己不是直覺的,自我意識最終成為一種限制,阻礙了人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和虛構自己的必要。
我們的大腦是保證個體生存而產生的器官,它是生存的引擎,而不是真相探測器,也許不是人類接受了自我意識,而是自我意識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著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識就像乙個黑洞,束縛著人類,無法逃脫。
比如,每個鋼琴家都知道,如果想讓自己的表演失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他的意識來指揮他的手指的運動,每個舞者和雜技演員都知道放鬆心靈的抓地力,讓身體自由發揮,沒有乙個司機會記得在到達目的地時如何走走停停,左右轉彎。
無論是鋼琴家的表演,舞者的表演,還是司機的駕駛,自我意識都會干擾我們的表演,舉個更具體的例子,如果你在騎自行車,突然你的大腦抽搐了一下,說,讓我想想我騎車的時候身體肌肉有多硬,那麼你就有可能不馬上騎車, 而且在路上看不到手腳一樣的人走路,但總有軍訓的同學會“轉身”。
有人會說,騎自行車彈鋼琴是可以靠無意識的肌肉記憶來控制的,但總有很多高層次的思維過程應該說是意識層面的,比如學習一門知識、制定乙個計畫、做個決定、數學家計算公式、科學家設計實驗,這些活動總是靠自我意識來控制的, 右?
但不一定,Alpha Dog已經成為圍棋高手,汽車有自動駕駛,這些計算機軟體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自研能力,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它們有自我意識。
人類之所以用意識來解決這些所謂的高層次問題,只是因為人類已經習慣了這一點,但並不代表沒有意識,就沒有智慧去學習和解決一些高層次的問題。
人類只是被自己的侷限性蒙蔽了雙眼,就像乙個世代狩獵的人不相信農場的存在一樣。
也就是說,自我意識和智力是可以完全分開的,既然意識是不需要的,那麼人類為什麼要有自我意識。
意識可能只是生物進化特定階段的過渡產物,在這個階段,生物體的大腦不夠強大,無法處理資訊。
如果乙個生物體的大腦已經進化到乙個尷尬的階段,它有能力處理和分析它接收到的大量資訊,但同時,大腦沒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來同時處理太多的資訊,該怎麼辦?
然後它必須一次將有限的資源分配給少量的物件,而這種專注於處理資訊的過程就是意識。
例如,在下面的圖片中,你可以看到她順時針旋轉,有時是逆時針旋轉,因為你的大腦沒有那麼多資源來同時處理這兩種可能性。
所以,意識出現了,把你的處理能力集中在一種可能性上,所以這就像安裝乙個訓練輪來幫助他平衡,當他還沒有學會騎自行車時。
在人類大腦進化到足夠強大之前,它還需要乙個意識的支撐輪來幫助我們分配有限的認知資源。
如果我們深入這個腦洞,答案就要出來了,那就是,一旦人們跨過了進化的這個障礙,大腦中的認知資源就足夠了,有一天,我們可以同時看到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舞者,那麼意識就變得沒有必要了。
意識可能不僅沒有必要,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因為一旦大腦有了“我”,那麼“我”的體驗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我們不禁想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沉迷於那些膚淺的快樂。
原來這就是大腦,它渴望我們的身體舒適舒適,一旦身體違背自己的意願,大腦就會釋放出各種荷爾蒙,讓我們的身體不舒服。
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大腦的自我意識。 正是大腦構建的自我意識過分強調主觀體驗,可能導致我們陷入遊戲的泥潭。
於是,乙個巨大的娛樂產業被創造出來,以取悅人們的主觀體驗和享受。
這一切對於我們主觀感受來說都是很美好的,但從物種進化的角度來看,卻是大腦資源的極度浪費,而今天人類的極端大腦資源,都是用來取悅我們的主觀體驗,而不是用來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因為過分關注“自我”的存在,所以建立在自我保障基礎上的人口聯盟,也是通過商品價值的交換而誕生的,在這種交換下衍生出一種感性的社會關係,整個社會**凌駕於人的物質利益之上,但利益是最實際的, 沒有什麼比消滅敵人更實際的了,於是戰爭開始了,現代文明畢竟是一場利益鬥爭。
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我們可能會放棄自我意識,沉迷於自己的主觀假設。
正是因為這種顛覆性的轉變,我們才能客觀地看待事物,打破感官的認知束縛,接近現實世界。 人類將把所有的大腦資源都投入到與自然環境的鬥爭中,智力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人類將前所未有地團結起來。
然而,因為沒有主觀體驗,人類所有的情感都會消失,藝術和娛樂也會完全消失,因為“自我”的缺失、自私、貪婪、虛偽、虛榮、嫉妒、慾望得不到滿足等,人性中的低劣本性也會徹底消失,我們最終可能會像蜜蜂和螞蟻一樣過著高度社會化的生活, 每個人都是為了我,我是為了每個人,每個人都是利他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