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海峽是中國三大海峽之一,位於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 海峽東西長約8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為39公里5 公里,最窄處只有 19 公里4公里,屬於中國內海。
瓊州海峽。 到目前為止,瓊州海峽沒有大橋,過海峽的唯一途徑就是乘渡輪,即使是廣東鐵路,也需要乘渡輪渡火車過海,整個過程大約需要3個小時。
火車橫渡大海。
傳統的運輸方式,其實運輸效率很低,時間成本很高,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修建跨海大橋取代傳統渡口的呼聲越來越高,但一直沒能做到。
跨海大橋。 海峽的寬度有沒有可能限制了橋梁的建設? 沒有。 要知道,著名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幾乎是瓊州海峽長度的三倍。 如果說海峽的寬度是影響跨海大橋的關鍵因素,那麼如果瓊州海峽不能建成,那麼台灣海峽的建設就更加困難了,因為台灣海峽最窄處有130公里寬。
港珠澳大橋。
限制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建設,其實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窄”,制約大橋建設的關鍵原因正是因為瓊州海峽太窄,最窄點只有不到20公里,雖然工程量小,但對海上交通影響很大。
瓊州海峽最窄處不到20公里。
與舉世聞名的馬六甲海峽最窄處只有37公里相比,馬六甲也面臨著海峽過於狹窄的困境,因為航道繁忙,很容易造成貨船受阻。 瓊州海峽是中國的主要水道,連線北部灣和南海,也是廣東到越南等地海上交通的捷徑。
馬六甲海峽。
瓊州海峽。 二是自然原因,瓊州海峽地處第一帶季風區,夏季雷暴多霧天氣,也是太平洋颱風的必要場所,每年都會被颱風席捲,即使跨海渡輪經常停運,不僅會增加交通事故的發生率, 但也面臨著頻繁封堵的尷尬,通行效率不高,對橋梁的技術要求非常高。
颱風頻繁。 還有就是經濟效益問題,目前,海南島的配套產業或者是旅遊業,工農業比較薄弱,人口只有1000萬人,經濟體量不等於廣東等,花費數千億美元修建一座跨海大橋產生經濟效益還不得而知。 因此,海南島仍需形成自己完善的產業鏈。
海南島的產業以旅遊業為主。
最後,作為題外話,有乙個很少有人知道的問題,那就是地殼的運動。 現有證據表明,海南島是乙個從北部灣“漂浮”出來的島嶼,它仍然在逆時針旋轉約150度,以達到現在的位置。
未來,海南島會像陀螺一樣逆時針緩慢旋轉,向東南方向移動,據說最終可能會漂浮在馬六甲海峽附近,屆時我們將控制馬六甲,但這將是數百萬年後的事了。
海南島演變示意圖。
當然,這種漂移對橋梁的建設影響不大,但鑑於上述情況,即使要建造跨海通道,海底隧道也有可能比橋梁更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