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30日,中國香港街頭,一名西裝踞眷的中年男子昂首挺胸地大步走向裕記會所,準備參加宴會。
然而,突如其來的“砰”的三聲槍響,瞬間讓原本嘈雜的街道如死一般的寂靜。 緊接著,伴隨著“鬼嚎狼嚎”般的尖叫聲和呼救聲,人群四散逃竄,尋找躲藏的地方。
只剩下乙個穿著西裝的男人,渾身是血,癱倒在地上,逐漸停止了呼吸。 當時社會秩序混亂,私家槍在街上扛槍殺人並不少見,但被暗殺的不是那些被人追殺的歹徒,而是擁有銅鑼灣半城,與綠幫杜月生一樣有名的超級富豪李希慎。
1924年初,在香港商界春節熱浪中,一位名叫Jardin的蘇格蘭男爵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他決定在銅鑼灣擁有一大片土地,銅鑼灣被認為是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和娛樂場所,擁有時代廣場和世貿中心等頂級百貨公司,租金為全球最高,曾一度排名世界第二。
雖然當時這片土地尚未建成,但其“島中心北岸以西”的戰略位置證明了它的價值。 這一決定在商界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並引發了對怡和及其家人的濃厚興趣。
然而,Jardin 的傳奇並不止於此。 他的一生充滿了冒險和挑戰,他的命運是乙個充滿激情和堅韌的故事。
他出生於乙個普通的家庭,但從小就表現出出色的商業天賦。 他先是去美國淘金,然後回港發展,最終成為香港商界的巨人。
他的成功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商界人士,他的名字已成為香港商業史上的重要標誌。 然而,Jardin 的孩子們在商界並沒有像他那樣成功。
他們經歷了種種困難和挫折,但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最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他們的故事也告訴我們,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努力和毅力。
在香港銅鑼灣土地權屬拍賣中,許多大型企業拼盡全力籌集資金,甚至不惜犧牲相互競爭。 但最終,成立僅兩個月的小型房地產公司利希慎地產***以385萬元的成交價中標。
而這背後的大老闆顯然是不言而喻的。
李希慎的財富離不開他父親李良怡那一代人的努力。 1860年,面對大英帝國的入侵和英法聯軍,清朝**選擇屈辱求和,為了維持帝制統治,簽訂了包括《北京條約》在內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在此期間,中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圓明園被掠奪和燒毀,大量土地被割讓,人民被迫支付天價賠款,這是無數人的血淚。
為了改善生活,追求更美好的未來,李良義毅然決然地加入了海外移民的浪潮。 帶著家庭責任,他獨自前往美國,開始在金礦工作,後來在菸草廠工作,並逐漸在三藩市站穩腳跟。
雖然他原本打算舉家遷往美國,但由於《排華法案》的通過,美國爆發了“排華運動”。 在此期間,中國人遭受了嚴重的歧視和暴力驅逐,包括“石泉城大**”等**。
然而,李良義依然頑強,堅持要在異國他鄉生活。
1896年,李良義受落葉歸根思想和安全考慮的影響,回到了家鄉廣東省江門,從乙個偏遠的山村搬到了新會區嘉寱坊雙水鎮。
然而,李良義並不滿足於現狀,他追求的是更富裕的生活。 因此,他決定將目光投向河對岸的香港,那裡的繁榮和商機吸引了他。
《南京條約》簽訂後,香港成為貿易和商業繁榮的大型國際港口。 於是,李良義和家人搬到了香港,分別在皇后大道和彌敦道租了一家店鋪,並開了兩家店鋪,“麗昌龍”和“金星”,專門從事男士內衣的批發和銷售。
雖然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但他的初衷是回到家鄉,回歸本源,他做到了。
1896年初,年僅17歲的李希慎已經是鴉片大亨了。 他頭腦聰明,英語流利,考入皇后書院,利用業餘時間申請成為一名見習教師。
畢業後,他決定自己創業,沒有回到家族企業工作。 他先在趙榮昌公司工作,負責南北航線**,然後跳槽到新加坡雙德利船務,年僅21歲就成為總經理,真的很年輕,很有前途。
然而,俗話說,“有父親的地方就有兒子。 李希慎10歲時,獨自一人被帶到三藩市,代替大哥照顧家庭。 他親眼目睹了父親的辛勤工作,這可能讓他從小就對商業有了深刻的理解。
因此,他在**和航運方面的工作就是積累人脈、資金和資源。 一切準備就緒後,他果斷辭職,買下了一家航運公司,開始了貨物運輸業務。
在光明磊落的商業帝國背後,隱藏著難以忍受的秘密。 李希慎和李良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公共場所的吸菸,這種可怕的鴉片。
據史料記載,早在西元前139年,鴉片就被傳入中國,曾被稱為“芙蓉”和“罌粟”。然而,在1792年,鴉片被雍正皇帝認定為違禁品。
然而,禁令並沒有阻止鴉片的流通。 英國為了追求巨額利潤,瘋狂地將鴉片運往中國,甚至趁虎門賣香菸的機會,開啟了清朝的閉門造車,使其傾銷鴉片更加肆無忌憚。
鴉片**利潤豐厚,吸引了大批資本家的覬覦。 據統計,19世紀初,我國吸食鴉片的人數高達8000萬,這種情況形成了惡性迴圈,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作為主要地區,鴉片稅收入佔其全年稅收總額的10%以上。 英國占領香港後,這個中轉站讓鴉片在大陸進一步傳播。
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港英**甚至直接發行了“鴉片卡”,使賣鴉片更容易。
李希慎和李良怡在鴉片上發了大財**,但隨著國際上對毒品的打擊,他們決定改變經營方向,進入房地產行業,以保證業務的持續發展。
1923年11月,利希慎創立利希慎置地***,開始了他在房地產行業的創業之旅。
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李希慎分別花費了380萬元和385萬美元,用口袋裡的現金購買了大量土地,成為銅鑼灣半個大地主。
然後,他投入巨資利用這片土地建造了乙個遊樂場、一家豪華餐廳和著名的高階劇院 Lee Stage。 值得一提的是,希慎沒有從銀行拿出一分錢的貸款,全是自掏腰包的現金。
這足以說明他當時是多麼富有。 雖然有人說“人有錢就變壞”,但李希慎也不能倖免。
19歲那年,他娶了豪門的女兒黃蘭芳,堪稱高婚。 然而,黃蘭芳陪伴著他,一起經歷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卻不願意與她分享自己的成功。
他娶了三個姑姑和妻子,共有七個兒子和八個女兒。 無論對錯,李希慎的財富令人羨慕,他被譽為人生贏家。
1928年4月3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發生,李希慎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槍殺,享年49歲。 這起大亨鮮血濺街的事件,震撼了整個香港。
為了查明真相,立即動員了大批民眾進行全面調查,並懸賞2萬元,向社會收集線索。 可惜的是,由於那個時代的調查技術相對落後,調查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不得不中止。
雖然**尚未被捕,但市場上流傳著乙個相對可靠的解釋,或許這起案件背後的真相和作案動機仍是乙個未解之謎。
在他於1928年被暗殺之前,香港英國人已經取消了鴉片許可證。 於是,李希慎專程前往澳門申請澳門牌照。 不過,不該花的錢都砸了進去,手續也基本辦完了。
然而,在最後一刻,澳門和葡萄牙突然聲稱他們也要取消鴉片許可證,這讓李希慎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起初,他以為是政策變了,只能默默承受。
結果,在他離開澳門之前,一家新的鴉片公司開了一家合法的牌照。 李希慎瞬間意識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他憤怒地將此事告上法庭,並贏得了官司。
因此,人們普遍認為,他被殺是因為他得罪了鴉片生意的對手和澳門的葡萄牙人**。 李希慎去世後,李氏家族的生意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家族也陷入了恐慌和混亂之中。
在這個關鍵時刻,黃蘭芳挺身而出,她安慰了李希善的3個“姐妹”和一群孩子,同時緊急召回李明澤回國繼承家業。
李明澤,生於1905年,是李希慎與二姨張瑞蓮所生的長子。 他12歲時前往英國學習,並在牛津大學獲得工程碩士學位,同時也是該校英國中國學生協會的主席。
他是乙個智商和情商高的全能人才,理論和實踐並重。 最令人佩服的是,李明澤並不是乙個像父親那樣一心追求利潤的商人。
相反,他有一顆心,愛國熱情滿滿。
1937年,77事件爆發後,他已經幫助家族企業渡過難關,但他並不滿足於此。 他毅然決然地拋下一切,回到大陸,加入了抗日救國的行列。
曾任紅十字海南島大隊隊長、廣州市政府書記,後赴重慶積極支援抗戰後方工作,貢獻不小。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國民黨有抓捕***的計畫,並及時將這個訊息告訴了總理,最終幫助總理順利脫離危險。
因此,李明澤晚年帶著妻子回到大陸時,受到了***的親自接待。 1945年,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李明澤回到香港,重新承擔起家族企業的責任。
他毅然決然放棄非法經營,徹底洗白家族企業,逐步拓展銀行、電信、航運、石油、半導體等專案的經營,真正實現了“藍勝於藍”。
他始終堅持“國家第一,小家庭第二”的信念,不僅解決了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洪災和饑荒危機,還投身於愛心事業,並捐資為廣東省建造了大量的設施。
他甚至爭取了外資建造了花園酒店,這是廣州最早的五星級酒店之一。 晚年,他投身於大陸的經濟建設,每年自掏腰包舉辦春宴,邀請國內外知名商人親自為大陸招商引資。
在他去世後,他的妻子也繼續舉辦春宴。 在李家,最有名的是李希三的三兒子李小河,是黃蘭芳所生的“長子”。
他出生於牛津,曾任中國駐聯合國外交顧問和代表,回國後還經營家族企業,創立了香港電視廣播***,被譽為中國TVB的創始人。
在他的後代中,最傑出的是他最小的女兒Lydhui,她是加拿大議會上議院的第一位華裔議員。 李家的子孫眾多,很難一一描述其他人的具體情況。
但毋庸置疑,李家是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顯赫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