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當今重要的全球性挑戰,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四次綜合評估報告指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迫在眉睫; 減少全球變暖負面影響的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類在未來二三十年內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做的努力和投資[1]。 目前,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從工業化前的277 ppm增加到41471 ppm,其中化石CO2佔所有人為CO2**排放量的近87%,在CO2濃度的增加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2]。 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中國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制定了碳達峰、碳中和的巨集偉目標。
為了實現“雙碳”目標,必須找出整個行業的碳源匯通量。 一些專家從人為二氧化碳排放和陸地生態系統碳匯的時空角度闡述了我國碳源匯的現狀。
1.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已經放緩。 第一階段從1980年延長到2000年,增長適中,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增長率為463% 一 1 和 259% a−1;從2001年到2009年,化石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長,增長率為902% a−1;2010年至2020年增長緩慢,增長率為300% a−1。但與 2020 年相比,2021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 11 年31% 至 1277 gt co2 a−1 [3]。
圖1能源(a)、工業過程和產品使用(IPPU,(b))、廢物部門(c)的CO2排放的長期變化。
2.在接受調查的31個省份中,能源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顯著差異。 2010年至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八個省份佔全國總排放量的50%以上,而排放量最低的八個省份僅佔7個82% [3]。
此外,IPPU的CO2排放量因省而異。 山東是IPPU行業最大的排放省份。 IPPU排放量最大的9個省份佔全國IPPU排放量的50%以上,最低的9個省份僅佔全國IPPU排放量的9%約34%[3]。
圖2省級和其他行政區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能源(a)、工業過程和產品使用(b)。
本次調查未使用香港、澳門和台灣的資料。 )
3.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匯水平不斷提高。 受益於生態工程,2010—2021年,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平均碳匯達到165 GT CO2 A 1,幾乎是上世紀 80 年代碳匯的 15 個81次[3]。
4.中國近一半的行政區域通過陸地碳匯抵消了不到10%的人為二氧化碳排放。 平均而言,從2010年到2021年,中國的陸地生態系統抵消了1469% ±2.佔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49%。 中國**和青海這兩個省級行政區可能已經實現了碳中和[3]。
圖3能源和產品使用部門以及工業過程中陸地生態系統碳匯抵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百分比(長期趨勢(a); 2010年至2021年31個省份的平均百分比(b))。
總體來看,我國碳排放量仍處於較高水平,能源利用、工業生產和產品佔我國碳排放量的比重較大。 此外,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還遠遠不能抵消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因此,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任務依然艱鉅,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綠色發展學會”或“綠色社會”)建議,要加強對陸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全民參與,不侵占、破壞、干擾; 加快推進企業節能減排裝備和技術公升級,鼓勵企業優化清潔能源,全產業鏈溫室氣體減排; 鼓勵綠色生活方式,節約能源,讓“綠色低碳”成為時尚風向標!
參考文獻: 1] 秦大河, 羅勇, 陳振林, 任家文, 沈永平.氣候變化科學的最新進展——對IPCC第四次評估綜合報告的分析。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07, 03(06): 311-314
2]p. friedlingstein, m.w. jones, m. o’sullivan, et al.global carbon budget 2021.earth syst sci data, 2022,14:1917-2005
3]xiaosheng xia, peiyang ren, xuhui wang, et al.the carbon budget of china: 1980–2021.science bulletin,2024,69(1):114-124.
編輯:趙玉萍,編輯: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