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水門橋》在春節期間大受歡迎,不少觀眾被志願者們的英雄精神所感動。 作為世界頂級軍事力量,美國海軍陸戰隊面對中國人民的鐵血精神無能為力,狼狽不堪地逃走了。
這讓人想起近年來中美關係緊張,中國外交日益強硬的現狀,讓人深深感受到這場慘烈的戰爭為和平與發展付出了巨大代價。
和平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需要為之奮鬥和維護的。 因此,需要通過實力來贏得尊重。
美國海軍於1986年首次訪問中國,當時中美兩國正處於建交初期。 在外交舞台上,國與國之間的實力較量和鬥爭往往比戰場上更加激烈。
就中國而言,作為乙個講究禮儀的國家,在重大外交場合沒有馬虎的餘地。 這次尷尬的訪問到底發生了什麼,結果是什麼?
原來,美國海軍進港後,他們的傲慢引起了我們的厭惡。 我們正面還擊,並立即撤回了歡迎儀仗隊。
這一事件反映了中美之間的外交衝突和博弈,也表明了中國維護國家尊嚴和形象的決心和勇氣。 中美之間雖然存在對抗和衝突,但兩國之間也有合作與交流。
例如,美國海軍的訪問是中美建交後的一次良好互動。 雖然這次訪問以尷尬的結局結束,但也讓我們看到了中美之間的外交挑戰和機遇。
過去,中美關係的主題往往圍繞著意識形態鬥爭和對抗展開。 然而,隨著六十年代初世界格局的轉變,這種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當時,美國和蘇聯作為全球超級大國,都在爭奪世界霸權,但美國暫時處於劣勢。 同時,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受到廣泛讚揚,通過不懈努力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
美國逐漸意識到其孤立中國外交政策的失敗,開始考慮改善中美關係。 中國也迫切需要打破西方的封鎖,發展經濟。 自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雙方最高領導人交往頻繁。
1972年,尼克森訪華打破了兩國長期的孤立狀態,中美關係進入“蜜月期”。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雙方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逐步深化。 美國海軍首次訪華,開啟了兩國合作交流的新篇章。
因此,中美雙方都高度重視這次訪問。 美國代表團的最高海軍上將是太平洋艦隊司令里昂海軍上將,而中國海軍則任命當時的司令***海軍上將負責招待會。
雙方在禮儀規範上完全平等,嚴格遵守國際慣例。 我方甚至提前做好了各種準備,準備以最高的禮節迎接美國海軍的到來。
然而,訪問的開始並不順利。 美國海軍三艘艦艇駛入港口後,我方察覺到情況,立即下令撤走整個儀仗隊。
1986年11月,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里昂海軍上將率領里夫斯號飛彈巡洋艦和兩艘護衛艦共計894人前往青島港。
中國海軍北海艦隊在***海軍上將的帶領下,已經做好了迎接他們的準備,儀仗隊經過多次演習,準備在港口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然而,當美國海軍的**號離港口越來越近時,中國海軍的官兵們驚訝地發現,他們的**號並沒有完全懸掛旗幟。 懸掛全旗是海軍的最高禮儀,正常情況下,在訪問其他國家港口或參加重大外交場合時,必須展示全旗以示尊重。
全旗的要求是從船頭到船尾通過桅杆連線,所有旗幟都要懸掛訊號旗,排列順序嚴格規定,這是國際禮儀。
美國海軍的這一舉動無疑是一記耳光,不遵守國際禮儀,給中國海軍留下了尷尬的印象。 這提醒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遵守禮儀,尊重他人。
** 海軍上將代表中國海軍,以堅定的決心和尊嚴向美國海軍提出申訴。 在他們看來,美國海軍的行為不符合傳統的外交禮儀,甚至有點傲慢。
這位海軍上將說,中方只有在美國海軍國旗滿員時才會恢復歡迎儀式。 美國海軍上將萊昂斯試圖解釋他們的疏忽,但中國海軍堅決拒絕。
最後,美國海軍不得不花乙個小時掛滿旗幟,以示對中國的尊重。 在這個過程中,里昂海軍上將的臉上有些尷尬。
歡迎儀式結束後,萊昂斯海軍上將帶領團隊參觀了當時中國海軍最先進的裝備——大連051型驅逐艦。 對於這次展覽,這位美國人毫不客氣地評論說:“這是我們一生中見過的儲存最完好的古董**!
這聽起來可能很刺耳,但這也是事實。 051型驅逐艦的排水量剛剛超過3000噸,而美國飛彈巡洋艦的排水量超過8000噸。
根本區別在於,美國所有一級艦艇都使用現代化裝置,如計算機彈道計算、雷達瞄準、雷射瞄準等,其實力遠遠超過中型艦艇。 然而,羞愧伴隨著勇氣。
正是美國海軍首次訪華,使中國海軍看到了中國海軍強大的軍事實力,促進了中國海軍的發展和進步。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海軍不僅沒有失敗,而且得到了乙個自由學習和改進的機會。
歷史無數次證明,“弱國沒有外交”這句話是正確的。 晚清,中國採取的乞討外交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化的深淵。
在一次又一次的“外交活動”中,晚清派出的外交使節不斷向外國列強道歉,甚至在外交活動中到處依靠外國人,按照他們的意圖行事。
即使是像李鴻章這樣的使者,也不得不服從英國人赫德和德國人輝煌的林。這是乙個弱國的悲哀,這是歷史的教訓。
* 在此期間,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沒有地位,在外交事務中沒有發言權。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條約會議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的中國被列強要求將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
作為“第一外交家”,顧維軍憑藉對國際法的深入研究,就山東主權問題進行了精彩的辯論,讓日本人無言以對,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事態。
《凡爾賽條約》簽署時,我的代表拒絕簽署。 顧維軍苦澀地說: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
在國家弱小的時代,即使擁有流利的英語和出色的口語能力,也無法改變弱國沒有外交的現實。 就像江炎黃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所做的那樣,儘管他口才很好,但只有少數人注意到他。
雖然日本知事的英語並不流利,但他的國家的強大力量使他在國際社會中受到更多的關注。 羅斯福的直截了當的評論揭示了弱國無法在國際社會獲得優勢的尷尬局面。
敘利亞駐聯合國代表巴沙爾·賈法里(Bashar Jaafari)頭髮花白,低頭沉思,眼中滿是無助和無奈。 他剛剛在會議上發言,諷刺西方國家只對平民進行空襲,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可,但卻無法阻止美國、英國和法國對他祖國的空襲。
這無疑是弱國缺乏外交的現實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總理“獨立平等外交”政策的指導下,中國逐漸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1955年萬隆會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普遍尊重和認可。
中國成功地解決了大部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今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成為國際外交的普遍準則。
改革開放後,中國為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採取了“濤光養默默”的外交戰略。 然而,美國的霸權本質從未改變,它一再挑戰中國,製造事件,給中國帶來許多痛苦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共和國三大民族恥辱”:銀河事件、南海撞機事件、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大使館被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