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李德勝將軍在視察部隊時,偶然發現了一位名叫郭興福的基層幹部,他正在用一種很新穎的訓練方法,他培養的士兵在戰鬥技巧和戰鬥力上明顯優於其他人。 這讓李德勝非常高興,於是李將軍就以郭興福為典型,把自己的訓練方法總結成報告,提交給**軍委,這就是著名的“郭興福教法”。
中央軍委認定對部隊訓練大有裨益後,立即向全軍推廣,號召全體幹部向郭興福學習,科學高效地訓練士兵,努力提高解放軍戰鬥力,打造無敵師。
到了1964年,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的***上將到南京軍區視察,此時南京軍區已經全面貫徹了《郭興福教法》,無論是海軍、陸軍還是空軍的日常訓練,都能看到《郭興福教法》的影子。 **看到這一幕,我感到非常高興,當即稱讚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將軍行動有力果斷,絲毫沒有拖後腿。
有一天吃飯時,羅某忍不住和徐某聊起了練兵的問題,羅某說,目前各軍區都在搞“郭興福教法”,但具體效果還不得而知。 徐世友一聽,立刻道:“那你為什麼不舉辦一場大比,讓全軍來測試一下呢? 他低頭想了想,覺得這也是個好主意,於是點頭表示同意。
按照他的計畫,他打算在北京開乙個“擂台”,讓11個軍區派出最精銳的士兵去挑戰,從中選出“兵中之王”,同時樹立榜樣,號召全軍學習。 但是,北京軍區鄭衛山將軍不同意打仗就是全軍戰鬥力,要把全連、全營集體比較才能在軍事競爭中競爭,充分發揮“集體主義”作用的觀點; 而個人比試完全是“冠軍主義”,除了增加勇士的虛榮心之外,幾乎毫無意義。
但***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反覆解釋個人競爭的優勢。 鄭維山沒有退縮,堅持“集體主義”的觀點,兩人越聊越激動,最後直接吵了起來。 眼看氣氛越來越不對勁,徐世友連忙出來玩了一輪,從中和好了,這才平息了兩人的情緒。 不過,***和鄭維山只是談了這件事,並沒有公升級為個人矛盾,兩人的革命友誼一直很濃厚。
不久,北京軍區黨委決定全面學習南京軍區的先進經驗,將“郭興福教法”融入部隊的管理和訓練中,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軍區部隊的戰鬥力。 在此期間,鄭維山以身作則,率先開展基層宣傳工作,向連、排級幹部傳授《郭興福教法》的精髓和秘訣。 在鄭維山的努力下,北京軍區很快湧現出一大批拔頭陣的士兵和模範部隊,官兵的個人素質大大提高。
不久後,在***的主持下,北京軍區和濟南軍區聯合舉辦了一場大比武,並邀請***親臨現場。 官兵們得知***來了,一時間大受鼓舞,紛紛屏住呼吸在主席面前“舉手”,其中有一位宋姓神槍手,可謂百步過陽,不失子彈,40秒內,靠精準的單發定點射擊, 擊落了40個鋼靶,一時間驚呆了,就連***都忍不住為這個宋軍士兵鼓掌。隨後,**還特意試了宋兵的槍,然後做了乙個開槍動作,一旁的攝影師急忙按下快門,記錄下了這一刻難忘的瞬間。
比賽結束後,**像往常一樣作了總結發言,董事長首先肯定了“郭興福教法”的積極作用,也對訓練有素的戰士們表示慰問和鼓勵。 不過,主席最後也提到,解放軍不僅要有“尖子生”,而且各單位都要注重提高部隊的整體素質。 如果乙個士兵很強,那意義不大,但如果乙個連的戰士和乙個營的士兵很強,那麼他們可以擊敗五倍甚至十倍的敵人!
鄭維山聽了***的話後非常激動,這證明他的“集體主義”觀點是正確的。 在隨後的日子裡,鄭衛山將“郭興福教法”與“集體主義”融合在一起,把提高部隊整體戰鬥力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制度優勢,鞏固了國防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