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榮**記者 鄭思哲 通訊員 李偉奇.
走在海東互助圖族自治縣早春的鄉間小路上,路面平整乾淨,到處都是嶄新,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 如今,距離海東市互助縣首個以工代賑建設專案實施已經過去了10多年,以工代賑的驕人成績早已化為幸福和滿意的笑容,寫在村民的臉上。
易旭明是丹馬鄉松德村以工代賑專案的泥瓦匠,2023年上半年,他還是個沒有固定工作的“大腳”。 後來,他和村里其他人一起參加了村里實施的以工代賑專案,抱著試探的態度走進了工地,只工作了幾個月,他就學到了很多技能,靠著腳踏實地的堅韌賺了2萬多元。 說到這裡,高原人易旭明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羞澀。 “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我是今年第乙個報名參加這種專案的人。 ”
說起以工代賑的好處,時任威遠鎮千月村副書記的李祥業最有發言權。 聽到村里要實施以工代賑工程的訊息後,李祥業想先為群眾“摸路”,主動到鎮上學習了很多以工代賑的好處和政策,了解到以工代賑工程是改善群眾生活、給群眾帶來利益的實事求是。“家裡有幾個娃娃在讀書,都靠他打工掙點錢幫忙,去城裡打零工也顧不上娃娃。 經過他的勸說,李洪兵決定參與以工代賑專案的建設。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終於賺夠了來年給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看著銀行卡裡的金額,他那顆懸著的心終於放鬆了下來。
2023年,將有1048名像他們一樣的村民因參與互助縣以工代賑專案建設而改變生活,共發放勞務報酬1096元84萬元,人均就業收入1萬元以上。 以工代賑專案是互助縣為村民搭建的就業平台,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和生活的改善。
2023年,互助縣將全力推進以工代賑專案建設,共獲得以工代賑專案資金4584萬元,因地制宜實施一批以水利公升級、農村路病整治為主的以工代賑專案,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將優先吸引當地勞動力參與專案建設,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賺錢。 同時,注重技能訓練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現場指導和技術培訓,使廣大職工在建設家鄉的同時掌握實用技能,實現從“體力”到“技能”的轉變,大大增強了就業競爭力,為今後的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搭上了以工代賑的特快列車,在賺更多錢、改善基本生活的同時,留老建家。2024年,我們將加大以工代賑專案的應用力度,在以往道路病修、溝渠建設的基礎上,將擬實施的專案延伸至汙水管網領域,受益者必將更多。 互助縣發展改革局的工作人員在談到未來即將到來的以工代賑專案時,信心滿滿。
以工代賑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做了實事,也改變了村里的“新面貌”。 威遠鎮卓寨灘村利用工代賑工程對病路進行修救,改善了村里的基礎設施條件,讓所有前來遊客都讚不絕口;太子鄉的道路已經從過去的顛簸道路發生了變化,取而代之的是寬闊平坦的道路,直接通向每家每戶,將農民辛辛苦苦耕種的蔬菜和水果從農村送到城市的民俗餐桌上,速度更快; 臨川鄉以工代賑工程主要以水源保護和溝渠建設為主,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創造自然......藍天碧水互助縣堅持以工代賑原則,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大大提公升了鄉村基礎設施水平,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韓麗萍;
稿件**:青海觀察客戶宣告:以上內容為青海**原創稿件,除**稿件外,版權歸**平台**所有,未經書面許可嚴禁**,違者將予以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