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迎新年
清朝思想家吳楚才曾指出:“凡寵子皆驕,凡驕子所向披靡。 這句話揭示了這樣乙個事實,即在過度嬌生慣養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變得傲慢自大,這樣的孩子最終會一事無成。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孩子已經成為家庭的中心,享受著父母無限的照顧和資源。 父母為孩子的未來竭盡全力,但這也可能導致***使孩子變得自私和任性。
在家庭中,如果一切都圍繞著孩子,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得到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並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 當他們發現父母無法滿足自己的要求時,他們可能會對父母感到不滿,認為他們無能。
古人說:“慈愛的母親,敗兒多”,這並非沒有道理。 你越是溺愛你的孩子,你就越有可能養育乙個放縱的後代; 孩子越是無條件地滿足,就越有可能教育叛逆的後代。
我們採訪了巴頓家庭教育的華薇女士,她處理過類似的案例,其中乙個孩子因為父母的過度寵愛而變得煩躁,甚至與父母發生肢體衝突。 在華薇老師的指導下,家長們意識到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孩子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下面我們將分享她如何處理這個案子。
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
這個孩子來自山東省濱州市,是大學一年級新生。 當父母前來諮詢時,已經與孩子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父母身上有明顯的傷疤。 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們發現家庭教育觀念的缺失是問題的根源。 孩子不願意上學,經常與父母發生衝突,導致他們不敢回家。 報名後,家長們急切地想要解決問題,我們立即提供了親子關係的指導,比如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安撫孩子的情緒等等。 經過指導,家長逐漸掌握了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為什麼父母這麼害怕他們的孩子?
從小到大,孩子的父母一直對孩子都順從,即使孩子無知或發脾氣,父母也會退縮。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缺乏原則和底線,更關心滿足孩子的需求。 但是當孩子進入大學,需求增加時,如果父母不能滿足他們,孩子就會產生仇恨。 由於學習成績優異,父母忽視了對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的教育,例如尊重長輩和與父母溝通。 有一次,孩子要求出去玩,向父母要錢,被拒絕後,孩子無法接受,開始用暴力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
對家庭的幫助
在諮詢過程中,我們主要調整了父母的認知,增強了他們的心理素質。 我們發現他們並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他們以為只要向孩子解釋,他們就會接受,結果卻發現孩子的脾氣越來越暴躁。 我們指導家長如何正確與孩子溝通和相處,調整親子關係。 一方面,我們推薦適合家長的課程,主要集中在如何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等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指導家長管理流程,避免在與孩子溝通時失去控制。 在整個輔導過程中,我們及時有效地回答了家長的問題。 經過大約20天的深度教學,孩子發生了顯著的轉變,與父母的溝通變得更加順暢,情緒也變得更加可控。
為什麼很多父母在孩子長大成人後才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他們更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 成績優異的孩子,長大後會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和表揚。 但是這樣的孩子一旦進入大學,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與老師、同學的關係等等。 這實際上是孩子社會化的問題。 這主要是因為父母在孩子早期發展中忽視了孩子適應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基礎能力的培養。 在集體生活中,這些問題表現出來。
孩子當時面臨的問題
上大學後,孩子在適應方面有很多困難。 在宿舍裡,他覺得同學們在噁心他,他無法融入。 他發現同學們和老師相處得很好,但他自己卻做不到。 他不認為這是他自己的問題,他認為這是別人的問題。
現在孩子的情況
兒童不再被排除在學校之外。 他聯絡了輔導員,準備在開學後返回學校繼續學業。 在指導期間,孩子還約朋友一起去旅行,我覺得這樣可以增加年輕人的生活經驗和經驗,所以我鼓勵家長支援孩子“走出去”。 孩子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已經找到了實習機會。 無論是精神狀態還是身體狀態,孩子都越來越好。
你為什麼選擇諮詢行業?
當我大學畢業時,諮詢是乙個新興行業。 我有強烈的學習慾望,所以我從大學畢業並獲得了國家心理諮詢師**證書。 兩年後,我考取了二級證書。 這些都為我進入這個行業奠定了基礎。 我真的是因為我的孩子而進入這個行業。 當我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時,我們彼此相處有問題。 這讓我對心理學和在家上學更加好奇。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很多看法都是錯誤的。 我以為是我孩子的問題,但後來我發現這是我自己的問題。 學會改變後,我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慢慢地,我和丈夫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您更喜歡哪種諮詢技巧?
當我剛開始從事諮詢行業時,我認為認知行為**更容易使用。 但後來我認為精神分析是心理諮詢的乙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和父母。 現在,我更喜歡使用諮詢技巧,例如OH卡,催眠和沙盤。 其實心理諮詢的技巧有很多,我覺得都很好,很有用。 在使用技術時,需要結合家庭,最好根據不同的家庭選擇合適的心理諮詢技術。 而在深入了解家庭之後,我們還可以嘗試更多的技術方法。
在家上學經驗分享
只有父母學會愛自己,才能真正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帶領孩子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