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Apple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智慧型手機 iPhone,開啟了智慧型手機時代。 但是,你能想象嗎? 當時,流暢執行的手機只有4GB的記憶體。
如今,64GB手機幾乎被淘汰,128GB、256GB容量已經成為標配,512GB的容量也很多,深受“記憶體焦慮”困擾的人們還在考慮換一台新的1TB機器。
為什麼我的手機上總是沒有足夠的記憶體? 難道是手機廠商故意逼你換大容量的手機?
手機記憶體不夠,誰是罪魁禍首?
人們經常抱怨,在購買手機時,他們以為256G是他們不滿意的“頂級配置”,但他們沒想到使用體驗不如早期的32G。 用不了多久,“低記憶體”欄就會頻繁彈出。
一旦手機記憶體不足,讀寫速度就會很慢。 比如手機記憶體的可用空間小於10%的時候,就不需要手機提醒了,很多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使用越來越多的卡片意味著什麼。
那麼,手機記憶體不足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乙個客觀事實是,手機的記憶體容量確實越來越大,但各種應用軟體也在“越來越大”。
開啟每個手機軟體的記憶體比例,抖音、快手等**軟體可以輕鬆達到十幾G,一款遊戲可以讓你的手機可用容量不到30G,微信、QQ,這些看似無害的聊天軟體甚至可以佔到50G以上。
很明顯,應用程式變得越來越臃腫。
一方面,這些應用確實是“久經沙場”的,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積累資源和資料。 微信將有越來越多的聊天記錄,遊戲應用將有更多漂亮的動畫CG,社交軟體將有越來越多的瀏覽和快取記錄。
另一方面,隨著智慧型越來越深入,使用者需求越來越大,這些應用的功能也在不斷增加。 外賣軟體可以看直播,聊天軟體可以玩遊戲,**軟體可以買東西......很多軟體已經不純粹了,變成了“內容+社交+電商”的複合體,需要的記憶體空間肯定更大。
所以,有的人不厭其煩地定期清理快取,有的人一定要找個填滿記憶體的軟體把它刪除,有的人“不好意思”後拿不出新的**來清理相簿裡的舊照片,有的人要準備另一台備用機器來解壓手機......當然,也有人覺得以上做法都是治標不治本,所以一旦......,他們就會選擇換成容量更大的手機為了所有人
然而,在手機記憶體日益不足的背後,真的只是智慧型手機發展的最後手段嗎?
使用者記憶體匆忙,誰在獲利?
這背後不容忽視的一大利潤主體,就是APP開發者在原有軟體的基礎上不斷疊加新**和模型。
不少網友反映,很多應用三天就更新了兩次,“沒感覺到優化,功能不強大,反而越來越臃腫,各種不必要的功能。
硬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默許了應用開發者的行為。 他們以目前市面上最頂尖的機器為目標機型進行長期的研發和版本迭代,節省了壓縮的時間成本,卻轉嫁給使用者,讓使用者花硬體錢買單日益臃腫的手機軟體——換取更昂貴、記憶體更大的手機。
問題在於,讓手機記憶體越來越大的手機廠商,未必完全是無辜的。
比如很多使用者不喜歡的“預裝軟體”,就是手機廠商的手筆。 這些應用程式一開啟就會在手機上,保留大量記憶體空間,減慢手機速度,有些會強制廣告甚至竊取使用者的個人資訊。
雖然監管部門已經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干預,規定手機廠商預裝的APP必須由消費者自由解除安裝,但滿足基本功能的軟體除外。 然而,大多數不太精通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尤其是老年使用者,並不知道刪除預裝軟體的主動性。
預安裝軟體有兩種型別。 乙個是手機廠商自己的應用,旨在建立自己的生態,這不應該受到指責。
另乙個是第三方軟體,例如網友反映,華為60Pro開機後預裝了51款軟體,其中有18款第三方軟體; 小公尺 13 Pro 預裝了多達 58 個軟體,其中包括 22 個第三方軟體。
在這些第三方軟體中,既有運營商和手機廠商在機器上安裝的定製應用,也有應用開發者在手機出廠進行營銷推廣前對手機進行預“分配”的結果。
這樣,利益鏈就很清楚了。
乙個應用的成本從10元到幾十元不等,假設手機廠商安排了20個第三方軟體,就意味著一部手機至少要為它賺取200元的預裝軟體收入,一線手機品牌每年的出貨量可高達數千萬臺, 因此推測,這些預裝軟體可以為手機廠商帶來數十億的收入。當然,很多使用者都抱怨過預裝軟體,但在這麼多廣告收入面前,一點點抱怨也算不了什麼。
手機廠商依靠第三方軟體的廣告收入賺大錢,軟體廠商靠支付一點推廣費給手機廠商快速完成推廣,這對雙方都很方便,但消費者卻承擔一切。 如果消費者因為這些預裝軟體而抱怨記憶體耗盡,手機廠商也想出了乙個解決方案——購買記憶體更多的手機。
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嗎?
如今,主流手機廠商會給消費者多種選擇。 以 iPhone 15 Pro 為例,與大多數手機一樣,它提供四種選擇:128G、256GB、512GB 和 1TB。 不同容量的手機價格差異明顯,高達1000至2000元。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128GB的RAM經常被提醒沒有足夠的記憶體,但手機廠商仍然保留這個選項。 它看似尊重消費者的意願,但實際上卻利用記憶不足的現實來綁架消費者,迫使消費者做出選擇。
因為這意味著手機廠商讓消費者自己選擇:是購買可能記憶體不足的128G版本,還是為256G、512G甚至1TB版本支付更多費用。 換句話說,記憶體不足是你們消費者不願意花的錢,而不是“我”沒有提供解決方案。
與其說手機廠商強迫消費者換手機,不如說他們無法從消費者的角度提出完美的解決方案。
一味捲起記憶體容量並不是手機廠商的頭等大事,如何跳出常規,讓大容量手機取代有朝一日將在合理成本控制下被淘汰的128G手機,是手機廠商應該思考的問題。
否則,有256g以上的128g,512g以上的256g,512g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很大了,手機廠商紛紛推出更大更貴的1TB,這羊毛什麼時候才能從羊身上長出頭呢?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為了不被手機的“記憶焦慮”綁架,你做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