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成習慣方面,有兩種不同的策略:
首先是微習慣策略。
具體的做法是設定乙個微目標,然後在微目標的基礎上自由地超越微目標。
第二種,傳統的習慣性策略,每天以足夠的數量+定量地完成任務。
以寫作為例,微習慣策略的策略是每天寫50個字,但不管是想寫2000字還是10000字,都可以自由發揮,沒有上限; 而每天量化的策略是每天寫2000字,而2000字是你通常可以一躍而至的目標。
微習慣策略與傳統的日常充足量+量化完成量的普通習慣策略相比,優勢在於**? 為什麼普通的習慣養成策略會讓人自律一段時間,然後又被打回原來的形狀,而微習慣養成策略卻不會呢?
因為微習慣策略有五大特別大的優勢。
優勢一:大腦不反抗
養成新習慣就是與已經很強的舊習慣競爭。
所謂習慣習慣,就是行為的慣性,舊習慣形成了慣性,新習慣沒有,所以大腦喜歡舊習慣,抵制新習慣。
例如,你想養成乙個每天睡前看2個小時書的新習慣,但睡前的舊習慣是躺在床上玩手機。 每天有這麼多時間,新習慣需要和舊習慣競爭,看一本書2個小時的新習慣,幾乎不是玩手機的舊習慣的對手。
當你試圖養成乙個新習慣時,這就像在沒有任何訓練的情況下參加舉重比賽,你的對手經驗豐富,久經考驗,而且更強大。
大多數養成習慣的策略都會讓你盲目地相信,你可以與越來越強的舊習慣正面交鋒。但結果總是一記耳光。
至於微習慣,它的目標只是讀一本書的一頁,簡單易行,足以愚弄大腦。 如果大腦不反抗,它就可以與現有的習慣競爭。
優勢二:可以消化事故
堅持和自律是很難的,有時候不是我們故意打斷和放棄,而是計畫跟不上變化。
你打算每天寫2000字,但如果有一天你感覺不舒服怎麼辦? 萬一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來陪你玩怎麼辦? 如果您在某一天有緊急加班任務怎麼辦? 如果您要和家人一起去度假幾天怎麼辦?
你的計畫是每天寫2000字,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打破計畫。 一旦有例外,我們腦海中“每天寫2000字”的計畫就被宣布失敗。 相反,完美主義使我們有打破罐子和打破它的心理。 隨之而來的挫折和自我懷疑,使我們更難有勇氣重新開始這個計畫。
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微習慣策略,你只需要寫50個字,你只需要抽出少量時間完成50個字,然後休息一下或做點別的事情。 如果今天有特殊情況,那麼今天就只有微觀目標完成,不會超過,完全沒有問題。
微習慣策略是非常有彈性的計畫,可以消化意想不到和意想不到的情況,並幫助克服完美主義。
優勢三:提高自我效能感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只是乙個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的判斷,它代表了我們對自己能力的信心程度。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對自己有很高的期望,願意接受挑戰,能夠控制弄巧成拙的想法,在面對困難時能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對自己期望值低,不敢往前走,容易在情緒上處理問題,在壓力面前容易自暴自棄,在需要的時候不能發揮應有的能力和智慧。
當需要養成習慣時,自我效能感很容易崩潰。
以寫作為例,要求自己每天寫2000字,不寫就是失敗,寫1000字就是失敗,寫1500字也是失敗,只要寫不夠2000字就是失敗,但難免會出現狀態不好等意想不到的情況, 效率低,或者時間安排,沒有達到目標會讓我們很內疚,很沮喪,很沮喪。
連續失敗幾次,我們的自我效能感就會被打破。 當我們不相信自己能做某事時,我們就會非常害怕和抗拒它,我們做這件事的動機就會越來越弱。
微習慣策略是一種巧妙的期望管理形式,它設定了乙個下限,超過這個下限就被認為是成功的。 它讓我們每天都能成功,這些小小的成功可能微不足道,但保持成功可以提高我們的自我效能感和對生活的掌控感,讓我們重新開始相信自己。
優勢四:無壓力
之所以容易自律一段時間,然後又回到原來的形式,是因為它往往伴隨著很大的壓力。
實驗研究發現:壓力會促進對習慣性行為的更大依賴
心理學家也發現“.當處於壓力之下時,人們無法輕易做出決定,他們的意志力減弱,或者他們感到不知所措。 當你沒有精力做出決定時,你往往會重複你通常做的事情
換句話說,當新習慣沒有得到鞏固時,壓力會觸發舊習慣,表現為復發。
你想養成每天3公里的習慣,但3公里的目標帶來的壓力和負擔會讓你重複平時的做法,躺在沙發上。
當我們覺得自己面臨一項艱鉅的任務時,我們會感到壓力,當我們感到壓力時,常見的習慣形成就會崩潰,因為壓力會讓我們感到恐懼、懷疑、膽怯和猶豫,我們會朝著相反的方向行事以逃避這種壓力。
另一方面,微習慣不會引發恐懼、猶豫和抵制,因為它們沒有壓力。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邁出第一步,事情就變得簡單了。 然而,最困難的還是邁出了第一步,而這個時候,打敗我們的往往不是真正的困難,而是想象中的困難。
微習慣策略使我們能夠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邁出第一步。
優勢五:給我們自主權
調查發現,“近90%的男性和近85%的女性擁有較高的工作決策權,滿意度更高,而工作決策權低的女性中只有56%的人表示價格滿意度很高。 ”
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現象:厭惡失去自由。 也就是說,一旦乙個人感到被控制,他就會感到無聊,然後開始被動和懈怠。
小時候覺得,如果父母叫我做家務,我討厭做,如果是老師指派我當作業看的書,我就不想看,但如果是我想做的家務,我想讀的書, 我會非常感興趣,而且我會更有興趣這樣做。
常見的養成習慣的策略是,在幾天或幾周內給自己設定嚴格的目標,比如每天寫2000字,我們會下意識地感到被計畫控制,這種被控制而不自由的感覺會很無聊,沒有趣味,會讓我們窒息。 我們的內在驅動力會因此而減弱。
一種微習慣策略,它規定了乙個非常小的目標,然後允許我們在此基礎上自由超越。 完成微觀目標後,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我們在自律的同時享有高度的自主權。 這不僅使我們更有動力,而且更快樂。
習慣養成有兩種策略,一種是普通策略,即以足夠的量+量化完成目標; 一種是微習慣策略,用微目標+自由超標來實現目標。
與普通策略相比,微習慣策略具有五大優勢:
它是如此簡單,以至於大腦不會抗拒,並且可以與現有的習慣競爭;
它可以消化意外情況,使我們不再因為計畫跟不上變化而被迫中斷或放棄;
它使我們保持成功並提高我們的自我效能感。
它不會帶來壓力,讓我們在行動前遠離恐懼、懷疑、膽怯和猶豫;
它給了我們自主權,讓我們更自由、更快樂、更有動力做出積極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