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心血管之家博士。
近年來,腦梗塞、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公升,並呈現出越來越年輕的趨勢。 這些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 許多患者因這些疾病而無法正常工作,甚至失去自理能力,可能危及生命,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那麼,腦梗塞和冠心病的病因是什麼呢? 我們應該如何有效預防和**這些心腦血管疾病?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討論吧!
首先,我們來談談什麼是腦梗塞,什麼是冠心病?
腦梗塞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由各種原因引起腦部血液紊亂,引起區域性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進而導致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臨床症候群。 本病的發病機制複雜,根據病情不同可分為三種型別: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血流動力學機制引起的腦梗死。
腦血栓形成是由區域性血管本身存在病變引起的,繼發性血栓形成導致急性閉塞或嚴重狹窄。 另一方面,腦栓塞是由阻塞動脈的栓子引起的,動脈可能是來自身體其他部位的異物,例如心房顫動、左心房血栓形成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離。 此外,由血流動力學機制引起的腦梗死是由於血壓波動或血流動力學異常導致大腦供血不足所致。 腦血栓形成是最常見的腦梗死型別,其根本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 其他不太常見的原因包括結締組織病、感染、螺旋體感染等,這些原因會導致動脈發炎、管腔狹窄或閉塞。 此外,藥物性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瀰散性血管內凝血也是腦梗死的罕見病因。
腦梗塞的典型症狀包括大腦中較高的神經活動障礙,如意識,失語,算術,空間定向等; 同向性偏盲; 以及三個對側區域(面部、上肢和下肢)更嚴重的運動和/或感覺障礙。 這些症狀的存在通常表明患者已經出現嚴重的腦缺血和神經功能缺損,需要及時診斷和**。
那麼,什麼是冠心病呢?
冠心病又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進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心臟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機制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管腔變窄,阻礙血流。
臨床上,冠狀動脈直徑縮小50%以上的情況通常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當冠狀動脈狹窄小於50%時,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根據疾病的不同特點和冠狀動脈疾病的原理,主要分為兩大類:慢性冠狀動脈疾病和急性冠脈症候群。
慢性冠狀動脈疾病又稱慢性心肌缺血症候群,主要包括穩定型心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隱匿性冠狀動脈疾病。 急性冠脈症候群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臨床實踐中,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是最常見的型別,穩定型心絞痛是最典型的疾病。 心絞痛的主要症狀是陣發性前胸擠壓痛或窒息,通常位於胸骨中上部後方,可放射至心前區和左上肢無名指和小指。 這些症狀通常在勞力負荷增加時出現,例如當滿足激越、勞力或飽脹感時,並持續幾分鐘並逐漸消退。 休息或使用硝酸鹽可有效緩解心絞痛症狀。
綜上所述,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動脈硬化的形成密切相關。
動脈硬化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
無法控制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遺傳因素以及早發心肌梗死或猝死病史(冠心早搏家族史:55歲前父親或男性直系親屬、65歲前母親或女性直系親屬、確診心肌梗塞或猝死等一級親屬
可控因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壓、吸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高脂飲食、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A型人格、精神壓力、長期熬夜、睡眠質量差等。 這些因素在乙個人中的比例越高,患動脈硬化的風險就越高,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高低密度膽固醇和吸菸。
簡而言之,急性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當動脈硬化斑塊出現在動脈中時,動脈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變窄。 在血流動力學改變的情況下,如血壓公升高、血管區域性狹窄引起的湍流和剪下應力變化等,促進動脈內膜上動脈硬化斑塊的破裂和脫落,使內皮細胞回縮並中斷其連續性,暴露內皮下組織,進而啟用血液中的血小板血小板粘附並聚集在內膜受損部位,形成粘附性血栓,血栓越來越大,最後可能完全阻塞血管,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腦梗死的原因。 因此,任何導致冠狀動脈血流動力學劇烈變化的事件都是觸發因素。
因此,當乙個人爭吵時,當情緒激動時,當疲憊時,用力排便,飽食,寒冷刺激,劇烈體力活動等,都會顯著增加左心室的負荷,使血壓急劇公升高,增加心率,使腦血管和冠狀動脈中的血流不穩定,從而促進動脈硬化斑塊的破裂和脫落, 並引起血栓形成,或誘發血管痙攣,導致急性腦梗死和心肌梗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這些觸發因素。
最後,如何預防和控制動脈硬化的形成?
1.為了正確管理血脂,建議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到1低於 8 mmolL,高危患者可進一步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至 1低於4 mmolL,其中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管理血脂的基本措施,如果控制不好,可以新增藥物來控制血脂。 二、血壓的正確管理,推薦的血壓控制目標是130 80mmHg以下,但對於80歲以上的老人,不建議收縮壓降得很低,建議將收縮壓降到150mmHg,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80歲以上老人的血壓降低到140左右90mmHg,這可能受益更多。3.正確管理血糖,對於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建議將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而年齡相對較小、病程短、無相關併發症或合併症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沒有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應,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可控制在65%或更低。 對於年齡較大、病程較長、有嚴重低血糖史、或有嚴重微血管或大血管併發症、或有嚴重合併症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控制目標可適當放寬,甚至控制在75%~8.大約 0% 是可以接受的。 4.戒菸,避免被動吸菸。 吃低嘌呤飲食,維持尿酸的正常範圍。 5.不建議飲酒,或限制飲酒,建議非孕婦每天飲酒不超過15g(相當於30ml50度白酒),男性每天飲酒不超過25g(相當於50ml50度白酒)。 6. 為了正確管理體重,建議將目標體重指數維持在185~23.9公斤m2,可以調整飲食、增加體力活動、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等,應控制總熱量攝入,減少高熱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增加蛋白質、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 同時,要控制飲食節奏,避免暴飲暴食。 7.保持體力活動,建議每週五天,或至少三天,進行30至6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8. 保持好心情很重要。 避免抑鬱、焦慮等情緒,適當釋放工作等相關壓力,讓自己放鬆下來。 好了,今天的解釋到此結束。 我是心血管之家博士。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祝大家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免責宣告:本文僅用於科普宣傳,不用於疾病診斷和**。 如有相關臨床症狀,請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