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80後幹部躺平了?
最近,我聽說有幾位在鄉鎮工作的80後幹部,一直很努力,承擔了許多重要任務,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得到晉公升。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感到絕望,最終選擇躺平。
這些80後幹部中,有不少人當過兩三次後備幹部,但每次公升職,都與人擦肩而過。 儘管如此,他們在工作中從不退縮,總是盡力而為。 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領導和組織的認可,但事與願違,每次都未能得到晉公升。
推進幹部振興的初衷是好的,但一刀切,就不合理了。 無論是晉公升還是未晉公升的幹部都會受到傷害,不利於幹部的成長和發展。 一些30多歲的年輕人在鄉鎮帶頭,他們可能缺乏工作經驗和群眾基礎,不利於基層工作的發展。
對年輕幹部的過分追求,也會嚴重挫傷許多人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今,35歲似乎是晉公升的門檻,這樣的限制是很不合適的。 年齡應該是乙個參考因素,而不是乙個決定性因素。
否則,“大器晚成者”一詞將沒有任何意義。 而且,現在預期壽命增加了,35歲正值壯年,用這個年齡作為門檻顯然太低了。
雖然人們總是說,那些願意和有能力的人不會受苦,但這些人的未來令人擔憂。 如果他們失去希望,他們可能會選擇躺平。 因此,非常有必要完善並嚴格執行等級平行制度。 對思想覺悟高的幹部來說,可以繼續做好自己的工作,但不會主動承擔更多的任務。
在行政系統中,領導職位是有限的,希望晉公升的人數是無限的,因此有必要在經濟利益方面進行補償。 這不正是平行等級系統的初衷嗎? 但是,實際執行中可能存在需要糾正的偏差。
要使幹部年輕化,但不能採用一刀切的做法,而要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革。 因此,在選拔和任用幹部時,要看他們是否符合這一要求。 當地人民最有發言權,我們應該多聽聽他們的聲音。 歷史經驗和實踐一再證明,一刀切的工作往往難以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