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知名的手機晶元廠商,高通的驍龍晶元一直以高階先進工藝著稱,在手機SoC晶元領域基本沒有競爭對手,只有華為的麒麟晶元和蘋果的A系列晶元可以與之媲美。
國內智慧型手機廠商基本都選擇與高通合作購買高通的手機SOC晶元,甚至一些廠商也會發布高通的驍龍晶元作為新機的賣點之一。
然而,讓高通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從華為麒麟9000S晶元問世,華為宣布終止收購高通4G晶元後,中國市場逐漸發生了變化。 如今中芯最新資料公布,就連外媒都紛紛表示:大勢已去。
從公開資料來看,2023年我們生產製造的晶元規模將達到361顆5億,同比增長34%。 不僅如此,2023年,我們總共減少了589億個積體電路,我們的產能也達到了4795億個的規模。
毫無疑問,現在中國晶元正在加速實現國產替代,高通的晶元在中國市場只會越來越難賣,這將對高通產生嚴重影響。
根據市場**機構發布的資料,華為每年可獲得約3000萬顆晶元**,高通從2019年到2023年每年將向華為出貨約3500萬至4000萬顆晶元。 這也意味著,如果華為保持其手機業務的規模,將不再需要從高通進口任何晶元。
那麼高通每年至少會損失3000萬顆晶元,如果考慮到華為手機出貨量增加對其他智慧型手機廠商出貨量的影響,進而影響高通晶元的購買,那麼高通的損失會更大。
事實上,高通並不是唯一受到影響的,甚至可以說整個晶元產業鏈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隨著全球晶元需求的逐漸減少,每年可出貨的晶元總數其實差不多。 我們也是全球最大的晶元消費市場,晶元領域國產化的提公升,意味著中國客戶開始選擇更多購買中國晶元。
這也導致三星、英特爾、AMD等廠商的晶元出貨量快速下降,台積電、三星等上游晶元代工廠接到的訂單數量也將減少。 在訂單需求減少後,ASML、尼康、佳能等裝置廠商可出貨的裝置數量也持續減少。
從目前傳出的訊息來看,這種連鎖反應其實已經開始了。 1月初,台積電宣布減產7nm製程和28nm製程晶元**,還宣布將停止採購10臺EUV光刻機,預計2024年採購。
包括三星、英特爾、英偉達在內的多家國際知名半導體公司的營收都受到了影響,三星在2023年甚至會虧損很多。
在中國市場的支援下,國內晶元廠商已開始擴大產能,預計2024年新增晶圓代工廠37家。 在產能快速擴張的情況下,國內晶元廠商也能將產能利用率保持在80%左右,這也是乙個不錯的結果。
美國晶元禁令想限制中國晶元的發展,反而推動了中國晶元的國產化,現在受美國晶元禁令影響最大的不是中國晶元廠商,而是高通、三星等國外半導體公司。
如今,晶元半導體企業已經開始選擇繞過晶元禁令出貨,例如,在先進的AI晶元受到出口管制後,英偉達開始為中國推出特殊版本的晶元。 不過,包括英偉達在內的很多晶元企業都面臨著乙個問題,那就是中國客戶“不買賬”,畢竟我們已經完成了很多晶元的國產化,為什麼還要繼續進口呢?
若同意,請點贊、歡迎**、留言分享。
我是一名技術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