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研究生入學考試分為初試和複試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統一考試的學生都需要經過這兩輪考試才能順利被錄取。
很多同學可能會問這樣的問題:“考研和初試哪個更難? 是不是第一次考試就考好了,就不用擔心復考了? ”。
這個問題很難一概而論,無論是初試還是複試,難度主要取決於你申請的機構,有的學校看重初試和專業實力,有的學校強調面試和綜合能力。
今天小班長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初試和複試的區別,看看初試和複試準備的重點是什麼?
第。
1.測試內容不同。
1. 初審
初試考試包括政治、外語、專業課程1和專業課程2四個科目。 其中,政治和外語是公共科目,專業課程1和專業課程2的區別不同。 當然,有些專業只需要選修管理學聯考、經濟學聯考等三門科目。
一般來說,專業課程是根據我們申請的院校的要求確定的,由院校自由提出。 初試的所有科目都是筆試,考核的重點是學生的應試能力,能否在短時間內拿到更高的分數。
2. 研究生入學考試複試
複試的內容通常包括專業能力筆試、外語能力測試和綜合面試。 與初試相比,複試不僅有筆試,還有面試(有的高校只有面試,沒有筆試),進一步考核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面試能力。
對於專業課程的考試,初試一般考核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復考的專業課程將在此內容上有所提公升,這將進一步考核考生對專業知識的應用和掌握程度。
複試中的專業課程內容更加全面和開放。 對於知識轉移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這可能很困難。 我們工科學生的英語頭疼也是復考的重點。 不再是筆試,複試內容更加靈活,還會考試聽、說、專業英語。
此外,複試和初試最大的區別是綜合面試,就是與院校導師面對面交流。
在綜合能力面試中,老師會就考生的學習、科研、社會實踐和實際工作表現等問題進行提問,老師通過提問環節對考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分。 面試還考察了候選人適應變化的能力和綜合素養。
二是時間差
1. 備考時間
從備考時間來看,初試的備考期約為9-12個月,即每年1月至12月(包括前期擇校的備考時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基礎和申請高校的難度自由選擇開始備考的時間。
研究生複試的準備週期一般為初試結束至複試開始,即每年1月至4月,複習週期一般為2-3個月。
最初的測試更像是長跑,測試學生是否能堅持下去,而第二次測試則評估候選人的短期衝刺能力。
2. 考試時間
初試時間在全國範圍內是統一的,即每年12月的倒數第二個週末。
不過,復考時間由機構決定,有的學校較早,有的學校較晚,但大致在3月中旬和4月中旬的時間段。
3. 結果發布時間
初審於12月底結束,結果於次年2月底公布。 一旦分數達到目標機構的複試門檻,就可以進入複試。
複試後,複試結果和擬錄取名單的公布時間一般在複試後一周左右。
那麼參加第一次考試還是第二次考試難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時間、內容、分數計算方法外,我認為主要與三個資料有關:入學率、複查率和初試複試比例。
第三,考試成績的計算方式存在差異
1. 初審
一般來說,初試的總分是500分或300分。
例如,四門科目,政治和外語100分,專業1和2150分。 如果你選修三門課程,政治和外語將獲得100分,專業課程將獲得300分。
2. 複試
複試的滿分一般為300分,視機構而定。 一般情況下,每個考核環節的分數會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轉換,然後再加法。
中國礦業大學材料與物理學院2023年複試計畫。
第一次測試和第二次測試哪個更難?
那麼參加第一次考試還是第二次考試難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時間、內容、分數計算方法外,我認為主要與三個資料有關:入學率、複查率和初試複試比例。
1. 報告比例
申請比例=申請人數的錄取人數,這個資料主要反映了高校的積極性,錄取率越高,學校和專業越受歡迎,競爭越激烈。
2.複製率
復考率=復考人數錄取人數,這個資料主要反映複試的淘汰率,復報率越高,學校的複試率越高,淘汰率越高。 大多數高校採用差異複試,比例一般為1-13個左右。 一般來說,復考的比例越高,最終的學生就越多。 對於複試比例較高的學校,一般來說,複試的綜合程度越高。
3、初審和複審比例
一般來說,不同學校的初試和複試比例一般分為三個不同的年級:初試和複試各佔50%; 初次測試為60%,第二次測試為40%; 初次測試為 70%,第二次測試為 30%。 初試分數比例越高,複試的影響越小。
最後,小班長想說的是,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初試和複試之間沒有絕對的難度,同學們不用擔心研究生入學考試的難度。 根據機構要求準備複試,及早準備。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