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母親的悼詞感人至深
據台灣**報道,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至4月7日前往大陸拜見先輩,並訪問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城市。
他說,這是他卸任後首次訪問大陸,也是臺灣地區領導人卸任後首次訪問大陸。 馬英九希望通過這次訪問,促進台灣的和平發展,為台灣青年提供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
這篇深情的文章不僅回顧了一位慈愛母親的一生,也展現了感動億萬中國人的中華民族近代史的風風雨雨。
媽媽悄悄地離開了我們,她的離開充滿了寧靜與平和。 在她奄奄一息的時候,我趕到萬芳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緊緊地握著她微微溫熱的手,這雙手用來扶我,我吻了吻她的臉頰,低聲對她說:“媽,你可以安心離開了,你的孩子兒媳婦女婿孫子都在這裡陪你,你老公會在那裡迎接你, 不要害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我們的命運持續了64年,下輩子我們還是母子,好嗎? 然後,我們在《生日快樂》的旋律中含著淚水輕聲唱道:“謝謝媽媽生下我,謝謝媽媽養育我,謝謝媽媽教育我,謝謝媽媽愛我。 ”
媽媽悄悄地閉上了眼睛,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94歲。
馬英九送母親秦厚秀的遺體火化,他抱著母親的**走進火葬場。 她的母親出生在湖南寧鄉,在乙個書香家庭長大。
她的父母知識淵博,彬彬有禮,從小就對她進行了很好的教育。 媽媽聰明善良,上小學前就讀於私立學校,中國研究基礎很好,文筆也很好,舉止得體。
母親小學畢業後,她先後進入長沙著名的周南女子中學和省長沙女子中學繼續深造。 高中畢業前一年,也就是“77事件”爆發時,她親身經歷了一場艱難而悲慘的民族屈辱戰爭,給她留下了難忘的感觸,對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高中畢業後,她順利考上了**政治學院(政大前身)和金陵大學,她選擇了前者。 抗日戰爭期間,政治學院從南京搬到了重慶美麗的南溫泉,在那裡她遇到了我的父親馬和玲,他是法政系的同鄉。
母親年輕時長得漂亮又喜怒無常,喜歡讀書和運動,父親被她的才華和美貌所吸引,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她的父親當時稱讚她是“真、善、美的化身”。
* 33年秋天,抗日戰爭結束,日軍準備反擊,重慶震動。 江呼籲“十萬青年和十萬軍隊”,父親積極回應。 當時,母親很不情願,但她毫不猶豫地以國難為首,在告別會上對父親參軍說了一句鼓勵的話,至今感人至深,讓我得意洋洋:“歷史上的成功人士都是從戰場上來的。 ”
馬英九的父親年輕時參軍的全家福,戰爭很快就結束了。 我於1939年7月出生於香港九龍。 那時候,父母在“梨園”遊樂園打工,媽媽當收費員,爸爸白天在家做饅頭,晚上去“梨園”當茶館,奶奶在家照顧四個年幼的孫子。
乙個七口之家一天只能吃兩頓飯。 姐姐六歲那年,她走到母親身邊,母親經常典當祖母的首飾來補充家庭的需要,一家人很幸運能在亂世團聚。
一年後,我的家人終於在1940年10月抵達台灣,先是在桃園,半年後又在台北萬華,在那裡我度過了童年,妹妹出生的地方,在那裡我住了11年。
母親善良節儉,對奶奶照顧很體貼,兩人一起做家務,就像母女一樣。 當父母不同意時,奶奶往往會站在母親一邊。
我們家是典型的嚴父母,孩子自然和母親更親近。 母親調到石門水庫工作後,帶著我和妹妹一起去。 白天去龍潭的三坑國立學校借錢,下午回宿舍和媽媽一起吃晚飯。
1947年,台灣還沒有電視機、電腦和電影院,母親就利用晚上教我讀《顧文觀志》。 幾十年來,每當回想起母親在燈下教兒子的溫馨畫面,我都感到無比感動。
最近,我母親在重症監護室住院之初是清醒的。 探望病人時,我給她背誦了《桃花泉的故事》,如果我的背部是正確的,她就點了點頭; 如果她背錯了,她就會搖頭。
我們重溫了五十年前母子倆分享的快樂時光。 現在媽媽已經離開了我們,我不敢再碰《桃花泉的故事》,生怕控制不住湧出的淚水。
2005年,83歲的秦厚秀回到寧鄉拜祖,與親人合影留念。 從左至右依次為秦熙武、秦侯秀、秦秉熙和丈夫易勝珍。
母親賢惠有才,照顧乙個八口之家和五個孩子。 我白天工作,有時還要打工,晚上做飯,很辛苦。 爸爸熱情好客,經常邀請朋友聚會,所以媽媽做的菜很好,很受歡迎。
也有很多人來吃她的特產紅燒辣羊肉。 媽媽還織毛衣和做衣服。 家裡有一台縫紉機,是她補充家庭的利器。
我們許多中小學的姊妹和姊妹都是由她們的母親培養的。 那時候,父母的工資微薄,媽媽能做飯、做衣服、織毛衣,省下不少開支。
初一暑假,我參加了童子軍夏令營,學會了如何做紅燒茄子。 當她回到家時,她很高興看到她 13 歲的兒子會做飯並孝敬他的母親!
而且因為媽媽會做飯,我的四個姐姐不但會做飯,還能做飯整桌。 我母親對我父母很孝順,我爺爺住在新店,我母親幾乎每個週末都去和他聊天吃飯。
爺爺去世後,母親即使膝蓋受傷,走路也不善,也要去墳墓拜拜。 1980年,**還沒開放大陸探親,母親急著母親,不能去大陸探親,只好讓住在美國的大姐去長沙看望30年未見的奶奶和姑姑。
大姐回到台灣,帶回了祖母的思念和乙份特別的紀念品。 奶奶在**72年去世,母女倆從**38年分開,這輩子再也沒有見過面!
奶奶送的紀念品,媽媽看到就哭了,一直儲存到現在。 我們將把這件紀念品放在福德靈骨樓,永遠陪伴著我的母親。 媽媽很善良,樂於助人。
小時候,我們和奶奶一起去西苑路的天主教堂,經常帶回麵粉、芽粉等國外救濟品。 有一次,我發現門口有個可憐的老人在一桶腐臭的水裡找點吃的,我立刻跑去告訴媽媽,媽媽立刻裝了一包香噴噴的芽谷饅頭,送給了飢餓的老人。
看到老人感激的眼神,我非常高興,也明白了為什麼幫助別人是幸福的基礎。 媽媽的一生充滿了愛與奉獻,她的精神和善良永遠值得學習和銘記。
1953年,三歲的馬英九和母親秦侯秀的母親從小就教導我們勤儉、誠實、誠實、愛國; 要讀古籍,讀英文,練書法。
在她生病期間和我們交談時,她還寫道:“你父親和我這輩子都沒有貪財。 我們家建立了勤勞獎金制度,鼓勵做家務,養成工作和為孩子存錢的習慣。
母親為人低調謹慎,30多年來從未干涉過我的公務。 她給我的只是支援,沒有什麼打擾。 父母都鼓勵我們踐行已故祖父龔立安的家訓,“*若不是寶書,凡是空的,好不是空的。
父親還在客廳裡掛了一副對聯,提醒我們:“為了好好學習,不要忘記家訓,毫不猶豫地站起來,走自己的路。 我們在文山區生活了40多年,這是我母親給我們的鄰居和市場小販留下的印象。
兩年多前,當我們得知母親患有肺淋巴瘤時,我非常感謝大姐的提議和同意——我們應該在母親最後的日子裡給她乙個有尊嚴和優質的生活。
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做到了! 入院前兩周,大姐帶著媽媽去台南後壁鄉觀看國際蘭花展覽會。 就在最近三個星期,她還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但她仍然很幽默,和我們談論過去。
我們讓她做乙個蘭花的手姿勢,她會故意用兩隻手做,會上下搖晃,這讓我們很開心,病房裡經常有笑聲,一點痛苦的樣子都沒有。
美清和維忠探望病人時,安排元忠從美國給媽媽唱歌,媽媽還記得小時候元忠的招牌歌《小羊羔想回家》,指定她唱歌。
每次我和美清去看病人,我一定會親吻她,和她聊一會兒,和她擊掌6次才說再見。 這段時間,四姐妹輪流陪伴和照顧母親,辛苦無比。
醫生稱讚媽媽是最合作的病人——善良和有教養。
這是馬英九的全家福,最左邊是母親秦厚秀,中間是祖母,後面是父親馬和玲。
馬和玲緊挨著兒子,祖母是馬家的英雄,她在馬家度過了70年,撫養孩子,教育他們忠心孝順,儘管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她從未放棄。
她生前享受了四代人的幸福,共有38個孫子和曾孫,他們都過著積極的生活。 我的祖母留下了世界上最寶貴的兩份遺產——母愛和養育子女。
為了紀念她,我們在她的骨灰上刻了兩個字:“德德修身,終身忠於黨愛國; 慈愛的母親和好老師,永遠都很難報答親人的恩情”。 這是我們對她最崇高的敬意。
母親,安息吧,我們希望你能與天父同在。 我們和你一起度過了64年,希望在來世再次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