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醫科大學生命科學博物館的入口處,有一對“人體骨骼”。 臨終前,他們是一對恩愛夫妻,也是一對醫療夫妻,乙個出身貧寒的窮小子娶了桂小姐,風風雨雨57年。
在他們死後,他們選擇捐獻自己的遺體,繼續他們的前緣,仍然並肩作戰。 這對夫婦是誰,他們之間有什麼故事?
李炳泉,乙個來自騰衝的窮孤兒。 小時候,父母相繼病逝,也正因如此,他立志在這一生中獻身於醫學,挽救生命,救傷傷員。
為了進入醫學院,他走了兩個月到鄉親們那裡避難,一路目睹了家國的淪陷,悲痛憤慨,最終順利考上了雲南大學醫學院。
在校期間,李炳泉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除了吃飯睡覺,他都在學習,從圖書館到茶館,只要能看書就行。
在這段時間裡,他發現自己總是在圖書館和茶館裡遇到乙個女孩,兩個志同道合的人很快就互相吸引了。
胡宿秋,著名的國家保護者胡英的寶貝女兒。 從小,她就和父親一起見識了各種各樣的世界,這讓她變得獨立而自信。
她從來不依賴大樹的絹花,她自己長成了一棵大樹。 而李炳泉想要的,就是這樣並肩作戰的夥伴和戰友。
1948年,胡素秋收到一套刻有她名字和日期的金灰杆,“51號派克金筆”,這是李炳泉送給她結婚的禮物。 次年年底,兩人喜結連理。
結婚後,兩人去了雲南大學附屬醫院工作,成為新中國第一批醫生。 其中一位是雲南神經外科的創始人,另一位是雲南的婦產科專科醫生。
夫妻倆勤勤勞,挽救生命,治病救命。 他們一輩子都是醫生,也生出了許多優秀的後代。
他們對“每個人”問心無愧,但對“小家庭”的虧欠太多了。 他們的三個兒子和女兒從小就聽到最多的是:來醫院,有急事。
李炳泉和胡素秋忙得一家人很少一起吃飯。 即使父母很少回家吃飯,工作也是飯桌上的閒聊。
那時候,他們家裡平時的東西都是零食和餅乾,因為夫妻倆經常沒有時間吃飯。
然而,即便如此,夫妻倆還是互相關心。 胡素秋腦溢血,李炳泉直接負責手術,將妻子從鬼門拉了回來。
這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不是處處提到愛,而是處處充滿愛。
退休後,他們沒有留在家裡休養。 他們仍然會像往常一樣去醫院看病或看書、做研究和寫作。
就是這樣一對醫療夫妻,在共同的理想下,攜手並進,57年。 夫妻之間最大的浪漫是“我想和你共度餘生”,他們做到了。
在醫院裡,他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與死亡和新生打交道。 這使他們對死亡感到比普通人更放心。
病入膏肓多年的李炳泉不止一次提到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妻兒。 他說,他一生都是醫生,死後,他想再次為醫學做出貢獻。
對此,雖然有幾個孩子是醫生,但一時半會兒很難接受父親的決定。
禮儀有五大經典,比祭祀更重要“ 李炳泉的想法在當時頗為震撼,大兒子沉默了許久,最終還是選擇了尊重父親的意願。
李炳權之所以如此堅決地選擇捐獻遺體,是因為他知道可用於教學和科研的遺體太少了。
通常,乙個解剖課通常是 2-3 人負責一具屍體。 但是,由於昆明醫學院沒有足夠的身體,30-35人使用乙個身體。 這既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也不能推動醫學研究的發展。
而他之所以決定捐獻自己的遺體,是因為一次交流和學習的經歷。 當時,他去青島醫學院交流學習,碰巧看到了沈富鵬教授的骨架。
沈福鵬教授曾經是他的老師,看到老師的敬業,李炳泉也表示,他想用這張“臭皮”,為醫學做出一些貢獻。
他說:“我得過腦梗塞、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死後可以做一例屍檢。 解剖後,我的舊骨架仍然可以用於教學。 ”
在說服家人後,李炳泉簽署了遺體捐獻表,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母校,成為雲南省第一位捐獻遺體的醫學教授。
而胡宿秋夫妻倆當場在遺體捐贈信上籤了字。 臨終前,李炳泉有些不情願地拉著妻子的手說:“我80歲了,你也快80歲了。 未來的日子很短,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我要先走,你要好好活著。 ”
2005年3月29日,李炳泉教授因病逝世。 在將遺體交給母校時,他的妻子胡素秋說,她的丈夫“實現了他一生的願望”。
丈夫去世後,胡素秋痛苦了一段時間。 但想到丈夫臨終前對自己說的話,她很快就振作起來。
接下來的日子裡,她像往常一樣,按時去診所,過著平淡有序的生活,唯一改變的就是她在家門口種了一片竹林。
竹林中有一塊鐵牌,上面刻著:竹魂——李秉泉(1922-2005)。 這是胡素秋對丈夫的思念和愛的寄託,如今,他們已經長成了兩層樓高,欣欣向榮。
胡素秋經常看著竹林發呆,長大後也喜歡回憶過去。 她說:“我之所以選擇李炳泉,是因為我欽佩他志存高遠、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對我有很深的愛。 ”
她獨自度過了10年。 2015年12月,胡素秋去世,她在遺囑中寫道:“將角膜、進口晶狀體、面板、肝臟、腎臟等提供給有需要的患者,最後送去屍檢。 ”
2019年,兩位老人終於“重逢”,他們的骨骼標本被一起擺放在昆明醫科大學生命科學館門口。
時隔14年,他們繼續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在母校並肩作戰。 對此,兩人的孩子感慨萬千。
他們的兒子李向新說,自從他選擇走醫路以來,父親一直向他強調,做醫生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需要一生奉獻的職業。
對於父母的“團聚”,李祥新說:“父親病重的時候,他告訴了母親,他說我這輩子很滿足。 我有三大優點,第一是我有三個好學、懂事、守法的孩子。 第二個財富是我擁有數千本醫學書籍。 第三種財富是她,乙個一輩子都在一起的好妻子。 ”
從春到秋,在去世10年後,93歲的胡素秋選擇丈夫與妻子一起唱歌,捐獻遺體,再次與丈夫“並肩作戰”。
夫妻倆生前獻身於醫藥,死後捐獻遺體為醫藥。 滿懷誠意和熱情,跨越生死界限,即使死了,依然光榮。
生與死是同一口棺材,玻璃窗是他們特殊的墳墓。 他們並肩站立,向學生們揭開人體骨骼的奧秘,延續著浩瀚的愛。
我認為死亡對他們來說從來都不是結束,而是另乙個開始。 人們走了,但靈魂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