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遠征軍第38師團中,有一位名叫方守春的醫生。 1943年8月21日,中緬印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親自授予她中尉軍銜。
方守春:哪怕榮譽數不勝數,但她最珍惜的還是封號的那一刻 即使在晚年,方守春依舊小心翼翼地儲存著她賦予自己封號的檔案,這份檔案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洗禮,依然完好無損。
那麼,這位曾經被授予史迪威四星上將稱號的中尉軍醫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首先,她有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 方守春1920年出生於湖北黃石市,雖然童年時期沒有受到太多動盪社會的影響,但她的家庭是中醫世家,所以她社會地位很高。
然而,她有著獨特的個性和為國家服務的夢想。
與許多豪門貴人不同,方守春從小就跟著父親在醫院讀書,對普通人的真實生活有著深刻的了解。 雖然方家沒有傳男女的習俗,但方家的父親對女兒的容貌還是有所保留的。
這段在醫館學習的經歷,讓方守春看到了中國社會的苦難、貧窮和軟弱,也促使她深刻思考中國人的命運和出路。 她從學校和一些特殊患者那裡汲取知識和力量,堅信:“我們應該挺身而出,抵制不公,拯救自己,拯救我們的國家。 ”
這些救贖和生存的念頭,已經深深地扎根在方守春的心中,孕育了生命力。
作為乙個年輕女孩,她熱衷於學生愛國運動和促進進步思想。 在抗日營救劇《拿鞭子》中,她用愛心演繹,希望喚起更多中國人的覺醒。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意識到僅靠口號是不可能趕走侵略者的,凡是有能力的人都應該拿起**上戰場。
於是,在17歲那年,她毅然決然地決定參軍,投身於前線戰鬥。 然而,她的父母對這個決定感到震驚和困惑,他們認為乙個女孩應該保持自我,做她能做的事,比如上學、學習、捐錢捐物。
不過,方守春很冷靜,她告訴父母,她不會去前線打仗,而是會用家裡的醫術為野戰醫院服務。 她認為,在生死關頭,如果我們都等待別人的保護和拯救,那麼我們就會失去自己的力量。
於是,她決定讓父親在家救人,自己去前線救人,以此保護家人,一起保衛國家。
即使他們不願意放棄,父母也希望他們的孩子追逐他們的夢想。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方守春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前線戰場,她在157後方醫院接受了戰場救護訓練和實習。
然而,在她的學業結束之前,武漢之戰已經開始,她和她的搭檔一起被派往前線駐地。 在那裡,她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這是任何經歷過戰爭的人都無法體會到的恐怖。
1938年6月,中日兩國以武漢為中心,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等地展開攻防戰。
1939年9月,雙方發動了歷時半年的長沙戰役,中隊第一次正面抵抗日軍,取得重大勝利,有效保衛了湖南和西南後方,為長期抗戰奠定了基礎。
山水每一寸都流淌著鮮血,每一場戰鬥的背後都有無數的傷兵。 英勇的女戰醫方守春每天都很忙。
從前線派來的士兵和下級軍官大多年輕而精力充沛,但由於戰爭的殘酷,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治療之前就因傷勢過重而死亡,這成為永久的遺憾。
即使面對戰爭的殘酷,方守春也沒有退縮,反而激發了她戰鬥到底的決心。 武漢會戰後,日軍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僵局,巨大的戰爭消耗讓這個小國感受到了壓力。
為了獲得足夠的資源來養活戰爭,日軍開始進攻東南亞。 然而,這一決定不僅能夠掠奪該地區的資源,而且還切斷了美國和英國對中國的抗日援助。
1941年底,中英兩國簽訂了《滇緬公路共同防禦協定》,中國遠征軍立即出發。 然而,由於地形、氣候等因素的不適應性,以及盟軍的失敗,遠征軍被迫撤退。
在這種情況下,第五軍司令員杜玉明率部回國,而第38師師長孫立人則決定按照司令前往印度進行整編。
由於戰鬥中部隊消耗慘重,第38師被徵召到雲南等地。 這時,方守春正好在這一帶,聽說後,毅然決然地決定報兵。
負責徵兵的軍官稱讚了她的勇氣,但勸她回去。 方守春雖然有報國之心,但覺得自己更適合在後方做一些支援前線的工作,更何況遠征軍重新進入緬甸的條件非常困難,女兵更是難以繼續下去。
年輕有為的方守春,有5年的戰場經驗和正規軍訓練,堅定地告訴司令員,他是一名軍醫,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士兵。
雖然司令官的決定讓方守春感到壓力很大,但經過上級的批准,她最終成為了遠征軍第五軍第三十八師的一名軍醫和士兵,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師長孫立人的特別批准。
抵達印度後,新兵首先在蘭布加爾接受了史迪威將軍的特殊訓練,以訓練乙個現代化的中隊,並擺脫“愚蠢和膽怯”指揮官的缺點。
特殊訓練結束後,方守春和其他四名中國女兵留在了西卡列夫的盟軍野戰醫院,在那裡她們與印度醫生和**組成了一支醫療隊。
在戰爭的無情衝擊下,後方的野戰醫院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安全。 由於前線戰鬥緊張,英國衛隊不得不調往前線,醫生和**輪流站崗。
然而,醫院外的檢查站很快遭到日軍的襲擊,三名女**被打死,並遭到日軍士兵的侮辱。 此類事件接二連三,引起醫院醫護人員恐慌,甚至印度醫務人員也要求辭職。
面對這樣的困境,院長感到無奈。 這時,方守春提出了乙個方案:設定清哨和暗哨,明哨不動,暗哨埋伏在暗中,一旦發現異常,就可以反擊。
無奈之下,院長同意了這個計畫,並決定由方守春擔任秘密哨兵。 沒想到,方壽真的在秘密放哨的那天遭遇了日軍的偷襲。
方守春半夜在草叢裡忍受著蚊蟲叮咬,忽然注意到一道身影在他面前晃動。 周圍沒有居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靠近的人一定是懷有惡意的。
方守春果斷瞄準目標開火,槍聲劃破寂靜的夜色,幾聲槍響,身影倒下。 醫護人員雖然知道方守春的軍功過硬,卻不知道她有如此出色的槍法。
眾人連忙上前,從草叢中掏出三具屍體,經檢查確認是日本間諜。 1943年8月,中緬戰區總參謀史迪威親自授予她榮譽,以表彰方守春的英勇無畏。
不久,騰衝收復戰爭爆發,日軍的激烈抵抗引起了遠征軍的一大**,方守春和幾名軍醫挺身而出,自告奮勇地前往前線救治傷員。
在事故中,方守春遇到了一群日本散兵游勇。 日本士兵無視《日內瓦條約》的規定,直接向幾名醫務人員開火。 方守春急忙滾到懸崖邊上,好在下面有茂密的叢林,她撿了半條命。
儘管被吊在半山腰上,渾身是傷,方守春仍然保持清醒,當她聽到日軍接近懸崖邊緣時,她用盡全力將手榴彈扔在懸崖上。
當她再次醒來時,她已經被帶回了帳篷**。 方守春非常高興地從士兵口中得知,她投擲的手榴彈打死了七名日本士兵,但同時,她也得知了與她同行的四名戰友全部死亡的訊息,這讓她失落了很久。
03 生與死 其實,方守春的軍事素養讓人誤以為她是鐵女戰士,但實際上,從外表上看不出她有殺日軍的能力。
方守春細眉細眼,飽滿的臉頰,豐滿的嘴唇,像江南女人一樣婀娜多姿,讓她成為美女。 然而,她略帶冷氣質與外表的和諧結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吸引力,尤其是在軍隊中女性稀少的背景下,她的美貌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然而,方守春的勇敢無畏的精神,卻與她厚重的神經不匹配。 用霍曲之的名言“匈奴還沒滅,怎麼可能回家”來形容她對愛情和婚姻的態度,是很恰當的。
雖然很多官兵都喜歡這位聰明勇敢的軍醫,但方守春卻從未對任何人表現出特別的感情。 她盡最大努力治療每乙個傷員,但她也保持距離,不給任何人想太多的機會。
命運來了,有時是擋不住的。 1945年,戰爭的艱辛與希望並存,方守春的美貌與毅力成為一道獨特的戰場風景線。
在緬印戰場上,盟軍經歷了轉敗為勝的過程,中印緬公路的開通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軍國主義思潮使日本人失去理智,進行了瘋狂的反擊,這給盟軍的傷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為了解決印度野戰醫院醫務人員短缺的問題,美國緊急派出了一些軍醫,其中一位叫康威的醫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畢業於美國辛辛那提醫學院的康威,身材高大帥氣,但工作一絲不苟,不允許任何失誤,所以給人一種嚴肅冷酷的印象。
然而,面對野戰醫院的眾多傷員,他又怎麼能保證不會出什麼差錯呢? 這讓很多醫生和**被他訓斥得哭了。
時間長了,他已經成了大家眼中的獨狼,尤其是小**頭疼。 他們不合作,他們依靠康威成為美國人,製造了各種語言問題。
起初,方守春也覺得康威太嚴格了,甚至有些囂張。 看似他們永遠不會有交集,但康威卻被方守春嚴謹幹練的工作態度所吸引,開始對她產生好感。
兩人慢慢交集,直到熟悉了方守春之後,他才明白康威對工作的嚴格要求:世界上沒有一種職業能像醫生一樣,能把握別人的生命。
因此,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我不能允許自己疏忽大意。 方守春和康威是同一類人,他們的信念是責任和使命。 1945年4月,遠征軍在完成緬戰場任務回國後返回祖國,方守春、康偉也隨隊返回雲南昆明,後被分配到成都盟軍第98醫院。
他們堅守在那裡,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了最後的努力。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舉國歡騰。 康威終於鼓起勇氣向方守春表白,1946年1月,他們在繁華的上海舉行了一場簡單的婚禮。
身為軍人的方守春認為,日本人已經戰敗,戰爭結束了,他們終於可以過上安寧的生活了。 然而,他們結婚不到半年,內戰就開始了。
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每一顆子彈都在同胞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方守春不願意參加這種戰爭,看到妻子心裡不斷的掙扎,康威高興不了。
然而,更讓他們絕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後,盟軍陸續撤出中國。 因為康威已經結婚了,所以他並沒有立即帶著大軍回來。
此時此刻,他已經到了必須離開的地步,他希望能把方守春和他們未出生的孩子一起帶回美國,這樣方守春就不用擔心戰爭了。
方守春雖然心裡很矛盾,但當時去美國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和丈夫一起去也是理所當然的。
想了想,方守春決定留下來照顧生病的母親和未成年的弟弟,與丈夫康威分居。 他們以為是暫時的,沒想到會持續半個世紀。
康威一直在美國尋找妻子和女兒,但一直未能如願。 幾年後,他在美國再婚,生下了乙個女兒,並取名康世林,靈感來自中國詩歌。
方守春的人生十分艱難,她生下了女兒方麗麗,孩子的名字裡充滿了母親的堅韌。 母女倆相依為命,經歷了戰爭和新中國的初期。
然而,由於中美關係緊張,方守春一直無法與遠在美國的丈夫取得聯絡。 直到1979年,乙個美國女孩找到了方守春,並給她帶來了康威的訊息。
康威是他美國妻子的女兒,她決定幫助她的父親找到他在中國的兩個女人。 然而,她的要求遭到了退休的方守春的拒絕,方守春讓康世琳去美國上學,而她則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
直到1982年,方麗麗才在美國大獲成功,並帶著母親出國。 此時,康士林的生母還活著,為了不影響她的生活,方守春一直沒有見過康威。
1994年,康威的第二任妻子去世,夫妻倆在闊別49年零兩個月後再次見面。 那時,他們都老了,當他們告別時,他們已經白髮蒼蒼。
她沒有怨言,活在這個動盪的時代,總是有很多無奈。 沒有什麼比有幸再次見到彼此並知道我們沒事更令人欣慰的了。
這次重逢之後,方守春和康威再也沒有見過面。 康威於1998年在洛杉磯去世,2019年,中國遠征軍最後一位女軍醫方守春在紐約去世,享年98歲。
方守春,她擁有所有中國女性都應具備的美德,勇敢、堅韌、忠誠、愛。 在她的一生中,她從未說過一句苦澀的話,只在重逢後寫了一首小詩:“時光荏苒,風景多變,加州的回憶讓我懷念過去。
自古以來,我命清薄,卻不紅臉,日子也過得很辛苦。 ”
即使經過很多戰鬥,你心裡總會有一些遺憾吧? 了解“中國遠征軍最後活著的女兵的傳奇故事”,向98歲高齡的女軍醫方守春致敬,她的英勇事蹟被人民報道,她在戰場上殺死了3名日本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