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一樣,今年春節期間,遼寧省博物館(簡稱遼博)成為瀋陽市民和外國遊客的熱門文化打卡地。 據初步統計,2月10日至2月17日(農曆新年第一天至農曆新年八日),聊博接待遊客近12萬人次,同比增長233%; 其中,40%的遊客來自其他省份,20%的遊客來自遼寧省其他城市。 “在館裡過年”已經成為老百姓過年的新年習俗。
龍年春節期間的遼博獵龍之旅。
2月12日,農曆新年正三,星期一,按照國際博物館的慣例,這一天本該是放假一天,但廖波卻打破了這個慣例,繼續開放。 聊波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為了滿足廣大遊客的需求,今年我們不僅推出了一批特色國寶展,還對文創區進行了改造。 ”
天上飛龍——嘉辰年十二生肖文物展“入口。
“飛龍天際——嘉辰龍年十二生肖文物展”成為每位觀眾入場的首展。 其中,龍袍展區成為最吸引觀眾的場所。 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侯說:“本次展覽主要以清代龍袍為主。 在清朝,皇帝的服裝主要包括宮廷服裝、吉祥服裝、普通服裝和旅行服裝。 皇帝的龍袍屬於吉衣範疇,比宮廷服裝、禮服等禮儀服裝略低,通常穿得更多。 自清乾隆年間以來,服裝體系完備,帝裝吉衣皆用十二章紋,其他不能用。 龍袍上的龍形象包括坐龍、站立龍、行走龍、昇龍、降龍、過肩龍、降龍等。 其中,昇龍和降龍分別是上公升和下降,寓意“繼承天意,觀察百姓”;龍的後代通常在大龍周圍形成一條小龍的圖案,暗示龍是龍的兒子,是龍的孫子,國家是永恆的。 ”
一位來自南京的遊客說:“這次遼博之行真是大開眼界,看到了很多與龍有關的文物。 ”
聊博文創“圈迷”青年。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了乙個新現象:往年春節期間,來訪的遊客大多是有孩子的父母,但今年走進博物館的年輕人更多了,吸引他們的是以國寶為基調的文創產品。
2023年,聊博文化創意產品銷售額達1400萬元。 董寶侯表示:“為了迎接這個春節,'廖博雅收藏'文創店進行了翻新,從100多平方公尺擴大到300平方公尺。 ”
館內文創區新增秀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區、服裝區,入口處擺放“簪女”立體模型。 從進店的那一刻起,消費者就能像身臨其境的場景一樣欣賞唐代貴婦人高聳的雲髻和蓬鬆的鬢角,可以生動地體會到唐代風氣下“精緻、奢華、典雅、典雅”的氣息和簪子美女溫馨動人的姿態,消費者也能感受到遼寧的文化匯聚。
聊博文化創意工作部部長周迎秋主任介紹:“為了迎接龍年,我們設計了相關的文創產品。 龍年文創產品將與新推出的“天上飛龍——嘉辰年十二生肖文物展”合作,推出以龍為載體的文創產品,聚焦館藏文物,融合遼寧本土文化, 兼具美學、實用性和收藏價值,滿足年輕人喜歡通過創新形式表達自己的表達方式。”
一位來自北京的90後遊客說:“我特別喜歡以白釉和黑花龍鳳紋罐為裝飾主題的磁性徽章,所以我一口氣買了10個,打算回去後送給親朋好友。”
釋放博物館的文化力量。
我一天都看不完!“這就是很多遊客的感受。
春節期間,聊博共推出15場展覽。 瀋陽市民李先生說:“近年來,聊博深挖藏品資源,先後舉辦'再見大唐'、'丹青永珍'等現象級展覽,成功吸引了眾多外國遊客在東北旅遊旺季前來打卡參觀。 每年春節我都會帶家人去聊博,現在可以坐地鐵又快又直,全雲萬達廣場和天街商圈組成的核心商圈也開始初具規模,品牌火鍋店、奶茶店等一應俱全。看著這些國寶,感受著家鄉的變化,我為自己來自瀋陽而感到自豪! ”
董寶侯說:“現在'在博物館過年'已經成為人們過年的重要選擇,這不僅反映了人們節日休閒觀念和方式的轉變,也反映了博物館日益走進人民日常生活,成為大眾文化生活必需品的新常態。 在“博物館熱”的背後,反映了人們對優質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全面釋放了博物館的文化力量。 此外,瀋陽的快速發展、地鐵的開通、商圈的建立,都提公升了展會的舒適度。 ”
此外,今年遼寧世博會還將舉辦“絲綢藝術傳承——收藏中的當代織造和刺繡藝術展”等11個專題展覽,全面展示遼寧文化博物館資源。
綜合瀋陽發布遼寧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