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28日,西北局和邊區負責人到楊家嶺禮堂慶祝60歲生日"革命的老前輩"獻上祝福。
這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正是林伯曲。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新中國即將成立時,**親自挑選了林伯渠作為開國大禮的主持人,並說:“他就是主持開國大典的人。 ”
那麼,林伯曲是誰呢? 為什麼能得到***等領導的高度讚揚?
林伯渠: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 林伯渠,湖南安府人,1886年出生於乙個書香世家。 1904年,他毅然決然地赴日,與數十名湖南省政府資助學生一起學習。
1905年8月,林伯渠出席了在東京舉行的中國同盟成立大會,並加入了同盟。 這是他一生工作的第乙個重要起點,從此踏上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征程。
從日本回國後,林伯渠被派往吉林工作,並進行了聯盟發起的“邊疆革命”。 團中央總會成立後,林伯渠被召回上海,不久被派往湖南工作。
武昌起義前夕,奉命煽動常德新軍和巡警營官兵起義,終於成功,但革命者只統治了10天,譚延民就篡位了。
林伯渠跟隨孫中山先生,先後參加了第二次革命、國家保護國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然而,**戰爭的失敗,讓林伯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同時也促使他反覆思考失敗的原因,探索新的出路。
林伯渠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他的貢獻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在舊民主主義革命遭受重創的時候,林伯渠收到了十月革命勝利的訊息,看到了中國未來的曙光。 他說:“從十月革命中,我認識到,只有推翻資本主義才能解放勞苦大眾,無產階級是革命的主力軍,無產階級的解放與全人類的命運密切相關。
這些理解是通過北京和日本的朋友告訴我的。 在這些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幫助下,我逐漸打消了疑慮,掌握了道理。 1920年,林伯曲的母親去世,他回到家鄉安葬母親後又回到上海,但生活陷入困境,只能在小餐館吃辛奇來充飢。
就在他一頭霧水的時候,好友李大釗寫信說:“林哥,我最近聽說你的情況很不好,你要是不介意的話,可以去找陳獨秀,或者來京城找我。
陳獨秀在上海發起組織共產黨,李漢軍、邵立子等人參加。 我、張國燾、鄧忠霞組織了一次......北京共產黨小組”
陳獨秀與林伯渠在上海法租界的多次談話,使林伯渠於1921年1月在李大釗、陳獨秀的指導下加入上海共產黨。
他的轉變不僅通過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而且通過多年的革命實踐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 1923年,孫中山任命林伯渠為中國國民黨總務部副部長,他的職位在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合作中十分獨特。
林伯渠幫助孫中山先生改組和“復活”國民黨,並介紹許多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加入國民黨,其中有80多人。
1925年孫中山醫生病逝時,林伯渠抬著他的靈柩為他送行,然後按照他的遺囑繼續實現他的遺願。 然而,就在林伯渠全力投身農民運動之際,蔣介石等國民黨新右派掀起了一股熱潮,不僅排擠了共產黨人,還迫使林伯渠辭去了農民部長一職。
儘管國民革命失敗了,但林伯渠的信念並沒有動搖。 他朋友的一位朋友在報紙上勸他離開共產黨,並提出在他離開共產黨後保護他。
然而,林伯渠拒絕了這個提議,他的信念和堅持值得我們尊重。
林伯曲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朋友的求婚,他堅定地說:“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就繼續走下去,不管結果如何,我都不會後悔,也不會在意我個人的前途。 ”
後來,林伯渠投身於南昌起義,擔任軍政委員會主席,肩負起為起義部隊籌集資金的任務。 1933年,他來到**蘇維埃區,擔任國民經濟部長,成功地帶領蘇維埃區人民完成了支援前線的任務。
在蘇區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林伯渠注重農業生產的發展,廣泛推廣節糧行動,以保證紅軍和蘇區人民的供應。
同時,他向當地富農借錢,以滿足革命戰爭的財政需要。 此舉不僅保證了前線的補給,解決了人民的需求,而且給敵人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開始了25000英里的長征,林伯渠也參加了這次征程。 在此期間,他擔任沒收徵用委員會主任和總供應部部長,積極籌集糧食和資金。
**雖然給他配了一匹馬,卻很少騎馬,而是給傷員,拄著拐杖和戰士們一起徒步行軍,真是可謂“肩並肩”。
林伯渠,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資深人士。 他積極參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鞏固,主張和平解決習安事變,為擴大紅軍力量作出了許多努力。
抗日戰爭期間,他始終堅定擁護和維護和平,為中國抗日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林伯渠在羅川會議上提出:“紅軍在抗日戰爭中肩負著振興民族的重任,要更加廣泛地運用我們的力量,在國家戰略中發揮關鍵作用,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我們的目標是組織一場全國抗戰,同時也要確保後方的穩定。 洛川會議後,林伯渠被派往習工作,經常穿梭於習安和延安之間,指揮習安八路軍辦公室的工作,協助救援團體和愛國者開展活動。
林伯渠為抗日群眾運動和救國團體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37年10月,林伯渠和中共陝西省委共同支援和領導了習各界團體紀念魯迅逝世一週年的集會和閱兵式,批評國民黨“救國救黨,不救人民”的錯誤政策, 同時要求國民黨開放人民運動,讓人民有救國抗日的自由。
1939年9月,林伯渠利用在重慶逗留的機會,會見了正在重慶訪問的印度國大黨領導人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會見了王明、博古等人,就中國抗日戰爭形勢進行了深入交流。
1940年春,南洋華僑團團長陳家庚親自率領代表團,向林伯渠、**、董必武等回國同胞表示慰問。
在與陳嘉庚的談話中,他們就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問題進行了真誠的討論。 隨後,董事長和**等人也為林伯曲送上了祝福。 1941年,邊疆地區的困難逐漸加劇,面對這種情況,林伯渠積極響應邊區的號召,帶領邊區群眾發起了大規模的大規模生產運動。
林伯曲親自帶領大家參加生產活動,他們開墾荒地,旁邊還積攢肥料。 有一天,有個農夫看到林伯渠每天起得那麼早,很感動,就讓兒子撿兩擔糞倒在林伯渠的糞堆上,說:“你老了,事多了,以後我們幫你撿糞吧! ”
林伯渠笑著回答:“我理解你的好意,但是雖然我年紀大了,本來就很忙的工作,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是需要的,我沒辦法,還是要堅持撿糞,參加生產運動。
畢竟,我只是乙個普通人! 在他的領導下,邊境地區軍民克服重重困難,把陝甘甬邊境地區建設成為抗日民主的典範。
1943年5月,蔣介石解散共產國際,這給了蔣介石乙個新的希望——“投降”共產黨。 同年6月,蔣介石親自寫信給***,邀請他到重慶商談這個問題。
這封信是通過張志忠**帶回延安的,但半年過去了,我黨一直沒有回信。 1944年1月16日,為了和平調和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關係,促進抗日戰爭的勝利,**主動在延安會見了國民黨的郭仲榮,並告訴他:“我們準備從***林伯渠和**中選出一三個人,一起到重慶去和蔣介石談判.......”郭忠榮向蔣介石報告了這個訊息,不久,國民黨當局回信說:“歡迎***林伯渠和**三人一起來重慶。 ”
半個月後,**又找到郭仲榮,然後對他說:“經過討論和研究,我們黨決定派林伯渠同志先到重慶去見蔣介石。 ”
4月29日,林伯渠、王若飛等人從延安出發,5月2日抵達習。 與此同時,國民黨談判代表張志忠、王世杰也抵達習。
5月4日,國民黨和共產黨的代表開始會談。 會談中,林伯渠率先提出:“國民黨十一中全會決定通過政治解決國民黨和共產黨關係的辦法。 ”
面對林伯渠的提問,張志忠和王世杰沒有回答,而是一再要求林伯渠提出具體問題進行談判。
林伯渠建議,應以延安紀念孫中山逝世19周年會議上提出的五點作為談判的基礎。 這五項意見包括: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承認陝甘寧邊境地區和敵後抗日根據地,承認我黨領導的全部抗日部隊,擴大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規模,提供糧食彈藥支援; 並恢復新四軍的名稱。
張志忠和王世杰不同意這些建議,主張國民黨和中共就當前軍事和邊境地區問題進行談判。 林伯渠強調,經過長期抗日,中共領導的正規軍有47.75萬人,組織民兵22萬人,並要求人民先給6個軍和18個師的番號。
張志忠和王世杰最終同意給予4個軍和12個師。 隨後,雙方進行了多次談判,並將商定的結果彙編成記錄,由雙方代表簽字並匯報**,雙方***作出最終決定。
林伯渠代我方簽字後,張志忠和王世杰拒絕簽字,聲稱這只是林伯渠的個人意見。 儘管反覆對話,但雙方未能達成協議,談判陷入僵局。
然而,在1945年3月28日,林伯渠60歲生日那天,**決定為他舉辦生日慶典。 《解放**》刊登了林伯渠生日賀詞,並親自修改了祝賀林伯渠:“你是我國革命的老兵,辛亥革命以來,在歷史的程序中,你們始終站在革命的最前線。
現在中國人民的解放即將勝利,你的生日也將是中國人民最喜愛的日子。 “今天下午,領導們來到楊家嶺禮堂,祝賀林伯渠生日。
看到這麼多人祝賀他,林伯渠無比高興。 回顧自己過去的歷程,他感嘆道:“在革命戰線上,我只是乙個軍人,乙個老兵。
如果說有什麼值得我安慰的,那一定是我隨時都能跟著進步的方向走,毫不猶豫地拋下那些注定要死的東西。
同時,在最關鍵的時刻,也要與廣大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從廣大人民群眾中吸取戰鬥力。 然而,儘管林伯渠的努力和貢獻得到了**和人民的肯定,但談判中的僵局並未得到解決。
為了籌備新政協、建立新中國,他孜孜不倦地工作,有時甚至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
他還寫道:“為人民服務,為世界工作! 兩句話,並蓋上自己的印章。 在開國大典前,**找到林伯渠,請他做主,說:“開國大典的主不是別人,正是你! ”
林伯渠在成立儀式上激動地說:“很高興大家今天都在這裡為我慶祝生日。 祝願各位同志在今後的鬥爭中更加健康,為千百萬人民增添幸福和繁榮! ”
成立典禮下午3點,天安門廣場人頭攢動,林伯渠主持**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就職典禮,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成立儀式開始! ”
緊接著,**用他的湘口音向世界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 廣場上一片歡呼,54響禮炮齊聲鳴響了28響。
站在***身後的林伯曲心中充滿了興奮,他靜靜地聽著***大聲宣讀公告。 從加入國盟到今天,林伯渠一直在為中國的民主和獨立而奮鬥。
現在,新中國成立了,人民站起來了! 林伯渠還上演了閱兵式和五顏六色的烟花,直到晚上八點半才離開天安門廣場。
作為人民秘書長,林伯渠全身心投入新中國建設,把握好每乙個機會,勤奮工作,為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恢復國民經濟而努力奮鬥。
他仍然是第乙個。 1、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並再次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林伯曲的生活很簡單,曾經住過只有20平公尺的小房子。 這裡既是他的辦公室,也是他晚上休息的地方。
房子裡只有一張單人床,上面鋪著草蓆和乙個簡單的被褥。
林伯渠,乙個勤奮、踏實、民主作風的領導,就像乙個“老民僕”,帶領群眾努力奮鬥,勇於創新。 他嚴於律己,寬人待人,始終堅持遵守黨章和黨紀,謙虛謹慎,從不驕傲自滿。
他的領導風格深受群眾歡迎,每年都收穫豐收。 他在“三三體制”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團結了黨內外人民,共同奮鬥。
即使正值壯年,他仍然走遍全國,深入了解當地情況,觀察人民的苦難。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之際,他寫了一首詩,表達了他對祖國未來的憧憬。
然而,這位為新中國竭盡全力的老人,卻於1960年5月29日去世,享年74歲。 今天,他的骨灰被存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以紀念他的偉大成就。
林伯渠逝世後,各界人士紛紛表示哀悼。 來自許多國家的***和民主人士也發來了悼詞。 他代表中國共產黨致悼詞,高度評價林伯渠:“林伯渠同志從年輕時就獻身於中國偉大的革命事業,一生都在為革命事業而奮鬥。
他一直是一位徹底的革命家,為我們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林伯曲是開國英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
在近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終緊跟革命方向,在困難時刻始終與廣大人民群眾站在一起。 雖然林老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貢獻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