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聞客戶記者王晨輝,通訊員邵琦。
此前有報道稱,紹興市嶽城區龍翔花園80號樓一樓高架樓上擺滿了電動自行車。 記者 王晨輝 攝。
2月28日,當地端首路“電瓶車滿載、架空層隱患”,聚焦高層建築小區電動自行車(電瓶車)消防安全,引發熱議。 由於火勢蔓延迅速,人員疏散救援困難重重,高層建築的消防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如今,它與電動自行車“牽連”,存在許多安全問題,這不可避免地讓許多人感到擔憂。 國家消防救援局的統計資料顯示,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各地城市火災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3年,全國共報告2起電動兩輪車火災10,000,上公升 174%,並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類似的火災在浙江省並不少見。 去年下半年的兩起案件比較典型:
2023年10月13日,杭州市拱墅區大觀街道某小區11號**號樓,因電動自行車電池上門充電,電池故障引發火災; 2023年11月14日,嶽城區融創岳州大廈社群一棟高層建築**,電動自行車自燃致。
好在由於及時搶救和妥善處置,全省電動自行車引發的高層建築火災事故尚未建成,但一次又一次的火災足以給大家敲響警鐘,亟待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省消防救援總隊相關負責人說。
的確,記者這幾天走訪了省內多地,發現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高層建築的架空層或地下室是相當普遍的現象,而且大多無人管理。
專家表示,80%的電動自行車起火發生在充電過程中,往往是由於電動自行車電池過度充電而沒有及時拔掉插頭造成的; 60% 的電動自行車火災發生在晚上 8 點至次日下午 5 點之間。 據一名消防員介紹,電動自行車引起的火災中有90%停在門廳、過道等位置。
為什麼電動自行車引發的高層建築火災比其他地方更危險? 據南京官方發布,火勢通過架空層直接與樓內天井相連,形成“煙囪效應”,然後迅速向上蔓延。
“煙囪效應”是指在相對封閉的垂直空間內,由於氣流對流而使煙氣和熱空氣向上流動的現象。 發生火災時,煙霧可能會通過樓梯間、管道井、玻璃幕牆的縫隙等垂直擴散。
實驗證明,一幢30層高、100公尺高的建築,從一樓到頂層,煙霧從一樓到頂層,暢通無阻,只需30秒。
在發生火災的住宅樓內,大量電動自行車停放在地面上的架空層,當電動自行車發生熱失控時,內部產生的氣體會急劇釋放,造成電池外殼和保護層**,導致噴射起火。 由於電動自行車是集中停放的,它們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其他車輛燃燒,進一步加劇火災的規模。
在南京電動自行車起火事件中,網友對電動自行車入樓吐槽最多。 但更多的網友認為,除了物業安全監管不足、民眾意識不足等原因外,“停車難”問題歸根結底並沒有得到解決。
對於“電動自行車進樓”的問題,國家層面早有政策。 2021年,應急管理部頒布了《高層民用建築消防安全管理條例》,其中提到,“如在高層民用建築的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或充電電動自行車,拒不改正,消防救援機構將責令你改正, 對經營單位和個人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對非經營單位和個人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
然而,在現實中,這種懲罰很難實施。 紹興某高層住宅小區物業負責人無奈地告訴記者,物業公司沒有執法權,面對不聽勸阻的業主,他們沒有有效的辦法。 歸根結底,要解決電動自行車車主最關心的“去先充電”問題。 有了安全、方便、實惠的充電場所,相信電動自行車進樓進屋的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如何消除電動自行車在高層建築中的安全隱患,將持續關注這一目的。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