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裡有真功夫,有大智慧,日常修煉不靠言語,而是靠做。 ”
他們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精神底蘊,主導著中華民族獨特文明體系的構建,體現了強烈的實踐理性和加入WTO的目的,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極為熱情和親切的一部分。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真功夫大智:四書之精華》一書,用通俗生動的語言講述了“四書”的真功夫和大智慧,啟迪心靈,融入日常生活。 近日,該書作者、中國傳媒大學陽明學院院長周岳教授接受了青少年閱讀節目的採訪,暢談了該書的創作以及他對儒學和“四書”的理解。
九死的理想主義精神。
周在書中梳理了“四書”的內在邏輯。 他說,在孔子之前,“仁”是司空見慣的,沒有主宰學術或主宰生活修養的地位。 但自孔子以來,“仁”就被提及到宇宙、生命等事物的根本,這意味著“理想”是儒家從子宮裡帶出來的先天屬性。
早在夏、商、周,古代聖賢通過祭祀和音樂的產生,形成了相當完整的祭祀和音樂文明體系,並將其作為維護社會秩序和人類和諧的道德倫理儀式和音樂教育加以推廣。 然而,在孔子生平的春秋後期,“禮樂崩塌”成為當時社會的重要特徵,在兼併戰爭頻發的戰國時期愈發突出。
面對時代丟擲的巨大命題,你是選擇成為戰爭的領袖,還是採取中立的態度,還是呼籲回歸人性與秩序?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不同的人群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以不同的態度回應,只有這樣,才誕生了百家思壇。
在這種語境下,儒家思想的“理想”屬性得到了體現。 也許社會越是不仁慈,越需要“仁”和“理想”。 孔子之所以說“仁”,正是因為那個社會普遍存在著“不仁”,而“仁”是孔子為了挽救世人心,彌補社會空白而啟示的。
在周眼中,儒家的魅力就在於這種不知悔改的理想主義精神。 這種理想主義給了中國文化足夠的支撐,贏得了足夠的面子。 它很好看,它很好看,它不令人愉快,它不令人愉快,但它是高貴的。 ”
儒家唯心主義是通過道德來實現的,所以儒家思想也被稱為“道德唯心主義”。 人應該是什麼樣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什麼樣的......人類社會應該成為社會的所有願景都是關於道德理想的演繹。
在周看來,直到今天,儒家思想仍然有它的“市場”。 “學習儒家思想的過程,是乙個建立堅強思想的過程,這對決策非常有幫助。 例如,是否按下原子彈按鈕是由乙個人的思想控制的。 當人們處於沒有良知、懷疑良心作用的環境中時,我們需要儒家思想來喚醒他們的良知,把良知帶給他們。 ”
儒家思想是一種對生活的學習。
幾千年來,沒有比“四本書”更清晰、更詳盡的做人、在接受採訪時,周對“四書”進行了評論。
但在現實生活中,普通人似乎對“四書”等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並不高。 這背後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實際的困境。 “'四書'可能離人的生活很遠,但卻很貼近生活。 周說,這涉及到儒家思想的乙個根本問題,儒家不是知識,而是一種道德學習,一種生活學習,是使人慷慨的學習,“學習理解儒家道德理想主義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掌握四大經典論點。 ”
以“大學”為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於貼近人民,在於止於完美。 大學的教育目標和戰略定位是教人如何成為“資本人”,這與現代人的教育宗旨不謀而合。 所謂“大寫之人”,就是這個人必須有天地之義。 周玥道:“義在心,跟著心,修好昊然正氣。 跟著嘴巴、耳朵、眼睛和鼻子走,那麼它就不是乙個大寫字母的人。 要摒棄生活中的感性狗馬,強化心靈,開啟人生。 在採訪中,周還引用了陸九元關於如何開啟人生的理論。 “人的生命是一條已經布置好的水平軸,我們需要做的是開啟垂直軸,”他說。 這在儒家思想中被稱為志向,通俗地說,就叫追求,志向之後,就可以成為自己的主人。 ”
此外,“破小的我成大的我”“學會變得仁愛”“真誠的自己”......周圍繞“四書”的核心精髓,挖掘經典中的思想精髓,將智慧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緊跟人們的生活經驗和常識,幫助讀者了解古人的智慧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發揮作用。 “談'四書'、讀'四書'的門檻不多,在生活中講'四書',即使沒有白費,也能讓聽眾有所了解。 ”
如何理解“四書”。
路離人不遠,人遠方。 本書的創作始於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人文通識課程,周認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傳承缺一不可,儒家思想無疑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全書按“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的順序進行解釋,這也是南宋物理學家朱習推薦的閱讀順序。 周在書中說:“《大學》的開始和結束要有準備,能找到方案,這是學習的規模和方案,適合初學者閱讀; 《中庸之道》講的是“誠意”,短小精悍,卻是最神秘難說的,作用是標出乙個高點;《論語》是四書的源頭、根源和靈魂《孟子》威風凜凜,氣勢磅礴,對世界的應用起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
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四書”? 周岳說,標準要看人的心,當你的心裡覺得這東西有味道的時候,那就是讀它。 如果是簡單的背誦,你不知道它有什麼好處,那麼它就不是一種理解。 “所謂品味,是指與人的生活融為一體,當乙個人做出選擇時,'四書'的內容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它成為你生命中無形的支撐,然後你就可以算是理解了。 ”
這也體現了儒家文化的乙個特點,那就是功夫與本體的融合。 在書中不難發現,周也試圖結合汪陽明心理學的相關研究,對傳統儒家經典給予更現代、更實用的詮釋。 他認為,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是功夫與本體論融合的體現。 “為什麼心理學家有兩次命中? 因為他有功夫上半身。 心理學是實用型的,空談是誤導國家,努力是興旺發達的,其實真正的心理學家從來不談。 ”
從心到“四書”,在周看來,她所做的不是跨界,而是為源頭的**。 心智理論離不開“四書”,學習“四書”就必須學習“四書”的相關內容,而學習“四書”才能更好地回歸到心的研究上來。
點亮陽明心靈的一盞燈,找到生命的境界。 周說:“我願意盡我所能,為普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送上乙份光和熱。 ”
新華社路口記者張潔如。
石志偉,南京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