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甘肅省敦煌市拍攝的降雪後用於太陽能熱發電的定日鏡場陣列。 新華社記者趙佳攝。
敦煌是乙個神奇的地方,見證了無數的奔騰和愛。 有的人留在敦煌保護莫高窟,也有人留下來建設戈壁沙漠。
劉福國是後者。 來自內蒙古,自2016年起擔任敦煌首航節能新能源總經理。 他負責的專案位於距離明沙山20公里處,被譽為戈壁沙漠上的“超級太陽能熱電站”,占地相當於780個足球場,由1由 20,000 面鏡子組成。 每面115平方公尺的鏡子在地面上排列成同心圓,像向日葵一樣追逐太陽,將陽光反射到中央260公尺高的吸熱塔中。 從幾十公里外也可以看到耀眼的光點。
塔式CSP的工作原理類似於火力發電廠使用煤炭加熱水蒸氣,然後使用蒸汽推動渦輪機發電。 然而,在這裡,陽光相當於火力發電站中的煤炭。 定日鏡將太陽光反射到塔頂,將熔鹽加熱到500攝氏度以上,然後通過高溫熔鹽發電。 白天儲存的高溫熔鹽可以在夜間繼續發電,允許24小時不間斷執行。
敦煌具有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大等優勢,吸引了100MW光熱發電站入駐這裡,並於2018年並網。
記者到電站參觀時,敦煌剛剛下起了小雪,定日鏡背面的金屬支架正對著太陽,除霜工作正在進行中。
由於冬季日照時間短,劉福國決定利用這個“不太忙”的機會,對裝置進行更新,用國產品牌替換用於發電的進口汽輪機。
2024年1月25日,甘肅省敦煌熔鹽塔太陽能熱電站的吸熱塔閃耀著戈壁沙漠。 新華社記者袁泉攝。
負責裝置更新的發電部門共有8個團隊77名技術人員,平均年齡只有24歲。 36歲的發電經理吳偉是團隊中的“老同志”,在能源行業工作了11年。 大學畢業後,在甘肅省玉門市的一家燃煤電廠工作。 2016年光熱發電專案的建設,讓吳偉有機會回到家鄉敦煌工作,也開始了自己在新能源領域的職業生涯。
中控室也是吳偉的辦公室。 有一整面牆大小的螢幕,顯示各種**訊號和實時資料。 螢幕前有兩排電腦,身穿灰色工作服的技術人員要坐在電腦前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並用對講機與廠內的維修和檢查人員進行交流。
螢幕左右兩側,分別是“先進集體”的獎牌和“衝鴨”的畫面,讓中控室的氣氛顯得嚴肅而熱鬧。 圖片旁邊是團隊的口號“Go Ahead”:你所做的每一次努力,都離你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在這座超級光熱發電廠工作,既需要精湛的技術和強壯的體魄。 吳偉說,有同事曾經在零下20多度的戶外檢修裝置,乙個多小時回來時,發現鞋底凍裂了。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吳偉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CSP電廠每小時可發電高達10萬千瓦時,相當於燃燒122噸煤產生的電力。
一天後,凌晨4點58分,吳偉發來訊息說,新裝置帶來的問題終於解決了,機組進入正常執行狀態。 大家都松了一口氣,吳偉說自己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當天,他用手機拍下了十幾名工作人員在集中控制室盯著螢幕的照片。 他說,這是乙個集中精力解決問題的問題。
2024年1月25日,劉富國(左二)在甘肅省敦煌熔鹽塔太陽能熱電站專案一期集中控制室與值班人員一起視察執行情況。 新華社記者趙佳攝。
傳統能源部門是最大的碳排放源之一。 此類光熱電站是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積極穩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類似敦煌的光熱發電專案將建在青海、新疆等地,劉福國經常會前往西北的戈壁沙漠。 不過,他說,今年春節一定要先回內蒙古,看望三四年未見的父母。
雪過後,烏雲散去,數以萬計的鏡子開始工作,吸熱塔閃耀著明亮的光芒。 戈壁的光熱發電站捕捉陽光,為全國輸送電力,劉福國和吳偉的團隊也貢獻了自己的光熱。
新華社記者袁泉,趙佳,任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