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期待已久的寒假到了! 孩子們終於擺脫了早起、熬夜的功課負擔,停下來好好休息,上學的日子很忙,壓力很大。 假期特別輕鬆,休閒娛樂佔據了大部分時間,而這兩種安排的衝突,讓孩子們難免顯得有些懶惰。
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在假期搬家,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我們不能讓孩子整天“趴著”,拿著手機。 為什麼會這樣,作為父母,我們如何在假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也動起來?
我去朋友家做客,中午,爺爺叫家裡的孫子出來吃飯,卻被在床上玩遊戲的孫子拒絕了。 爺爺吃飯的時候似乎有些心不在焉,果然,過了一會兒,爺爺端來盤子,給孫子裝了一些食物,送到了孫子家。 隔著門,我能清楚地聽到孩子不耐煩的聲音和爺爺無奈的嘆息。
據朋友介紹,孩子已經放假一段時間了,每天早上睡到很晚,不主動吃飯,知道整天呆在家裡,玩手機玩遊戲,不理任何人的電話。 “但孩子們上學的時候也很勤奮,早上甚至不需要起床,似乎在假期裡突然變了。 朋友抱怨道。
假期過後,很多孩子都處於這種狀態,這是真的嗎? 為什麼會這樣?
1、父母越勤奮,孩子越懶惰。
我們常說,孩子長大了,一定要學會放手,而這種放手就是給孩子乙個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快點長大。 如果家長照顧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應該每天收拾好孩子的衣服,整理書包,打掃房間,......那麼孩子該如何成長呢?
如果父母做得太多,孩子的自理能力會越來越差。 凡事依靠孩子,處處保護孩子,把孩子放在家裡的核心,種種做法,導致孩子肢體運動發育緩慢,獨立生活能力差,處處依賴父母。
當他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會生氣並發脾氣。 父母越是勤奮,每件事都為孩子著想越周到,孩子難免會養成懶惰的壞習慣。
2.老人照顧孩子,孩子也可能懶惰。
一項全國性的調查顯示,近一半的中國兒童與祖父母和祖父母一起長大。
在小區的花園裡,經常看到幾個老人站在那裡抱著孩子聊天,聊了好幾個小時,而他們手裡的孩子卻傻傻的,不動也不鬧。 其實這樣的孩子不是很“正常”,不應該這麼安靜,正常的表現就是哭鬧、吵吵嚷嚷要離開等等。
因為老人年紀大了,喜歡安靜,不喜歡運動,所以老人帶著孩子接觸社會的方式一般是去街上或者在社群裡玩耍,一方面運動量少,身體缺乏運動,另一方面在家缺乏知識, 與新事物的接觸也較少,可能導致孩子缺乏活力,不敢面對生活,不會處理自己的事情等。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麼辦?
1. 制定適當的計畫。
懶惰不僅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 要擺脫懶惰的問題,只能走好路,可以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計畫,只要他在一天內完成一項定量的學習任務,他就會得到獎勵,讓他嚐到甜頭,久而久之,他就會變得勤奮。
2.親自參與和帶動孩子。
孩子懶惰有時是客觀環境造成的,要想讓孩子改掉懶惰的習慣,就需要有耐心,在這個過程中,盡量陪孩子做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培養他做事的成就感,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 建立信任。
3.讓孩子幫忙做家務。
鍛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尤其是孩子自己的房間和衣服,自己動手,可以極大地幫助孩子改變懶惰的行為,讓孩子更好地度過這個假期。
爭議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