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興安盟的阿爾山依舊白雪皚皚,遊客絡繹不絕,冰雪生機勃勃。
這道菜很好吃! 這是一種野生蔬菜,對吧? “這裡的木耳不一樣,有嚼勁,更新鮮! “此刻,這熱鬧的一幕,正發生在興安盟阿爾善市的莉莉小莫豆腐農場餐廳。 作為當地知名的“土特”餐廳,每天接待遊客高達500人次,旅遊旺季月收入超過10萬元。 經營者尤君利介紹:“我的餐廳以綠卡為主,遊客來到阿爾山不僅能看到最美的風景,還能品嚐到綠色菜餚。 ”
使用婆婆的炸丸子丁,......將老芹菜做餡料記者在選單上看到,這是一場以當地“地方特產”為主的盛宴,蘑菇、野菜等隨處可見的“地方特產”在盤子上變得美味可口,每道菜都是綠色的,散發著健康的味道。
阿爾山的自然風光一年四季都很美。 “阿爾山旅遊肯定會火起來。 “2014年,總書記的讚譽,使阿爾山堅定了依託美麗自然風光繼續發展旅遊業的決心。 阿爾山市注重發展綠色產業,不僅讓旅遊“火”,也讓“地方特產”登上大舞台。
阿爾山優越的林下生態環境造就了優質真菌的生長,猴頭菇、小黃蘑菇、木耳、靈芝、紅松茸等各類蘑菇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成為阿爾山地區林下經濟的新引擎, 為振興當地人民產業開闢新密碼。
在阿爾山白狼浩大林產有限公司的菌類養殖車間裡,數以萬計的菌棒整齊地排列著,濃郁的菌香撲鼻而來。
先後建成溫室51座,每個溫室畝產3000公斤,種植紅松茸,為269個“三代林”和周邊70餘人增加了收入,人均增產3萬餘元。 白狼浩大林產有限公司董事長佟金峰介紹,公司食用菌種植基地種植木耳、紅松茸等食用菌產品,公司將繼續擴大紅松茸種植規模,引進深加工生產線,將初級產品深加工成醬料, 湯、凍乾產品等“菌科”產品,延伸產業鏈,提公升附加值。
好山出好水,好水養好魚。 依偎在一望無際的桃兒河旁,阿爾山市五村鎮的天元冷水魚養殖基地,猶如山中世外桃源。 這裡以桃耳河為源頭養殖水源,水溫常年恆溫在4攝氏度左右,年養殖孵化魚苗21萬尾,養殖養殖魚300尾,年產冷水魚2500公斤,實現產值30萬元。
基地負責人董秀蓮一邊忙著喂冷水魚,一邊向記者介紹,近年來,通過第一支援,基地總投資2000萬元,建設室內養殖場2620平方公尺,露天魚塘10畝,冬季溫室2500平方公尺, 接待和住宿面積2500平方公尺,住宿客房23間。
今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印發《關於學習興安盟“土特產”種植典型案例的通知“全區發”,興安盟委、行政部按照“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的發展思路,重點關注中藥材11個品種, 布魯克、沙果等,在產品研發、產能提公升、產業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為區域“土產”培育的典型案例。
繼續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工業道路,是鑄造“興安盟地方特產”金字招牌的必要保證。 在興安盟都泉縣東風林場文官國基地,一排排深淺不一的樹坑即將迎來春天的新苗。 為提公升特色農業品質增效,興安盟土泉縣大力建設文官果種植“地方特產”,致富百姓,引進加工裝置進行深加工,主要生產文官果油和文官果茶。
截至目前,土泉縣已種植7個20000畝,每畝可產200斤果實,按目前市場**每斤10元,每畝可產2000元左右的經濟價值。 收穫的果實有的用作育苗,有的用作榨油的原料。 興安盟都泉縣林業和草原局造林單位負責人苟慧彥介紹,文官國具有良好的保水保土、涵養水源、淨化空氣等生態保護功能,也是未來科爾沁沙地管理、建設“三北”防護林工程的首選樹種。
綠水青山之間,“土特產”產業在興安盟的許多地方開花結果,蓬勃發展
中藥材產業基地達到21個790,000 畝,產量 1460,000 噸, 017萬噸,實現銷售113億美元;
布柳克產業基地占地2000畝,主要生產布柳克石鍋拌飯醬、調味品等產品,年銷售額近億元;
沙國產業基地達到14個55萬畝,今年鮮果產量3萬噸,實現產值1億元;
紫蒜產業基地達萬畝,黑蒜等新產品上市,今年銷售額739萬元;
豆腐乾產業在興安盟都泉縣柳湖鎮建有食品產業園,生產豆腐乾、煙燻冷凍豆腐等產品612噸,實現銷售額360萬元;
食用菌行業年產幹製品60噸,生鮮製品260噸,銷售額......4000萬元
2023年,“興安盟本土產品”將迎來快速發展。 在“興安盟公尺”、“興安盟牛肉”等重點產業的帶動下,“興安盟土特產”數量由70多家增至120多家,加工企業數量由19家增至25家,產品加工量從1家增至1家90,000噸增加到23萬噸,產業基地從65萬畝擴大到70萬畝,產品總產值從10億元增加到12億元,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0%,銷售額近4億元,輻射帶動2農牧民38萬人,平均增加040000多元。
背誦“土”字,彈奏“特”牌,唱“生產”之歌。 今天的興安盟正在全力完成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堅持打造面向全國市場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生產基地,紮實開展“興安盟土特產”品牌培育工程,不斷延伸和完善產業鏈, 做好“土產”文章,鄉村振興新圖景即將浮現。
作者:李燁林,劉燁.
*: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