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紅軍過了瀘定橋,這怎麼可能? ”
蔣介石知道紅軍已經攻克困難,奪取了攻打瀘定橋的戰略要地,心中一懵逼,罵道:“娘西皮,劉子謙(劉文輝飾演的子謙),這個裡裡外外吃的呂子靖(三國的呂肅),毀了我的大事,罪人,罪人,.......””
老蔣已經調調了兩個旅協助川軍在對岸攔截紅軍; 而且,他還命令劉文輝不惜一切代價炸毀紅軍渡河的唯一途徑瀘定橋。
據情報顯示,劉文輝已經拆除了瀘定橋上一半的橋板,並在橋下埋設了炸藥。
得知這個訊息後,蔣介石非常得意,紅軍成了“石大開的第二”,沒有懸念,大功即將完成,他已經打算在南京舉辦慶祝晚會,喝勝利酒。
然而,現實無情地粉碎了蔣介石的夢想,這讓他怎能不生氣。
他不明白劉文輝為什麼不炸毀瀘定橋。
同樣感到有些疑惑的還有紅四團團長王開祥和政委楊成武。
5月29日拂曉時分,王開翔、楊成武冒著大雨,率兵到達距瀘定橋十里外的上田壩。
這時,一支紅軍已經到達了瀘定橋的西橋頭堡。
他們的反饋是,瀘定橋的橋面已經拆除了一半,橋上的鐵纜沒有移動。
兩位紅軍將領心存疑惑:劉文輝本來應該有足夠的時間炸橋的,為什麼最後沒有這麼做?
1935年5月19日,蔣介石駕駛飛機在西昌上空盤旋,觀察軍情。
他以為紅軍將來肯定會去那裡,於是命令西邊軍司令劉元璋去滅西昌。
但出人意料的是,紅軍並沒有攻占西昌,而是繞道北上。
蔣介石還下令,四川全境立即實行設防城牆、清荒政策,部隊停止作戰,轉而修建大型防禦工事包圍紅軍。
這一招果然奏效,紅軍一籌莫展,只好於5月24日晚進軍大渡河渡口安順昌,打算渡過大渡河。
蔣介石大喜過望,因為70多年前,太平軍將領石大愷在大渡河遭遇大災,被清軍阻攔。
於是,他來到了雲南五華山,住進了山上的別墅裡,展開了一幅軍事地圖,在這裡制定了《大渡河作戰計畫》。
此外,他還拿著一本《永安溫續》反覆閱讀,講的是石大愷數萬匹馬在大渡河中滅亡的過程。
他可能也有些疑惑,**是乙個深諳過去和現在的人,為什麼還要重蹈石達凱的覆轍? 我一時不相信。
直到最後確認紅軍大半已經到達安順戰場,蔣介石才哈哈大笑起來,心想:等等,潤之,我給你做第二個石大開。
但幾天後,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訊息傳來,紅軍攻占了瀘定橋,數萬匹馬平安通過,他的一廂情願落空了。
作為這個計畫的關鍵人物,四川軍閥劉翔為何沒有在最後時刻出手重拳,成為歷史之謎,不僅讓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領導人感到困惑,也讓無數歷史學家摸不著頭腦。
他不執行蔣介石炸橋的命令,是出於什麼考慮?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當時的軍閥主義情況入手。
袁世凱未能稱帝後,氣得被殺。
老袁是北洋軍閥的首領,他的死開啟了潘多拉魔盒,北洋軍閥誰也控制不了局面,誰也誰會服從誰,都有霸權野心。
從那時起,中國陷入了軍閥分裂的泥潭,開始了無休止的混戰。
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時,安徽和直屬軍閥成為歷史,但馮軍閥控制的東北地區在日本人的支援下事實上已經宣布獨立,中國仍處於名單的中間。
1928年6月4日,黃谷屯車站傳來一聲巨響,張大帥的生命被嗚咽,馮大帥與日本人的密切合作就此終止。
1928年12月29日,愛國大將張學良頂住內外壓力,堅決終止獨立,回到東北的中國。
至此,中國統一了,但只是形式上的,軍閥分裂的局面依然存在。
紅軍長征時,新疆、山西、貴州、雲南、涼湖、兩廣、山東都在軍閥的控制之下。
這些軍閥有乙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資歷不比蔣介石差,不服從老蔣。
無論是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馮玉祥,還是唐聖志、龍雲、魯漢、王家烈,他們都比蔣介石更早參加革命。
因此,他們不承認蔣介石,雖然表面上向蔣介石投降,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表面上,他們對江總司令和江**恭敬,但在幕後,他們仍然玩弄自己的算計,個人利益至上。
我們黨將領對組織的忠誠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的,軍閥與蔣介石的關係是利益的維護。
一旦面臨抉擇,個人利益肯定會凌駕於所謂“黨國”的利益之上,如果有好機會,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在背後捅蔣介石一刀。
軍閥們的態度是,只要紅軍不要在自己的領土上停留太久,他們什麼都可以說,他們不會派重兵與紅軍硬仗。
紅軍長征中,軍閥有意無意地向我軍放水,時有發生,並不少見。
首先,他們認為湘江戰役後,蔣介石有能力消滅紅軍,但他故意不這樣做,而是讓紅軍向西南進發,從而打著“鎮壓共產黨”的旗號削弱地方軍閥。
許多年後,江衛國曾直言不諱地說:“與其說我們沒有成功突破包圍圈,不如說是我們放水了。 (央媒:紅軍長征成功是因為蔣介石故意“放水”嗎? “人物**”客戶 2016-10-20)。
眾所周知,軍閥有自己獨立的王國,不能倒水。
但是,一旦有了“剿匪”的藉口,**軍隊就可以到他們的地盤上去打,滲透。
不僅如此,在“圍剿”中,地方軍閥和紅軍可以打得兩敗俱傷,無論誰贏誰輸,**軍都樂於看到,這叫“刀殺人”。
當然,這是蔣衛國片面的說法,事實並不像他說的那樣,蔣介石自然是想滅掉紅軍,但他沒有動手。
因為國民黨不得人心,紅軍得到了人民的支援,士兵們團結一致。
此外,軍閥和蔣介石有著不同的夢想,他們有自己的鬼魂,他們在阻擋紅軍時曖昧的態度也是紅軍成功到達陝北的原因之一。
當紅軍出發長征時,廣東軍閥簽署了一項秘密協議,為紅軍提供一條路線。
湖南軍閥在與紅軍作戰時,並沒有使出渾身解數,消極和破壞是常態。
桂軍閥對紅軍的態度非常聰明,就是“送走追擊,敲門封鎖”,具體來說就是不攻擊紅軍的先頭部隊,也不攻擊紅軍主力,而只是象徵性地攻擊紅軍的後衛。
貴州軍閥王家烈對紅軍的態度比較有意思,他選擇迴避,盡量避免與紅軍接觸。
雲南軍閥龍雲更是明目張膽,在發現紅軍只是過境的一張底牌後,乾脆下達了不與紅軍發生衝突的命令,誰不服從命令,誰就要受到懲罰。
川軍對紅軍的態度也沒有明顯區別,是“視而不見”。
四川軍閥劉文輝不是將軍,或者說,他面臨的局勢更加微妙。
劉文輝1895年生於四川大邑,畢業於保定陸軍軍校。
我們知道,蔣介石也是從這所軍校畢業的,兩人算是校友。
畢業後,他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從營長做起,一步步成長,成為四川軍務主管。
當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時,劉文輝積極支援,所以當老蔣成為第一任領導人時,他也順勢而為,被任命為川康邊防總司令和四川省主席。
即便如此,劉文輝也與蔣介石分開了,他只利用他,不忠。
不,1930年,當馮玉祥、閻錫山攻打蔣介石,發動中原戰爭時,劉文輝瞬間與蔣介石翻臉。
他與李宗仁、白崇禧一起加入反蔣聯盟,為馮延吶喊。
老江生氣了,你吃我喝我,你背著我?
結果,老江暗中支援劉文輝的叔叔劉翔,並於1932年擊敗了他。
對此,劉翔很清楚,更何況對老江的仇恨。
1932年被劉翔打敗後,劉文輝率部撤退到西康。
1935年,蔣介石任命他為國民黨西康省委委員長、西康省委籌備委員會主席,這被視為對他法律地位的承認。
但西康是一片貧瘠的土地,資源貧乏,極其荒涼,而四川這個富饒之國,根本無法與之相比,劉文輝心裡不是滋味,對蔣介石肯定是不滿意的。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劉文輝心中一直很佩服共產黨,1940年前後開始接觸中國共產黨和民主人士,1942年甚至成立了秘密廣播電台,與延安直接接觸。
也就是說,劉文輝並不想讓紅軍全軍覆沒。
如果大橋被炸毀,紅軍被堵在大渡河這一邊,按照紅軍頑強的作風,全軍是不可能被殲滅的,這會給劉文輝增添無窮無盡的麻煩,會讓西康坐立不安,這是劉文輝最不願意看到的。
換言之,紅軍渡河符合劉文輝的最大利益。
但是,劉文輝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後,卻不能明目張膽地違抗,只好象徵性地反抗和敷衍了事。
1935年5月,劉文輝接到老江的命令後,派乙個大隊拆除瀘定橋上的木板,並在橋下預先埋設炸藥。
然而,當紅軍突擊隊來到橋上時,駐紮在四川的部隊並沒有接到引進第一種藥物的命令。
最終,紅軍飛攻瀘定橋,大軍順利渡過大渡河。
劉文輝沒有炸毀瀘定橋,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
西康十分落後,資源匱乏,瀘定橋是四川通往世界的唯一通道,是獲取資源、發展經濟的命脈。
按照當時的技術水平,建造這樣的橋梁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耗時較長。
再說了,瀘定橋是一處歷史遺跡,建於康熙年間,如果瀘定橋沒了,他不僅要承擔毀碑的罪過,還要承擔重建瀘定橋的費用和損失。
也就是說,如果橋不被炸毀,紅軍都可以順利渡河,離開劉文輝的勢力範圍,劉文輝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一旦大橋被炸毀,紅軍就有可能留在他的地盤上,劉文輝再也不會有平安的日子,還要再被後人罵一頓,修橋還要承擔鉅額費用,川康的經濟也會大為倒退。
到底什麼樣的選擇才划算,恐怕連小學生都知道,劉文輝更清楚。
當然,勇敢的紅軍絕不是太平軍,智者也絕不是石大愷相提並論的; 即使劉文輝炸毀瀘定橋,紅軍仍能另闢蹊徑,在絕境中生存,發展壯大,不會影響中國革命的最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