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是人體中重要的無機元素,正常情況下,體內鈉含量約為3200(女性)4170(男性)mmol(分別相當於77 100g),約佔體重的015%,體內鈉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中,佔總鈉的44%至50%,骨骼中的含量也高達40%47%,而細胞內液含量低,僅為9%10%。 食鹽(NACI)是人體鈉的主要來源。
1.調節體內水分和滲透壓。鈉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中,是細胞外液中的主要陽離子,約佔陽離子總量的90%,與相應的陰離子構成滲透壓。 鈉對於細胞外液的滲透調節和體內水量的維持極為重要。 此外,鉀還會在細胞內液中形成滲透壓,維持細胞內水的穩定性。 鈉和鉀含量的平衡是維持細胞內外水分恆定的基本條件。
2.維持酸鹼平衡。鈉在腎小管重吸收時與 H 交換,從體內去除酸性代謝物(例如 CO2)並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 鈉離子的總量影響緩衝系統中碳酸氫鹽的比例,因此在體液的酸鹼平衡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3 鈉幫浦。鈉離子和鉀離子的主動作用,由酶Na +-K +-ATP酶驅動,使鈉離子能夠主動排出細胞,以維持細胞內和細胞外液的滲透平衡。 鈉參與ATP的產生和利用、肌肉運動、心血管功能和能量代謝,鈉缺乏會影響其作用。 此外,鈉還參與葡萄糖代謝和氧氣利用。
4.增強神經肌肉興奮性。鈉、鉀、鈣、鎂等離子的平衡是維持神經肌肉易激惹所必需的,所需的鈉可以增強神經肌肉的興奮性。
一般而言,人體中的鈉不易缺乏。 然而,鈉缺乏症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引起,例如禁食、少吃、由於嚴重的飲食鈉限制而導致膳食鈉攝入量非常低,或因高溫、體力消耗過多、出汗過多、胃腸道疾病、反覆嘔吐、腹瀉(瀉藥應用)而排洩和流失,或當某些疾病(如艾迪生病)導致腎臟有效保留鈉時, 當腸外營養缺乏或鈉含量低時,以及利尿劑抑制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時。
鈉缺乏在早期階段並不明顯,例如嗜睡、冷漠、精力不足,甚至站立時昏厥。 鈉損失為 0體重超過5克kg時,噁心,嘔吐,血壓下降,疼痛的肌肉痙攣,尿液中未檢測到氯化物。 當鈉損失達到 0 時75~1.體重2克kg時,噁心、嘔吐、視力模糊、心率加快、脈搏微弱、血壓下降、肌肉痙攣、痛反射喪失,甚至出現冷漠、昏迷、昏迷、外周迴圈衰竭、休克,最終因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鈉在人體內的主體是食物。 鈉在小腸上部被吸收,吸收率非常高,幾乎全部都能被吸收,所以大便中的鈉量很少。 空腸中鈉的吸收多為被動,主要與糖和氨基酸的主動轉運耦合。 在迴腸中,它主要被主動吸收。
從食物中攝入並由腸道分泌的鈉被迅速吸收,據估計,從腸道吸收的氯化鈉總量約為每天4400毫克。 吸收的鈉部分通過血液輸送到胃液、腸液、膽汁和汗液中。 每天從糞便中排洩的鈉少於 10 毫克。 一般情況下,鈉主要從腎臟排洩,若出汗不多,則無腹瀉,攝入的鈉超過98從尿中排洩,排洩量約為2300 3220mg。 鈉與腎小管中的鈣重吸收競爭,因此高鈉攝入會減少鈣重吸收並增加尿鈣排洩。 因此,高鈉飲食對骨質流失有很大的影響。
鈉也從汗液中排出體外,汗液中鈉的濃度因人而異,平均鈉鹽(NaCl)為2。5g l 最多 37g/ l 。在炎熱的環境中,4小時的中等強度勞動可使人體流失7 12g鈉鹽。
鈉攝入過量和尿NAT K比值公升高是高血壓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尿Na+K比值與血壓呈正相關,而尿鉀與血壓呈負相關。 鹽敏感性在高血壓家族中更為普遍,在對鹽不敏感或無高血壓家族史的人群中更耐鹽的人群中更常見。
通常情況下,過多的鈉不會積聚,但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將鹽錯誤地作為糖新增到嬰兒配方奶粉中,可能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 急性中毒可引起水腫、血壓公升高、血漿膽固醇公升高、脂肪清除率降低和胃粘膜上皮細胞受損。
鈉常見於各種食物中,動物性食物的鈉含量高於植物性食物,但人體中的鈉主要是食鹽(鈉),以及在加工和製備食品過程中新增的鈉或含鈉化合物(如谷氨酸、小蘇打、碳酸氫鈉等), 以及醬油、醃製或醃製肉類或煙燻食品、泡菜、發酵豆製品、鹹味休閒食品等。
鑑於我國缺乏關於鈉需求的研究資料,且沒有膳食因素導致鈉缺乏的報道,因此制定EAR和RNI仍有困難,適當的鈉攝入量(AI)*為2200mg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