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情緒是如何傳染的?
有一次,一部名為《副作用》的電影向我們展示了乙個非常簡單的故事。 **裡的孩子本來很開心要出門,但一連串的不幸事件讓他心生難過。 當他看到乙個小女孩哭泣時,當他看到乙個女孩哭泣時,他走過去安慰她,把她從悲傷中拯救出來。 後來,他也遇到了乙個被女友甩了的男生,於是他充當了傾聽者,幫他接受了恩怨。 少年一邊往前走,一邊吸收著別人的負面情緒,但最終卻覺得自己的身體越來越沉,心中漸漸被黑暗佔據。 最後,當他走進屋子時,他完全是“黑”了,就連屋子裡的小狗也消失在了夜色中。
我們有時就是這樣,當我們看到乙個不快樂的人時,我們急於安撫他們,希望將他們從悲傷中拯救出來,結果卻感染了我們自己。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過度移情”的形式,即過多地吸收他人的情緒。
情緒傳染:負面情緒是毒藥。
美國生物學家艾爾瑪曾經做過乙個叫做“情緒水”的實驗。 當人們悲傷、憤怒或悲傷時,他把撥出的氣息喂進水裡,然後用這種氣體喂老鼠。 沒想到,沒過多久,所有的老鼠都死了。 艾爾瑪測試了情緒之水,發現它含有很多有毒成分。 事實上,負面情緒是一種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毒素,但它們可以通過媒體傳播。 如果我們不斷吸收他人的負面情緒,我們就是在毒害自己。
對生命絕望:過度同理心的危險。
作者納爾遜博士也在乙個案例中向我們展示了過度同理心的危險。 他說,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母親,她的孩子得了癌症。 出於對她的關心,納爾遜與她分享了她的疾病和恐懼,並試圖用同理心來撫慰她。 但很快,他就覺得自己的心在下沉,心情也在下沉,無法自拔。 最後,他意識到,過多的同理心不僅對別人沒有幫助,反而會把他推入火坑。
過多的同理心會對身心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表明,吸收他人過多的消極情緒會導致焦慮、抑鬱、疲勞和其他問題。 從長遠來看,我們可能會迷失自我,無法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問題。
自我保護:如何防止過度的同理心?
防止過度的同情並不意味著我們對他人的感受漠不關心,而是我們應該學會在給予他人時保護自己。 以下是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他人負面情緒的幾種方法:
1.給別人一些迴旋餘地:給自己一些心理空間,就好像你在幫助別人一樣。 不要占用別人的感受,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2.專注於自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你就不會受到他人負面情緒的影響。 你可以做更多的運動,比如冥想。
3.向別人尋求幫助:當你覺得自己正在努力應對別人的消極情緒時,你可以求助於專家或求助於自己。
結論:過度的同理心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傳遞方式。 在學習自我保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