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染成綠色的中國,欣賞壯麗的山川。 2024年1月25日,由新華網、貴州茅台聯合出品的大型環保紀錄片《綠染中國》正式播出。 該系列紀錄片講述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體現了人民群眾在改善生態環境過程中獲得的收穫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國土廣闊,陸地和海洋廣闊,地貌和氣候複雜多樣,孕育了豐富而獨特的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瀕危珍稀動植物逐漸回到我們的視野中。 本期節目接近菜雲南部的神秘與美麗,感受萬物共生的無限樂趣。
生物多樣性關係到人類福祉,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正在加速,呼喚我們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和責任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為國家戰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在天堂和人。
1、在中國人修萬物的智慧下,人與自然的雙向奔波正在上演。
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區體系建設,首個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成立。 在青藏高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地,劃定並嚴格遵守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 森林資源和濕地得到有效增整和修復,生物遺傳資源的採集和儲存位居世界前列。 全國90%的典型陸地生態系統和74%的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
雲南涵蓋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生態系統型別。 從古老而堅韌的地衣到近100公尺高的樹木; 從高空花卉,到偽裝的昆蟲,“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物種基因庫”的桂冠被賦予了這片神秘而奇妙的土地。
2021年,亞洲象“斷鼻家族”歷時17個月的北遷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如今,在雲南,其人口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180人增加到現在的約300人。
從雲南,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以及中國文化中烙印的對自然的尊重。 哈尼族在梯田邊緣長大,從小就沉浸在長輩關於自然崇拜和萬物有靈論的故事和歌曲中。
瀕臨滅絕的雲貓現在在鯉山; 白馬雪山棲息的雲南金絲猴數量從1996年的13個種群的1000至1500只增加到目前的23個種群的3800多隻。大理劃出了一條“空中通道”,洱海成為候鳥的“天堂......
除了雲南,中國的土地也充滿了生機。 大熊貓已從“瀕危”降為“易危”,翹鼻雪鴨成為訪武夷山的“新客人”,三江源頭再現了千湖源頭的美麗風光。 在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內,59科484種野生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在浙江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經過生態修復後,國家重點保護樹種增至20種,野花498種......
中國的人類和自然生命共同體受到加強的立法和司法保護。 10年來,我國頒布修訂了《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長江保護法》等20餘部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2024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2023-2030年)》,這是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COP15)主席國,繼續推動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落實的切實行動。
從“人是大地法則,地是天法則,天是法則,道是自然法則”的哲學思想,到“勸君不打三春鳥,孩子歸巢母”的人文理念, 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充滿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智慧。
在東方這片沃土上,中國古代智慧教導人們“知而止”,在“愛人”和“愛物”之間找到平衡。 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在保護神奇物種的同時,展現了大自然獨特的綠色生命力。
製片人:徐明偉。
導演:王興濤。
製片人:楊宇。
製片人:丁娜、李璇、胡永軍。
策展人:彭曼妮、索偉。
統籌人員:劉長帥、向勇、寧英琪、辛於闘、劉佳
編輯:石海平,張浩哲,楊靜.
製片人:新華網。
支援單位:貴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 ***
鳴謝: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委宣傳部
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雲南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