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敗都去了山海關,軍隊每天都要行幾里路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2-23

李自成敗都去了山海關,軍隊每天都要行幾里路

這是中國古代軍事的重要準則。 一支古代軍隊的速度往往反映了它的質量水平。 但“神速”到底有多快?

讓我們以 1644 年的山海關大戰為例,這場大戰幾乎決定了中國數百年的歷史程序。 許多人仍然被戰爭的結果所困擾,他們想象著可能的結果,比如如果吳三桂沒有剃光頭發向清朝投降,或者農民軍是否可以在清軍到來之前擊敗吳三桂並占領山海關。

對於第二種情況,我們需要問乙個問題,那就是農民軍的行軍是不是太慢了? 他們是否證實了仍然在人民和史學界中流行的傳統理論,即農民軍入侵北京師後,因為腐敗墮落而行動遲緩,不想進步?

據歷史學家顧成觀察,北京到山海關的直線距離雖然只有300公里,但大順軍到達卻用了8天時間。

就算農民軍有數萬步兵,甚至達到二十萬大軍,平均每天也只能行軍七十五裡,而且拖著大炮。 那麼,這樣的行軍是快還是慢呢?

大順軍隊的行軍速度驚人,堪比凱撒時代的羅馬軍團。 正常的每日行軍距離達到了羅馬軍團的140%,遠遠超過其他軍隊。

雖然紅軍四次渡過赤水河後,平均每天行軍距離約為75裡,但山海關戰役中大順軍的行軍速度沒有問題。 他們拖著大炮、盔甲和行李,以羅馬軍團的 200% 和紅軍平均水平的 160% 行進。

這樣的速度,在蒙古人西征期間,對東歐平原的爆發攻擊速度在短時間內也就達到了平均每天100英里的水平。 如果要求大順軍隊在行軍中“不腐敗”,那麼他們需要跑得幾乎和蒙古騎兵一樣快。

蒙古騎兵雖然在歐洲行軍迅速,但對農民軍並沒有優勢。 山海關戰役前夕,清軍每天的行軍速度只有60到80裡。

即使算上晝夜騎兵在接到吳三桂的求援後被迫行軍200裡,清軍拋棄漢步兵和輜重兵,每天行軍200裡,平均速度也只有每天105裡,遠遠低於史學家對農民軍步兵騎兵混戰的要求, 每天需要跑 120 英里!

孫子兵法中有一片雲,“強者先,累者後,其法則第十一條來了。 如果大順軍按照顧城的計畫,連軍五天強行軍,一天跑一百二十里,那麼他們將面臨落伍、死亡、放棄炮兵和輜重的問題,更不用說攻打山海關要塞了。

甚至有可能,在清軍到來之前,他被正在等待工作的吳三桂打敗了。 有些讀者可能會覺得奇怪,乙個普通的成年人每小時可以走4-5公里,而每天只有8個小時可以達到80英里。

那麼,為什麼古代的精銳軍隊都達不到這個層次呢?

大順軍雖然一度一天強行行進120裡,但在攻打山海關這樣的要塞城市時,卻遇到了種種困難。 因為古代軍隊不具備現代軍隊的“縮骨術”,所以不可能將數萬大軍凝聚到乙個點上行動。

即使是現代戰爭遊戲《全面戰爭》,也很難準確模擬整個軍團的動向,仍然把整個軍團看作是“乙個可以作為乙個整體行動的點”,這給現代人理解古代行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古代軍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通過公路機動,無法完全部署和維持寬敞的正面行軍。 步兵和輜重分隊受到各種自然或人為障礙物的影響,例如土坡、溝渠、灌木、泥坑和田間開墾,這會大大減慢他們的速度。

即使是騎兵也很難長時間離開道路,因為馬蹄很容易被曠野中的尖石和植被割傷,導致馬匹失去戰鬥力。 但是,古代的路況並不像現代那樣寬闊平坦,許多鄉間小路很窄,幾千人的隊伍只能組成行進的隊形。

此外,每個士兵之間和團隊之間都有差距,不僅是因為人自己要占領區域,而且是為了避免出現沒有差距,前後相連的情況,這樣在緊急情況下,後方團隊無法做出反應。

同理,數萬人不能在乙個營地裡休息,也不能同時出發,前後一定有時間間隔。

雖然一條路可以容納四個人併排行走,每排前後間隔一公尺,占地一公尺,但隨著軍隊規模的增加,前後衛之間的距離可能達到幾十里,先頭部隊早上就出發了, 而後衛未必能在中午撤出營地。

古代軍隊一天行軍不行軍,通常從黎明行軍到中午,一天大約七個小時,留出足夠的時間紮營。

因此,一支龐大的軍隊必須考慮多條前進路線,避免將它們全部擠在乙個地方。

羅馬軍團花了3-5個小時才建起了營地,這在羅馬軍隊的土方工程水平上並不算快。 如果先頭部隊一大早就出發,直到傍晚才開始建造營房,那麼他們自己的過夜營地能否及時建成就值得懷疑了。

更何況,他們的後衛部隊可能連夜間行軍的時間都沒有,又如何才能在黑暗中成功安營紮寨呢? 所以,古軍不可能花那麼多時間去行軍,而且每天的行軍距離相對有限,所以行軍速度自然不會太快。

很多人根據當代科技的狀況來估計古代軍隊的速度,甚至少數人的速度,這顯然是錯誤的。 例如,在《冰與火之歌》中,乙個傭兵團被描述為六天行軍到達元開,而平均行軍只需要八天。

而老吉斯派系的軍團,因為他們是步行的,所以多花了一半的時間。 這樣的描述顯然與古代軍隊的實際行軍條件不符。

冰火傭兵團的速度超乎想象,即使在遠古時代,蒙古騎兵的行軍速度也遠不如他們。 傭兵團在奴灣之戰中以每天160裡的速度行軍,而他們的正常速度則達到了每天120裡,徹底碾壓了蒙古騎兵。

即使是舊吉斯的純步兵軍團,也能夠每天行軍八十英里,超過了羅馬軍團。 在幻想世界裡,這樣的速度只能感嘆為神奇,但在現實中,我們應該珍惜和學習這些優秀的行軍技巧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南明史 2《八旗通治》3凱撒的戰爭 4《從行軍速度看紅軍長征在西南的幾次快速行軍》 本文為冷兵研究所原稿,原提綱主編,作者為《洗秦海波浪》一書,任何**未經書面授權不得**,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部分。

相關問題答案

    李子成敗,清軍如何對付高皇后,結局驚人

    李自成失敗了,清軍是怎麼對付高皇后的?結局令人驚嘆。李自成,乙個出身於農民的勇士,看到明末在生死邊緣掙扎的百姓,心中充滿了憤怒。朝廷暴戾,與富人勾結,使百姓的生活難以為繼。因此,他毅然舉起旗幟,宣誓 開倉助民,田裡免糧 贏得了人民的深信。他的號召力無與倫比,他的軍隊所向披靡,所向披靡。然而,最終,他...

    山海關之戰,李自成的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十五將軍陣亡

    山海關之戰,李自成的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十五將軍陣亡 年,七歲的順治皇帝沒有預料到自己會成為東亞最強大國家的領導人。他的王位實際上是在他的叔叔多爾袞的幫助下獲得的。如果不是當年多爾貢率領清軍入關,順治帝這輩子可能都到不了京城。他被稱為清朝進入中原的關鍵人物。尤其是當年的山海關之戰,李自成率領萬精銳遠征...

    李自成王下落之謎,李自成在九宮山被打敗被殺

    在歷史的長河中,英雄如星辰點綴著歷史的天空,其中一位獨特的人物以其勇敢和足智多謀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他就是莊王李自成。然而,在公元年乙個霧濛濛的早晨,他神秘地從歷史中消失了,只留下了未解之謎和無盡的猜測。讓我們回到年的春天,當時九宮之戰如暴風雨般席捲而來。莊王李自成率領起義軍,企圖在這場戰鬥中打破清朝...

    山海關之戰與李自成的隕落 領袖的能力和歷史命運

    明朝,乙個曾經輝煌的王朝,在歷史的洪流中逐漸衰落。而在這個王朝的衰落過程中,李自成這個名字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興衰,與崇禎帝的領導 自己的決策 歷史的程序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詳細分析決定明朝命運的山海關之戰,以及李自成統治的失敗。.崇禎皇帝的領導和李自成的崛起。崇禎皇帝作為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奶奶斬首李子成

    在湖北省銅山縣九宮山牛雞嶺,有一座大型莊王墓,成為英雄故事的靜默見證。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墓和紀念館安息在陵墓中,這座陵墓的一角就是李自成殉難的地方。遠遠望去這座陵墓,紀念館右側矗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 李自誠殉難 字樣。青翠的松樹林環繞,微風吹拂,松針搖曳著微弱的聲音,彷彿在訴說著昔日英雄的淒涼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