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北部,戰鬥已經停止,混亂已經製造,網路上“決戰”的聲音也消失了。
事實上,緬甸各方除了通過政治談判之外,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解決僵局。
緬甸對中國尤為重要,例如,在抗日戰爭期間,海岸線被日本海軍完全封鎖,只剩下滇緬公路(1939年通車)。
然而,在1942年初,日本占領馬來亞後,他們入侵緬甸,切斷了滇緬公路。
日本對緬甸的進攻非常成功,以至於它無法與昂山將軍領導的緬甸獨立軍(BIA)合作。
英國人主要使用印度士兵征服緬甸,當英國人建立殖民統治時,他們將大量印度人遷入緬甸,並讓印度人控制緬甸經濟。
阿三在緬甸人身上找到了統治者的感覺,二老闆比大老闆狠多了。
1938 年 7 月 26 日,在仰光第 28 街的“蘇格蘭購物中心”附近,一名緬甸僧侶前往印度商店取笑僧侶。
緬甸人不忍心,在仰光對阿山進行報復,英國人允許巡邏員開槍,巡邏員大多是印度人。
僧侶事件“徹底暴露了英國縱容印度人欺負緬甸人的問題,因此昂山在輿論基礎上與日軍合作攻擊英軍”。
英軍戰敗後,在毛淡棉,緬甸士紳們也帶著妻子和女兒,用勝利的鮮花歡迎日軍的到來。 結果,日軍當場搶走了這些士紳的手錶和金戒指,並侮辱了他們的女眷。
訊息傳出後,緬甸士紳不敢承認。
當日本人到達仰光時,他們占領了緬甸最好的醫院,達夫林醫院,這是一家教堂醫院,裡面的大部分**都是修女。
醫院的負責人是緬甸最有名的女醫生丁拉,她家的五個姐妹都是**。 丁拉姐妹跑得很快,因為她們看清了日本人的野蠻本性,但留下來的女**全都受制於日軍**,日軍甚至連精神病房裡的女病人都沒有放過。
在農村也是如此,日本士兵以搜查為藉口,成雙成對地在各個村莊強姦和掠奪。
緬甸人民奮起反抗日本人,昂山後來轉為抗日,除了二戰局勢的變化外,緬甸社會也有乙個民眾基礎。
日本滲透到東南亞。
戰後,緬甸的重要性沒有改變,日本對緬甸的野心也沒有改變,只是手段從軍事變成了經濟。
韓戰結束後,恢復經濟的日本“和平**”立即將目光投向了緬甸。
1954年初,日緬兩國簽訂了《日緬和平條約與賠償協定》,緬甸願意接受賠款,為日本重新滲透東南亞打下了“良好的開端”。
日本成為緬甸最大的捐助國,無論是U Nu**(1948-1962)還是Ne Win**(1962-1988),包括後來的陸軍**,日本一直在向緬甸提供援助。
這對美國有利,美國擔心緬甸會“**”。
從1955年到1959年,日本共向緬甸提供了720億日元的援助,並派出了乙個重大專案:比魯昌水電站,該水電站於1960年3月完工。
緬甸人向日本開放市場,日本商品大規模進入緬甸,為東南亞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然而,由於緬甸軍隊和民間軍隊之間頻繁的內戰,經濟發展一直斷斷續續。
在軍費開支的壓力下,緬甸對日本的要價也越來越高,日本也乙個個滿意。
日本之所以在緬甸到處撒錢,根本原因是將中國視為東南亞的潛在對手,同時也是美國需要築起“防火牆”。
緬甸與日本保持著這種奇怪的關係。 它被日本人欺騙了,但選擇相信日本人。
當時,中國沒有多少錢,經濟不可能跟上日本的步伐。
但是,沒有錢並不意味著沒有辦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彼此坦誠相待。
1954年6月28日至29日,他訪問緬甸,與巴玉(右二)和緬甸總理吳努(右一)進行了中緬合作。
當時,《日緬和平條約與賠償協定》剛剛簽署,日本人對訪問緬甸特別警惕,勸說緬甸集中精力與日本合作,錢不會少,但緬甸有自己的想法。
中國是大國,這是緬甸各方都無法迴避的客觀事實,緬甸存在著許多問題,離不開中方的合作。
1954年,中緬簽訂了以物易物的“大訂單”,緬甸給了我們大公尺等農產品,我們給了緬甸輕工業產品。
當時,美國對華的封鎖政策是連大公尺都不允許其他國家去中國,白宮有“戰略物資限制清單”,想加什麼產品都可以加。
1956年1月11日,宋慶齡訪問曼德勒,她參觀了紡織廠,說中國想幫助緬甸發展紡織業,陪同宋慶齡的是昂山夫人杜慶芝(昂山素季的母親)。
中國和緬甸於1957年開始正常化,這開啟了局面。
然而,緬甸內亂不斷,**負債累累,不得不向日本和英國伸出援手,但這些錢沒有白給,日本想要礦山和港口,英國也是如此。
** 告訴吳奴,中國可以購買更多的緬甸橡膠、大公尺等。 中國也可以貸款(一年)在緬甸建糖廠,等緬甸出糖後再買。
緬甸也覺得伸手給別人要錢總是傷害自尊心,***照顧緬甸人民的自尊心,讓中緬的金額增加了不少。
為了排擠中國,日本真的願意花1億或2億美元援助緬甸。
雖然緬甸更願意和中國走近,但在和中國溝通的時候,總會提到日英對緬甸的幫助有多大,當時的對外經濟合作局局長也聽得不少。
在字外,每個人都明白。 1961年,中國向緬甸提供了3000萬英鎊的援助,以抵消日本的影響。
緬甸希望建造一家軋鋼廠,與日本、西德和中國競爭。
最終,緬甸與中國簽署了經濟技術合作協議,其中不僅包括鋼鐵廠,還包括造紙廠、輪胎廠、紡織廠、水電廠和糖廠。
1962年3月,中國派出80多名顧問分8個專家組前往緬甸。
日本擁擠,砸了這麼多錢,緬甸居然和中國簽了協議,越想越生氣,但我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因為日本是個政治太監。
1960年9月29日,他在北京會見了吳奴總理。
六十年代,美國、蘇聯、英國、西德、法國,甚至以色列都參與了對緬甸的較量,最活躍的當然是日本。
1961年11月24日,日本首相池田一人訪問緬甸時,池田直言不諱地告訴吳女,如果緬甸放棄與中國的合作,日本願意再提供1億美元的援助,但吳女婉言謝絕了。
** 我早就警告過來北京訪問的吳努和昂季(緬甸陸軍總司令):“日本雖然工業發達,但歷史上是乙個帝國主義國家,非常狡猾,一心要控制不發達國家,中緬兩國必須對此加以防範。 ”
1962 年 3 月,奈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
1963年,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在與Ne Win會談時,再次提出緬甸17億美元的無償援助,希望穩定緬甸和日本之間的關係。
1967年,由於內政矛盾,緬甸社會掀起了一股反華運動浪潮,緬中關係大跌,直到1971年奈溫才來京道歉,才逐漸恢復過來。
1988年,緬甸的另一場軍事政變導致了執政26年的奈溫。
從那時起,緬甸一直與中國一邊倒,但並未中斷與日本的合作。
從1988年到2008年,緬甸被美國列入“**國家”名單。
自2009年昂山素季勢力逐漸占上風以來,美國助理國務卿、副國務卿、參議員、國務卿、**一一來到緬甸訪問,2013年,緬甸**吳登盛訪問華盛頓。
這意味著,作為歐巴馬“重返亞太”戰略的一部分,美國已經取代了無用的日本,並介入了東南亞,緬甸仍然是重中之重。
緬甸是通往南亞和中亞的唯一陸地門戶,也是中國最接近印度洋的通道,其對印太地區美國和日本的地緣政治重要性不言而喻。
日本不是乙個正常國家,是想成為東南亞有影響力的國家,還是想成為美國管理東南亞的工具?
這兩個角色的任務是矛盾的,這是日本最苦惱的,所以日本肯定無法利用與中國的博弈。
日本現在在緬甸的影響力遠不如以前,美國是主角。
緬甸的水域很深,政治局勢總是出乎意料。
然而,關於緬甸有乙個好訊息:12月26日,中緬皎漂經濟特區深水港專案補充協議正式簽署。 在最新的協議中,中國獲得了皎漂港99年的租約。
99年+土地使用權+港口特許權,印度**聲稱中國已經獲得了印度洋的出海口。 印度可以隨心所欲地跳,反正印度洋不是阿三的。
如果緬甸是一場國際大博弈,希望緬甸人民最終會贏,但前提是他們能夠明白,只有中國在真正幫助緬甸。
作為中國人,我們絕不能忘記老一輩人是如何咬緊牙關為我們扛起重擔的,不僅在緬甸和東南亞,而且在非洲、美洲和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