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星空下的烤麵包。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秋葵。
近年來,製造業的最高層次要求是向高階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氫能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近兩年也一直在向前奔跑。
據筆者粗略統計,去年我國電解槽公開招標的綠氫專案近20個,電解槽招標數量超過20個1800兆瓦,同比翻了一番,這也意味著綠氫專案今年或將迎來一波浪潮建築業蓬勃發展氫能產業邁上了新的起點。
然而,與競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氫能在資本市場上,這也直接關係到氫能產業的三座山,即氫能成本高,核心技術面臨“卡脖子”問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氫能領域。
那麼今年,氫能能支撐它嗎? 儲氫是其中的環節,能幫上忙嗎? 筆者今天就帶你去乙個**。
一、新的一年有新的突破
熟悉氫能的朋友都知道,其產業鏈主要包括製氫、儲運、下游應用等三大環節儲能操作是氫能從生產到應用的“橋梁”,可以成為氫能產業鏈中非常關鍵的一環。
氫能產業鏈。
從我國資源稟賦來看,西部供應豐富,東部需求旺盛,因此氫氣儲運的重要性凸顯。 據專業機構分析,氫能運輸成本佔氫能終端價格的比重同樣高,因此降低氫氣儲運成本顯得尤為重要。
玩家們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最近發生的許多重大事件也讓很多玩家的股價大幅上漲。
一種是中集集團(000039)研製的國產。第乙個商業單位液氫罐車近日下線,填補了國內廠商在該領域的空白,據說液氫罐車可以在100%無損傷條件下運輸2000 千公尺以上。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液氫儲運更適合長距離、大規模的儲運,需求量尚在自主替代的舞台。 受此影響,深耕液氫閥門多年的紐威(603699)股價終於爬出低谷。
紐威股票股價的變化。
二是航天科技集團自主研發的國產。每天5噸作為氫氣液化系統的核心裝置,預計今年投產,也能大幅減少氫氣儲運量成本
突破就是突破,但現實情況是,目前全球氫液化裝置基本被林德、液化空氣和空氣化工三家公司壟斷,國內玩家還有很多路要走。
為解決氫能運輸和儲存問題,廣西近日建成投產國內首座商業化分布式氨製氫加氫一體化站,準備在彎道超車。 從本質上講,氫氣和氮氣在氨儲罐輸送到製氫罐後被分解,這意味著製氫和加氫直接在站內完成,而長途運輸只能從其他省份購買。
據筆者了解,這種氨製氫方法可以理想地降低廣西製氫、儲運成本但畢竟這是長征的開始,一切都需要實踐的檢驗。
二、氣體儲運仍是霸主
雖然剛才說了最近在液氫儲運的細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客觀地說,氣氫還是當之無愧的霸主,所謂瘦弱的駱駝比馬大這是事實。
如果比較每種儲運方式的成本,就會發現長管拖車(一種氣態儲運)是適合使用的300km現階段,我國氫能儲運主要處於高壓氣態,如液態和管道儲運仍處於起步階段。
不同儲運方式的比較。
在氣態儲氫的軌道上,高壓氣瓶無疑是用於氫氣儲運的核心裝置據專業機構分析,全球氫壓力容器市場將在七年內達到200億美元,這個市場未來七年的復合增長率很高
未來,在氣態儲氫高壓輕量化的需求下,型式和型瓶將成為主流的儲氫瓶路線,特別是對於整車市場來說,更大壓力、更輕重量的優勢更能體現出來,但目前公路氫氣運輸是I型瓶的主流, 畢竟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成本也較低,產業鏈上的玩家還是用腳投票的。
不同儲氫瓶之間的差異。
此外,雖然我國在型瓶、型瓶領域還存在一定差距,但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還是在上游原料,即碳纖維,它占用了整個瓶子的成本雖然國內廠商不斷加大在這一領域的投入,但能夠實現生產的國內廠商寥寥無幾。
三、展望下游
對於儲氫運輸環節,筆者認為短期投資邏輯是自主突破,從而實現這一環節降本增效,長期仍依託下游燃料電池滲透情況。
筆者找到了一組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從6000輛增長到實測資料3.50,000臺,儲氫瓶市場空間將從5億元增加到30億元
近年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進步也是肉眼可見的,比如每百公里的氫耗量從26公斤下降到7公斤1公斤,續航里程從100公里增加到500 千公尺未來,我們需要繼續提高效率,延長燃料電池的壽命。
當氫燃料電池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與鋰離子電池平起平坐時,氫氣儲運的春天將真正到來。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存在風險,入市時需謹慎。 買賣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