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來,愛情是怎麼來的?
人們說,一定有緣分,就像《牡丹亭》裡說的:“不知該怎麼辦,我往深處走。 ”
但我同意作者習娟在《相思病沒有閒》中的觀點:
人生的命運總是在不經意間交織在一起,在腦海中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清晰到讓人無法忽視。 ”
換言之,愛情可以說是命中註定的,但命運能有多深,就要看雙方生活的點點滴滴了。
相處的每乙個細節,都能證明一段感情的真實性。 也正是在相處的過程中,考驗著兩個人的契合度; 更重要的是,當兩個人在一起時會發生什麼。
從這個角度來看,兩個人能不能相愛,能不能相愛,能不能持續多久,就要看他們如何相處了。
比如這些心理方法,真的能讓人喜歡上你,而且很容易做到。
創造束縛並利用“門檻效應”。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德曼曾經做過乙個非常簡單的實驗:
實驗者首先隨機訪問了一組家庭,請他們幫忙在窗戶上放乙個小牌子,這些家庭很高興地同意了。
過了一會兒,實驗者要求這些家庭穿上更大的標誌,這一次有一半人同意了。
同時,實驗人員還派人到其他幾組家庭,直接提出在院子裡放更大的牌子,但只有不到20%的家庭同意。
這兩組實驗的結果表明,乙個人一旦接受了別人的乙個小要求,就有可能接受乙個更大的要求,這就是所謂的“門檻實驗”。
想想看,為什麼掛“小牌子”的人更有可能願意換大牌子?
其實是為了避免自己的認知失調。
當你第一次同意別人的請求時,你沒有理由拒絕,因為這個請求太微不足道了,不會影響你。
在此基礎上,他們已經參與了這項活動,這相當於默許了他們願意幫助他人,所以當對方提出更大的要求時,他們會選擇接受,以加強自己的形象和認知。
在人際關係方面也是如此。
當你不知道如何開始一段關係,不知道該和對方聊些什麼,不知道如何創造機會時,你可以利用“門檻效應”,試著向對方提出乙個小要求。
比如,讓對方幫你選一件衣服,讓對方幫你記住乙個**號碼,選擇美味的外賣等等,可能會加深兩個人的關係。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幫助”的物件,而對方是給予者,所以你自然會有參與感,為幫助別人而自豪。
來來回回,可以以互相感謝的名義邀請對方吃飯,兩人之間的感情自然會增加。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接近乙個人,不要急於求成,有時候向對方求助比自己幫助對方要好。
創造束縛並利用“門檻效應”。
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亞瑟·艾倫(Arthur Allen)做了乙個著名的實驗,吊橋實驗。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找了乙個漂亮的女孩作為助手,讓女孩站在一座充滿危險的吊橋上,等待乙個單身男孩過橋。
後來,美少女站在相對安全的吊橋上,等著單身男生過橋。
實驗結果發現,懸索橋越危險,男生就越會被女生吸引,也就是說,“危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產生刺激。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阿瑟·艾倫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因為乙個人的情緒不是由自己的經歷自發形成的,而是自我認知的兩階段過程。 ”
這個解釋很容易理解,意思是當乙個人過吊橋時,他會因為所處的危險而產生心跳加速等反應。
然而,當個人理解了這種反應時,他們就會明白,因為女孩長得好看,所以他們的心跳得更快,這就是愛的力量。
此外,在跨過危險的吊橋時,大家都會下意識地把身邊的人當成自己的“精神支柱”,自然容易對彼此充滿信任和感情。
因此,懸索橋越危險,就越有可能讓對方墜入愛河,這就是“懸索橋效應”。
當“吊橋效應”用在愛情中時,還可以起到刻意製造心跳的作用,足以讓對方把自己當成“精神支柱”。
至於具體操作,無非是兩點:
其中之一:營造氛圍。
古人經常用“英雄救美”的方法來培養自己和自己喜歡的物件之間的關係,現在已經不需要“英雄救美”了,但偶爾看恐怖片和坐過山車也可以起到襯托氣氛的作用。
第二:幫助對方解決問題。
成功的前提是陪伴彼此度過困難時期,而這種陪伴也適用於生活。
無論是晚上一起散步,解決情緒問題,甚至在傷心時安靜地坐在對方身邊。
只要他們的陪伴有意義,兩個人的關係就可以培養。
關於愛情,我記得有句話說:“自古以來,你無法保持你的真誠,只有套路才能贏得人心。 ”
說出這句話的人,一般都是在感嘆自己深厚的感情被辜負了,但那些“例行公事”的感情往往成功了。
優質作者名單 但其實,“例行公事”不就是一種誠意嗎?
比如,當你利用“門檻效應”接近乙個人時,你是在說你在“欺騙”對方,但這只是為了拉近兩個人之間的距離,這也是情感投入的結果。
相反,那些只有深厚感情,不懂得以正確的方式表達誠意的人,最終不會被珍惜,反而根本就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
所以,當談到愛乙個人時,方式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