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話題,我心裡總有一種複雜的感覺,我想,對於絕大多數已婚男人來說,“無助”二字在他們心中。
一般來說,婆媳關係發生變化主要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婚後無子女的時間,大約是結婚半年左右,衝突的焦點是婆媳相處冷淡。 也就是說,婆婆對兒媳婦不滿意,包括對她的身高不滿意,對自己的外表不滿意,對自己性格的不滿意,而兒媳婦卻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以一種愛回答的方式做出回應。
第二階段,如果婚後有了孩子,結婚一年半左右,婆媳矛盾的概率會因為照顧孫子孫女而增加。 當然,這只是一種表達形式,本質是婆媳兩代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的差異。
婆媳關係是代際關係之一,也是一種特殊關係。 其實,婆媳之間的矛盾,體現了兩代人在居住、生活觀念、生活方式、追求生活等方面的斷裂。 即使上一代人可以通過口耳相傳、家庭教育等方式傳播文化習俗和觀念,但畢竟社會在變化和發展,下一代總會走上上一代人沒有設想過的道路,過著他們沒有設想過的生活,包括但不限於服裝, 吃、住、出、吃、喝等生活方方面面。然後,這些成長軌跡的差異,孕育了兩代人之間不可避免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差異,或者說,婆媳之間的衝突是代際之間固有的差距所產生的必然可能性。
這種與生俱來的代際鴻溝,不僅僅是婆婆衝突的表現,其實父子、父女矛盾,母子母女的衝突都是如此,而這兩種衝突都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 在核心家庭中,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之間的矛盾,一般不會因為血緣關係而產生比較大的風波。 婆媳關係不同,兒媳婦是婆婆的“局外人”,婆婆也是兒媳婦的“局外人”,所以這就意味著,由於缺乏血緣關係,婆婆和兒媳的關係就完全不同於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媳的關係。由於缺乏長期經驗,朋友之間沒有親密關係,家庭成員之間也沒有親戚關係,所以這種關係陷入了“非親戚非親戚”的兩難境地,相反,婆媳因為兒子丈夫的中介而“脫節”,長期在一起生活,必然會加劇“非親戚非親戚”的尷尬局面。
除了婆媳之間的衝突,這種衝突一般暴露了傳統的親權,即在一些思想更激進、生活方式更獨立的年輕人中,自我和自己家庭的觀念比其他一切更重要,個性化的觀念遠大於傳統父權制的權威觀念。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社會的進步,但是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在兩代人之間,在婆媳之間或父女與女兒之間,在孫子之間,這會導致衝突,而家庭糾紛中的衝突,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採取一種溝通方式的行為是一種安全的妥協,也許更容易為新老兩代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