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雖然韓戰在停戰協定簽署後結束,但戰爭勝負的理論仍然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爭議。
在韓戰中,中國有近19萬人喪生,是美國的五倍多,中國有理由說它贏了嗎? 這個問題讓接待室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然而,金日南將軍的回答讓這位英國記者無言以對。 那麼,金日南將軍是如何回應的呢? 他如何解釋中國志願者被殺的人數是美國死亡人數的五倍?
1953年7月27日,板門店談判的時候,美國仍然被韓戰的結果所困擾。 雖然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主力已經耗盡,但中朝聯軍還是能堅持住的,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國已經敗下手腳。
但他們不但沒有認輸,反而對戰爭協議大驚小怪,堅持要簽署停戰協議而不是投降,試圖用言語恢復他們世界霸主的尊嚴,並以此自欺欺人。
這場戰爭的遺產是一場關於輸贏的爭議,美國一直堅持認為他們是戰爭的勝利者。 他們一再強調《停戰協定》的存在,並聲稱他們的戰損率遠低於中國,以為自己背書。
這清楚地表明,誰是真正的贏家已經很清楚了。
這個驚人的數字迅速傳遍了整個歐洲,甚至說服了英國人。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當韓戰再次被提及時,一位英國記者毫不客氣地問道:“你怎麼能說你在中國死了19萬人,是美國的五倍? ”
突然間,新聞發布會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位英國記者身上。 金日南將軍笑了笑,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只是用戰略家的眼神環顧四周,然後緩緩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在戰爭中,勝負不僅取決於人數,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戰略目標的實現和預期戰爭結果的實現。 就像韓戰初期一樣,金日成被美國的強大裝備所壓倒,立即向蘇聯求助。
然而,史達林對美國非常警惕,沒有答應出兵,而是建議金日成向中國尋求幫助。 史達林實際上有自己的意圖。
雖然當時中蘇關係還比較和睦,但史達林對中國的態度既是拉攏又是警惕。 他希望中國和朝鮮陷入戰爭的泥潭,如果中國和朝鮮被美國打敗,他們最終將需要向蘇聯尋求幫助。
這樣做不僅會加強他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而且會掩蓋實現蘇聯一些小算計的可能性。 那麼,中國應該出兵嗎? 起初,**軍事委員會對此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
大多數經驗豐富、名顯赫的領導人認為,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工業基礎尚未完善,經濟實力相對落後,處於各類產業待開發、各廢待幹的狀態。
如果貿然出兵,只會進一步拖累我國的經濟形勢和人民生活水平,無疑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面對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中國不僅需要面對其強大的裝備和飛彈,還需要應對後續可能出現的災難。 如果朝鮮輸給美國,中國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災難,就像日本入侵朝鮮半島時一樣。
現在美軍戰線已經推進到北緯38度線附近,離東北越來越近,留給中國猶豫的時間不多了。
美國人的轟炸行動旨在挑釁中國,特別是針對東北三省。 ** 他對局勢深感擔憂,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採取軍事行動。
他的目標是保護中國的邊界,支援朝鮮**,並挫敗美國等國家的野心。 中國始終堅持保衛國家、保護線的戰略目標,以換取未來更好的發展。
但是,美國的做法是什麼?
南韓原本是美國為制衡亞洲局勢而在朝鮮半島培育的對抗力量,美國試圖通過韓戰進一步增強其在亞洲的影響力,甚至計畫趁機入侵中國——這就是美國的戰略目的。
那麼,美國和中國是否實現了他們的目標呢? 對中國來說,韓戰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雖然中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但外部因素的影響很大。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世界其他國家對這個新生政權感到好奇,同時也有一些敵對的目光。 就在大家都以為中國實力平庸的時候,韓戰爆發了。
韓戰被譽為建國之戰,讓世界重新評估中國的實力,畢竟正是這些裝備精良的17國聯軍。
當年,當韓戰勝利的訊息傳回北京時,為戰爭憂心忡忡多年的***心情大好,跟著京劇哼唱,眯著眼睛拍著節拍,高興地說:“這場戰爭之後,新中國以後就不用經常打仗了! ”
中國已經實現了“一拳百拳”的目標。 此外,志願軍在韓戰中的堅守,保持了38度線,達到了保衛祖國和保衛國家的核心目標,這是最重要的。
韓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次重大勝利,不僅實現了其戰略目標,而且為未來幾十年帶來了和平。 而對於美國來說,這場戰爭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自聖誕節計畫失敗以來,美國**、軍隊和平民遭受了心理創傷。 自停戰協定簽署以來,美國一直深感無能為力和沮喪,這對美國的社會氛圍和活力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此外,美國的亞洲計畫遭受了沉重打擊,從朝鮮撤軍,朝鮮無法獲得資源。 這場戰爭對美國來說是乙個不可磨滅的恥辱。
儘管美國在亞洲地區保持了戰前的穩定,但其擴張計畫暫時擱置。 然而,中國對美國的恐嚇遠遠超出了預期,貶低了美國的價值,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削弱了美國在亞洲和第三世界的影響力。
從各方面來看,美國在這次事件中都是輸家,美國很清楚這一點,但它不願意承認,只能通過強調數字來為自己辯解。
然而,美國的**數量真的像英國人所說的那樣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嗎?
在韓戰中,中朝聯軍共損失103萬人,其中陣亡19萬人,受傷38萬人。 與此同時,中國和朝鮮的聯軍消滅了俘虜並受了重傷**10930,000 人,其中 39 人被美軍損失7萬。
不久之後,聯合司令部還公布了資料顯示,共有17個國家的147人7萬。 雖然此時雙方公布的資料相差不大,甚至美方公布的**資料都超過了我軍殲滅的敵人數量,但“一比五”的戰損比從何而來?
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在統計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 在某些情況下,在戰鬥中陣亡的人數是由士兵遺骸的名牌決定的,因此省略了失蹤人數和無法識別的屍體數量。
在韓戰期間,中國的統計資料更加全面和準確。 美國的統計資料截至 1953 年 7 月 27 日,之後因戰爭重傷而死亡的人不計算在內。
另一方面,中國包括所有在戰鬥中死亡、失蹤和因重傷而死亡的士兵,並在戰後繼續計算。 這顯示了中國資料的可靠性。
此外,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美國不斷修改其資料,使其數字越來越小,而中國的數字卻越來越高。 這使得即使是美國最引以為豪的五比五的戰爭損失率也站不住腳。
那麼,美國究竟從這場戰爭中得到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