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東營地新聞小麥可以磨成麵粉,但很少有人知道麥秸可以用來作畫,用麥秸稈作畫的畫被稱為麥秸畫。 麥秸畫始於隋唐時期,是當時宮廷的手工藝品,代代相傳,一直延續到今天。 它不僅光澤半透明,裝飾效果好,而且充滿藝術魅力,生動地體現了民間藝術家的精湛技藝。
李闕在廣饒縣的麥秸畫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西孫土生土長的江玉鶴介紹到李闕鎮,在家族中傳承發揚。 2019年12月,李闕鎮的《李闕麥秸畫製作技藝》被東營市人民列入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前,第五代傳承人江清明現居李闕鎮安里村,從小從小從母親那裡學習麥秸畫工藝,並不斷改進創新,麥秸畫作品在當地家喻戶曉。近年來,他創作了大量以龍為主題的藝術作品,致力於將李闕的麥秸畫發揚光大。
在江清明的家中,精美的麥秸畫和藝術品不禁讓人眼前一亮,雲霧繚繞的龍,大的就是雲霧吐霧,小的隱隱蔽,形體逼真。 江清明老人細膩的雙手,創作出精美的作品,將田間秸稈的廢料化為寶藏,為藝術注入新的活力。 據江清明老人介紹,麥秸畫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美術,與剪紙、布貼一樣,屬於剪貼藝術。 麥秸畫的製作過程複雜,一般要經過“煙燻、蒸、漂、刮、推、燙”和“切割、雕刻、編織、繪畫”等多道工序,考驗著創作者的耐心。 它光滑半透明,層次清晰,栩栩如生,因其材質加工、實物創作,採用純天然無汙染的麥秸製作,並符合現代人的環保理念,麥秸畫也被譽為“綠色藝術”。
看著掛在牆上的《龍行天下》作品,江清明說,恰逢農曆龍年春節,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的意義,是高貴和榮譽的象徵,是幸運和成功的象徵。 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大家在即將到來的龍年裡,在人生和事業上都能取得新的成功,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麥秸畫,愛上麥秸畫,學習麥秸畫,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肩負著傳承重任的江清明,除了自己製作精美作品外,還定期走進校園,或邀請各學校的孩子和老師來他家做客,通過美術課,讓孩子們了解麥秸畫,讓更多人了解麥秸畫, 使麥秸塗漆的生產過程得以傳承。
在堅持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江清明也不斷求創新,努力使自己的麥秸畫越來越好。 他製作的麥秸畫不僅保護和傳承了傳統工藝,還為當地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記者張家松,通訊員孫淑娟,聶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