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整本書,尤其是一本冗長而困難的書,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是乙個極其難以想象的問題。
讀一篇短篇小說比讀一本書容易。 閱讀一篇文章比閱讀同一主題的整本書更容易。
但如果你能讀一首史詩或**,你就可以讀一首抒情詩或一篇短篇小說。 如果你能讀一本關於理論的書——歷史、哲學話語或科學理論——你就可以閱讀同一領域的文章或摘要。
當我們提到閱讀時,同樣的閱讀規則也適用於其他更容易閱讀的材料。
分析性閱讀法則1:你必須知道你在讀什麼樣的書,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很久。
很多**會出現社會學的觀點,很多自然科學知識也會出現在**上,有些書顯然不是**,但可讀性卻和**一些相比。
說明書的主要目的是傳達知識。
判斷一本書是否是說明書,主要取決於這本書是否由一些觀點、理論、假設和推論組成。
我們不僅需要知道什麼樣的書在給我們指導,還需要知道它是如何被引導的。 例如,歷史和哲學,物理學和倫理學,在處理同一問題時提供不同的知識並啟發不同的方式。
分析性閱讀的第一條規則,雖然適用於所有書籍,但特別適合閱讀非**的話語書籍。
開始討論一本書的必要方法是用最簡單的術語說出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一開始,為了能夠解釋一本書的分類,有必要使用書名、序言和目錄。
閱讀一本書的標題可以讓讀者在開始閱讀之前獲得一些基本資訊。
比如《羅馬帝國衰亡史》,你一看到書名就知道,這是一部羅馬帝國興衰史,而當你看到這本書的第一章《安東尼時代的帝國領土和武裝力量》時, 可知,安東尼時代是作者筆下羅馬帝國最強大的時代。
作者通常會注意書名、目錄和序言,以便讀者知道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例如,愛因斯坦和英菲爾德在他們的《物理學的進化》一書的序言中告訴讀者,他們正在寫一本“科學書,這本書非常受歡迎,但不能像讀者一樣閱讀”。 他們還列出了內容的分析表,提醒讀者進一步了解其概念中的細節。
這些都是讀者不應該放過的重要提示,但不幸的是,許多讀者通常會忽略。
閱讀書名很重要,但還不夠。 除非你能有乙個分類標準,否則無論書名多麼清晰,無論世界上的目錄和序言多麼詳細,都無濟於事。
就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而言,你無法分辨什麼是真正的問題,以及有多少不同的實際問題。
書名有時可以更輕鬆地對書進行排序。
比如看《幾何學基礎》和《幾何原理》,誰都知道這是一本關於數學的書。
但僅僅看書名是不夠的,還要注意章節的標題,比如《上帝之城》《社會契約論》《利維坦》,只有看書名才能知道它們都是政治話語。
所以,僅僅對書籍進行分類是不夠的,你必須知道這種型別的書是關於什麼的。 書名、章節、序言,有時甚至整本書可能都不清楚,你必須有乙個標準。
這個規則無疑是困難的,只有找到不同書籍之間的差異,並做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合理分類,才會更容易。
我們的分類法將書籍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虛構作品——*戲劇、史詩、抒情詩。 一是解釋性話語。
使用這種方法,大多數書籍都可以正確分類,但是當涉及到話語作品時,需要乙個基本原則。
實用性是關於什麼是有效的,無論是即時的還是長期的。 另一方面,理論關注的是理解或理解某事。
實踐和理論,代表知識和行動。 明智的行動來自知識。 乙個例子是純科學與應用科學或科學與技術之間的區別。
有些職業或人群只對要傳達的知識感興趣,不否認知識的有用性,而是為了知識而堅持知識。 其他人則關心哪些知識可以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實踐和理論的區別在於,乙個是“知道它是什麼”,另乙個是“我們想做什麼以及如何使用它”。 “這是關於操作規則的。
操作規則是知道和做之間的區別。
任何教你做什麼和如何做的書都是一本實用的書。
任何指南都是一本實用的書,任何解釋一門藝術的學習技巧,任何領域(例如,工程、醫學、烹飪)的實用手冊,或任何可以歸類為“說教”的深奧書籍(例如,關於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等的規範性書籍)。
所謂規範性書籍,就是告訴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同時說明你做什麼會有獎勵,不做什麼會受到什麼懲罰。
有時你可以從書名中判斷一本書是否實用。 如果標題包含“......或“如何......您可以立即對其進行分類。 如果書名是你知道的實用領域,比如倫理學或政治學、工程學或商業學,還有一些關於經濟學、法律或醫學的書籍,你可以很容易地對它們進行分類。
這就是標題告訴你的。
其次,質疑某物的有效性是理論上的,而質疑某物的目的則是實用的。
比如洛克的《人類理解論》和《明明的起源、擴充套件和終結》,從書名就可以推斷出來,前者是一本理論之書,因為任何一本分析和討論的書都是一本理論之書。 而且問題是實用的,所以第二本是一本實用的書。
結合序言,《人類理解論》介紹了對人類知識的起源、真理和侷限性的探索。 另乙個是關於**的目的和目的。
如果不能用書名、目錄、序言來判斷一本書的型別,就要用書評閱讀的“開頭和結尾、關鍵摘要部分”,結合書的內容和內心的分類條件,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出判斷。
一本實用的書通常有“應該”和“應該”、“好”和“壞”、“結果”和“意義”這樣的詞。
實用書籍中使用的典型陳述是應該做某事(或做某事); 做(或做)某事是對的; 這樣做會比這樣做更好; 選擇這種方式比選擇那種方式更好,依此類推。
另一方面,理論著作經常說“是”,而沒有“應該”或“應該”之類的詞。 這就是說,有些事情是真實的,它是事實,它不是關於如何讓事情變得更好,或者如何讓事情變得更好,等等。
以上方法只是提供了一些線索,在書籍的分類方面,你也必須持懷疑態度。 因為有些書的作者自己也分不清實踐和理論的區別,有些書一部分屬於這一類,一部分屬於那一類。 一些經濟學書籍純粹是理論性的。
但這些都提醒我們,在牢記標準後,分析作者如何處理問題是多麼有利。
閱讀為未來理論著作的分類鋪平了道路。
按照傳統劃分,理論著作分為歷史、科學、哲學等。 但是,要更精確地劃分它比較困難,我在這裡只做乙個一般的解釋。
就歷史書而言,秘訣在於標題。 如果書名中沒有出現“歷史”一詞,其他序言等會告訴我們,書中缺少的是過去。
歷史是對特定事件的認識,它不僅存在於過去,而且在不同時代都有一系列的演變。 歷史學家在描述歷史時,往往將其視為個人評論、觀察或意見。
歷史是一部編年史,處理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發生的一些真實事件。 “編年史”這個詞是為了提醒你這一點。
另一方面,科學並不太關心過去,它想知道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它是如何發生的。 科學家所尋求的是乙個定律或一般規則。
科學書籍的標題通常比歷史書籍揭示的資訊更少。 有時會出現“科學”這個詞,但大多數時候會出現心理學、幾何學或物理學等詞。
我們必須知道這本書在談論什麼樣的主題,就像幾何學當然是科學,形上學是哲學一樣。
哲學更像是科學而不是歷史,它追求的是普遍真理而不是過去的具體事件,無論過去是現代的還是遙遠的。
但哲學家提出的問題與科學家不同,他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也是如此。
我們無法通過書名來區分哲學和科學。 但是有一條規則是可以做到的(前提是你讀過很多書):如果一本理論書強調的東西超出了你的日常、常規、正常的生活經驗,那麼它就是一本科學的書。 否則,這是一本哲學書。
科學的經驗大多來源於實驗室或這種常年的觀察,這是普通人無法驗證的,而哲學的經驗卻不脫離普通人的生活。
哲學家向他的讀者提到的是他自己的正常和普通經驗,以證明或支援他所說的話。
例如,洛克的《人類理解論》中的心理學哲學著作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的心理過程。 另一方面,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實踐中展示了他的臨床經驗。
這並不是說哲學家只是思想家,科學家只是觀察者。 他們都需要思考和觀察相同的問題,但他們對自己的觀察結果的看法不同。
無論他們如何得出他們想要證明的結論,他們的證明方法都是不同的:科學家會引用他們特定經驗的結果,而哲學家會引用人類的共性作為例子。
這種方法是不同的,它會讓你知道你正在閱讀什麼樣的書。 如果你能把書中提到的經驗範疇作為理解內容的條件,那麼你就會明白這本書是一部哲學或科學的著作。
就歷史書而言,情況類似。
歷史學家與科學家和哲學家不同。 歷史學家有不同的論證和說明事實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典型的歷史書以講故事的形式出現。 不管是事實還是故事,講故事就是講故事。 歷史學家的文筆必須優美,也就是說,他必須遵守講好故事的規則。
閱讀一整本書,尤其是一本冗長而困難的書,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是乙個極其難以想象的問題。 讀一篇短篇小說比讀一本書容易。 閱讀一篇文章比閱讀同一主題的整本書更容易。 但如果你能讀一首史詩或**,你就可以讀一首抒情詩或一篇短篇小說。 如果你能讀一本關於理論的書——歷史、哲學話語或科學理論——你就可以閱讀同一領域的文章或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