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11日電(福建**記者 嚴順龍)“發球! 隨著土樓裡的一聲吶喊,男人們圍著圍裙,端著菜,將自己烹製的美味佳餚呈現給家裡的老人、婦女和孩子。
農曆正月夜,在燈籠和萬家團聚之初,在龍巖市永定區培豐鎮長柳村竹園的“翠花樓”裡,吃了一年一度的闔家團圓飯。
宴前,我特意送了你乙份從福州帶回來的禮物: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蔡滿載寫的一幅書法作品。
回國前,我特意聯絡了在省人大工作的蔡萬載同志,向他介紹了這座建於1830年左右的“翠華樓”,見證了土樓家族的代代相傳。 據燕氏族譜記載,“翠華樓”建於清代道光年間,主樓為四層正方形,形成三進三折水格局。 200年來,“翠華樓”歷經戰亂、自然災害,風雨交加。 改革開放以來,在外辛勤耕耘、愛老祖輩、愛家鄉的嚴家子弟們,紛紛出謀劃策,出資、下功夫修繕主樓、擴建輔助樓、翻修大門,讓“翠花樓”保持原貌,煥然一新。蔡曼載同志感受到土樓一家的勇氣和毅力,高興地拿起筆寫下了《翠花樓》。
作為外出流浪的一代土樓人,我也深受淳樸的土樓家風的影響,從山里的孩子成長為黨報記者。 每年家庭團聚、家庭聚會的時候,長期報道時政新聞的我,都會跟家裡的舅舅、子哥聊聊過去一年的工作,用大家都能聽懂聽懂的方言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今年是總書記訪問福建三周年,三年前,總書記在考察福州三巷七巷時強調,“保護傳統街區、保護古建築、保護文物,就是保護城市的歷史和脈絡。 以一顆珍愛的心和一顆尊重的心對待古建築、老房子和老街區。
翠花樓“全家聚餐過半,我拿起話筒,向全家人致以新年賀氣,也向大家送上最美好的祝願和誠摯的委託總書記,並與您一起重溫總書記親自推介福建土樓世界遺產的故事。
經過十餘代的繁衍,如今有近百個“翠花樓”的孩子。 今天,我們再次走進了青山綠水環繞的土樓,感受到了土樓人勤勞樸實、勇敢善良、忠誠愛國、友善村民、崇尚文育、勤儉節約、熱情好客的特點。 土樓是乙個家庭的凝聚力中心,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最好證明。
感謝黨和國家,我提議今年繼續修繕美化“翠花樓”及其周邊,我將帶頭捐出1000元。 晚宴氣氛濃厚時,竹園理事會主席、“翠華大廈”負責人閆群暉發出了倡議。 “我也付1000元”和“我付500元”......在支援聲中,在戶外辛勤勞作的“翠華樓”的孩子們熱情地捐款。
翠柳夕芝陶器凌府華堂現在記起家風“,”翠華樓“門上的對聯在烟花的照耀下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