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年後,第一次頒獎典禮正式舉行。
同時,八月勳章、獨立和自由勳章以及解放勳章這三枚勳章也是一起頒發的,代表著在不同時期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革命者。
馮白菊只是他擁有這三枚革命勳章,象徵著最高榮譽,但在頒獎典禮上沒有獲得任何軍銜。
時至今日,在馮柏菊過去的履歷中,第乙個頭銜依然是原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獨立二師師長。
1903年,馮白菊出生在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的乙個小村莊,父母都是普通農民。
馮白菊雖然出身貧寒,但在讀書的時候卻很聰明,正是在學校裡,馮白菊得到了更多的進步思想,在上小學的時候,他就已經加入了學校組織的進步社團。
23歲那年,馮白菊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馮白居在瓊崖山上與敵人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戰鬥,全身心地投入到瓊崖山的共產主義事業中。
馮白菊經常這樣說:“瓊文地區沒有山,但有革命群眾,這樣我們才能扎根。 ”
正是因為馮白舉,才有了後來瓊雅革命武裝的火花,所以連丞相都叫他“瓊崖百姓的旗幟! ”
抗戰期間,馮白舉率領的瓊崖工農紅軍改編為廣東省人民抗日自衛隊第十四區獨立隊,由他擔任隊長。
因為之前培養隊伍的經驗,在隊伍改組後,馮白菊下定決心,要把原瓊崖紅軍培養成我黨革命武裝力量中的“利刀隊”。
為此,馮白菊辛苦苦勞累,他不僅親自給士兵上政治課,傳授紅軍最好的軍事思想和優良的傳統作風,還時刻與士兵們進行軍事戰術訓練,以期盡可能地提高這支隊伍的戰鬥力。
同時,他還先後開闢了瓊文、梅河、白沙等抗日根據地,挫敗了日本偽軍的多次“掃蕩”和蠶食。
此外,在解放戰爭末期,當國民黨反動派企圖撤退海南,瓜分該島時,英勇的人民解放軍發動了渡海戰役,以粉碎敵人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渡海之戰戰爭開始後,由於馮白駒率領的瓊崖縱隊與解放軍非常默契的配合,他們終於成功解放了海南,可以說馮白駒在渡海之戰的最後勝利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從土地革命時期,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馮白舉為新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新中國成立的許多關鍵節點上英勇奮戰。
因此,在1955年的頒獎典禮上,馮白菊能夠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等八十一勳章、一等獨立自由勳章、一等解放勳章,這是當之無愧的。
那麼,既然如此,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馮白菊既然如此功勳,為什麼沒有被授予任何軍銜呢?
原因很簡單:在1955年頒獎典禮之前,馮白菊已經轉出軍隊,擔任廣東省副省長,還擔任過國防委員會委員。
按照1955年授予爵位的原則,凡是退伍轉入**部的有關將領,無特殊情況均不參加本次頒獎,因此,即使馮白舉成績斐然,甚至獲得了三枚革命勳章,但當年的頒獎儀式上,依然沒有獲得任何軍銜。
對於每乙個軍人來說,軍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相信馮白舉也不例外,但是,與軍銜相比,他獲得的三枚革命勳章,已經可以向世人證明,他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貢獻。
馮白舉雖然在1955年的第一次授職典禮上沒有被授予任何軍銜,但從他獲得的三枚革命勳章來看,我們也必須承認,他在不同的革命時期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馮白菊又發生了什麼,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同年6月,任中共海南島區委書記,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司令員、政委。
這一切,不難看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對馮白舉的能力有多信任,這當然是因為他對革命鬥爭的貢獻,當然也不乏對自己的工作的責任。
後來,馮白菊和***將軍去北京匯報工作,**和***也見了他,高大的馮白舉給***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談話中,馮白菊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也感動了在場的領導。
而這次會面,也成為了馮柏菊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回憶之一,多年以後,他經常會把這件事告訴身邊的人。
兩年後,社會主義改造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試點,當時馮白菊已經調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他主要負責的工作是抓好“民營工商改造”試點工作。
眾所周知,在社會主義改造初期,各個領域都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尤其是民營工商,所以無論是面對黨組織賦予的重任,還是面對外界群眾的重任,馮白舉都承擔了很大的壓力。
但即便如此,他也從不猶豫,深入外親一線,深入群眾內部,充分了解群眾的需求和呼聲,在內部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定期召開座談會,努力解決群眾在轉型過程中憂心忡忡的一系列問題。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廣東省在“民營工商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取得的成績在全國名列前茅。
1963年4月,馮白菊調任中共浙江省委,任浙江省副省長,主要負責文化、教育、衛生、科技,以及計畫生育和血吸蟲病防治工作。
任職期間,他工作兢兢業業,親自到一線參與工作,得到了當地人民的廣泛認可。
後來,他被診斷出患有“前列腺癌”,並立即被送入醫院**。
不過,由於病情嚴重,馮白菊的病情並不樂觀,女兒後來回憶起父親的病情,忍不住哭了起來曾經身高超過1.8公尺的父親生病了,腰部彎曲,背搖欲墜,就像他曾經長得的兩個人一樣。
1972年初,遠在北京的總理得知馮白菊病重的訊息,連夜下達指示,讓浙江省委派馮白菊專車到北京治療。
到達北京後,在***的照顧下,一系列專家齊聚一地,為馮白菊的病情診斷和治療,在**期間,馮白菊每天都忍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但在家人面前,他總是表現得像沒有人一樣。
小女兒說,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爸爸總是面帶微笑,還經常哼著瓊歌劇裡的小曲子,但她有一次偷偷看到爸爸疼的時候蜷縮在病床的角落裡。
儘管有家人的陪伴和照顧,馮白菊的身體還是日復一日地腐爛1973年7月19日,馮柏菊在北京不幸去世,臨終前,他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再次見到遠在家鄉的孩子們。
而***聽說了他的要求,親自打電話給他的經紀公司,並指示他會見他的親戚,最後,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微笑著死去。
馮白菊的女兒馮二曾坦言,父親馮白菊生前樂觀豁達,始終對黨和國家無比信任,一直教導孩子要努力學習,努力報效國家。
或許是因為把大部分精力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馮白菊總覺得自己對家人有些愧疚。
女兒馮爾增後來在接受採訪時回憶道父親負責計畫生育和吸血防蟲的時候,經常幾天不回家,累困了在辦公室眯了一會兒,醒來後又繼續工作。
然而,即便如此,在馮爾增的心中,父親永遠是她的榜樣,無論是在自己的學習中,還是在工作的過程中,父親教給她太多的道理,這些道理也讓她受益終生。
其實,在馮白菊一生的風風雨雨中,他遇到了太多的選擇,但每一次,他都選擇勇敢前行,哪怕處於低谷,也永遠獻身於國家和人民,在他的身體裡,有著新中國歷經磨難終於實現涅槃的時代印記。
馮白菊去世後,他的孩子們聽從父親的遺願,在自己的崗位上打拼,孩子出生後,他們也按照父親的教導教導自己的孩子,這份傳承將永遠延續下去。
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馮白菊都希望,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希望他們能對自己嚴格一點,哪怕是身居高位,孩子也根本就沒有享受到任何的照顧。
所以,在馮白菊死後,他的家人心存感激,但面對組織的關心,還是拒絕了,因為他們都明白,這是父親最想讓他們做的事情。
馮白菊的孩子們後來也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耕耘,他們把父親的教誨根在心裡,一切為人民著想,從人民做起。
縱觀馮柏菊的一生,這位獲得過三枚革命勳章的老同志,一生風風雨雨,都是為了人民和國家,雖然後半生歷經磨難,但終於能夠恢復自己的名聲,在家鄉,他的事蹟還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中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