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中國面臨四大挑戰,兩岸必然統一
7月5日,觀察家網刊登了中國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溫的文章,題為《歷史新篇章,中國未來將打贏四大關鍵戰役》。
王溫指出,歷史新篇章才剛剛開始,未來10-20年,中國將面臨四大挑戰。 但是,這並不能阻擋中國繼續“三大奇蹟”,開啟歷史新篇章。
中國面臨的第乙個挑戰是贏得國際博弈,其中最重要的是應對美國單方面挑起的“激烈競爭”。
自西方疫情全面爆發以來,這種競爭一直在進行,這證明製造業的衰落可能對經濟造成巨大打擊,而這種影響已經在西方經濟體中感受到。
為了維護全球霸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經貿、金融、軍事科技、地緣政治等領域進行了全面、多層次的打壓。
過去一年,美國試圖聯合歐洲,在高科技領域設定障礙,加強封鎖和遏制。 試圖通過與英國和澳大利亞結成所謂的“安全”聯盟,在外圍製造“包圍圈”; 試圖在亞太地區建立乙個“迷你北約”,並在“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基礎上擴大美國的影響力和軍事力量; 它還試圖在經濟和軍事領域建立“印太小圈子”,對中國進行全面封鎖。
中國正面臨著一場確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艱苦戰鬥。 在製造業大國的標籤背後,存在著中國產業鏈中下游附加值低等問題。
與此同時,疫情、俄烏衝突等外部環境也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力。 雖然中國經濟在疫情期間實現了正增長,但保持高增長並不容易。
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先進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全方位的開放政策。 從戰略角度看,產業結構整體轉型,進入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鏈,將為經濟帶來紅利。
經濟學家普遍預計,只要中國經濟在未來10到15年內以4%至5%的速度增長,只要它能做到這一點以7%的增長率計算,2023年後中國經濟總產值將翻一番。
在第三次硬仗中,中國在高水平社會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這體現在現代基礎設施的普遍覆蓋、數字設施的配套應用以及民用高新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推廣上。
同時,在扶貧攻堅和城市治理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績。 當然,我們需要保持這些優勢,並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 未來,將深化先進技術與基本民生的融合。
在第四次硬仗中,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 近日,島內一些勢力勾結外國勢力,不斷鼓吹“武裝統一”,製造緊張局勢。
但是,兩岸的和平與統一始終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要知道,大陸與台灣的雙邊**約佔台灣GDP的45%,說明兩岸人民不僅同根同源,而且台灣地區的經濟繁榮主要依靠大陸。
因此,兩岸和平統一無疑是最佳選擇。
中國一貫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儘管受到外部干涉勢力和“**分子”的阻撓,但中國從未放棄“軍事統一”的選擇。
我們正在經歷四場硬仗,一場是台灣問題,另一場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 其餘兩個是基於自我完善作為戰略目標。
這些艱苦奮戰的勝利,意味著我們向上發展的阻力正在逐漸減少。 只要我們能打贏這四場硬仗,中國就一定能在國際舞台上創造新的歷史。
同時,在創造新歷史的過程中,中國也將創造三大奇蹟。 一是延續中國超越的奇蹟,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從低端原材料和半成品到尖端產品。
早在2011年,中國的工業生產就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生產國家。 到2013年,中國的貨物總量**也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2021年,中國對外投資總額也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 這些都是中國通過完善產業鏈所取得的成果。
1.奇蹟還在繼續,到2030年,中國有望超過美國經濟的總規模。 2.中國的崛起是建立在和平的基礎上的,中國在過去40年中沒有發動或參與過一場戰爭。
3.中國的道路是非凡的,經過40多年的發展,它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另一方面,西方列強的崛起都是通過戰爭實現的。
4.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30%左右。 5.中國的崛起過程與西方完全不同,中國在實現自身崛起的過程中給其他國家帶來了“紅利”。
儘管中國和平崛起,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仍然持懷疑態度。 他們把西方的強盜心態強加給中國,炒作“中國威脅論”,企圖在世界範圍內製造焦慮。
他們甚至在中國周邊設定障礙、製造熱點,企圖通過摩擦和單方面挑起衝突來維持霸權。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乙個明確的警告。
美國對中國的一系列遏制和打壓措施,已經到了極其卑鄙和無止境的地步。 拜登曾將這種所謂的“競爭”稱為“激烈的競爭”,但實際上這是一場危險的“競爭”。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掌握的手段越來越少,這表明中國的發展不會因為個別國家的挑釁而停止。
其核心思想是:儘管西方國家受到遏制和打壓,但中國的和平崛起不會因為個別國家的絆腳石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