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農曆新年的鐘聲臨近,全國觀眾的目光都會聚焦在央視春晚的舞台上,期待一場歡騰喜慶的文化盛宴。
但今年的春晚太尷尬了! 程式創作,尤其是語言程式,一年比一年敷衍,一點新鮮感都沒有,讓人不禁要問:“接地氣”就這麼難嗎?
哪些節目令人尷尬,咱們先從語言節目說起,畢竟這是春晚舞台上最值得關注、最有趣的一類節目。
首先是岳雲鵬帶來的相聲《我想與眾不同》。
德雲社的棟樑因其獨特的親民形象和幽默感而受到大眾的喜愛,但今年的工作似乎偏離了軌道。 蕭悅悅在舞台上熱搜話題“口”的背後,是他作品內容的空洞和過時。
相聲裡滿是老式的背詩,看似幽默實在無聊,甚至讓觀眾感嘆“不如同學”。 嘲諷《五環》之後的“文化人”設定,不僅沒有露出智慧的火花,反而顯得過於牽強和失望。
而且岳雲鵬的表情管理也相當到位,看不出有什麼波瀾和色變,感覺這麼多年的春晚,岳雲鵬一點變化都沒有。
接下來出現了小品《Can That Be the Same》,由新生代演員張若楠主演。 本以為會給春晚注入新鮮活力,沒想到劇情設定陳詞濫調,枯燥乏味。
故事圍繞著回誰家過年的小事展開,試圖**現代家庭中的“雙重標準”現象,但處理方式過於生硬,彷彿是為了解釋而解釋,而不是真正觸及生活中的痛點。
雖然張若楠的表演還是讓人驚喜,但劇本中力量的不足讓她的努力顯得不夠,整部作品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更別說腳踏實地了。
金輝的群搞喜劇《導演的心》也沒能逃出尷尬的漩渦。 這部群喜喜劇試圖以人物內心獨白的形式展現生活的多樣性,但在實際呈現中,過多的搞笑元素掩蓋了本來可以深入挖掘的主題內涵,導致表現膚淺,無法觸動人心。
節目中討論的日常梗,比如老闆的留言“我在這裡”,被演員們解讀為既平淡又牽強,不禁讓人質疑:藝術創作真的需要如此膚淺和敷衍嗎?
至於備受期待的沈騰和馬麗的“沈馬組合”,他們的節目《寒屋》更是讓人驚喜。
該劇的笑話設計蒼白無力,比如“外八內八”的梗突然出現,一點助推都沒有,也不知道小品的概念想表達什麼,整個事情一團糟。
別的隊伍不說,光是沈騰和馬麗這對,他們在春晚的表現可以說是一年比一年差。
曾經他們以根深蒂固的角色和意想不到的反轉贏得了無數掌聲,可惜他們如今在春晚上呈現出如此尷尬的作品。
難不成《幫不幫》是沈騰馬麗永恆的高光時刻,真是讓人懷念。
最諷刺的是,《張不開嘴》這個小品竟然是“回鍋菜”。 這檔此前在其他綜藝節目中上演過的節目,再次出現在春晚的舞台上,無疑暴露了創作團隊缺乏創新。
面對觀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這樣的重複表演無疑是敷衍了事的表現,不知道該如何通過考驗。
今年的春晚一再暴露出語言節目缺乏生命氣息、缺乏創意等問題,這些作品並沒有深入普通人的生活去捕捉那些真實、觸手可及的故事和情感,而是選擇了相對保守、形式化的表達方式。
如何更好地把握“腳踏實地”的本質,用更具現代感和生活溫度的作品打動人心,成為亟待解決的話題。
畢竟,一場成功的春晚,不僅僅是在華麗的舞台上唱歌跳舞,更是千家萬戶燈光下平凡生活的生動寫照。
如果以後春晚這麼無聊,觀眾不看,誰能怪呢?
春晚有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