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正月初六,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回家過年的人馬上就要踏上返程,一年一度的樹幹大賽又開始了。 近日,女子回程被父母塞滿了200斤的新年貨上熱搜。 據**報道,2月13日,河南省洛陽市謝女士一家回老家探親,回來時塞滿了200多斤的年貨,包括蘿蔔、白菜麵粉、肉、餃子等。 據《超新聞》報道,住在杭州的李先生從老家金華回來,他的行李箱裡也塞滿了:香腸、餛飩、粽子、糯公尺蓮、母親做的芝麻糖,還有兩罈土烤的高粱酒,10多斤手炒瓜子,新鮮採摘的士多啤梨和蘿蔔, 等。 有網友評論說,能預裝的就是重糧,填不完的就是家人的重心。
愛情就像家鄉的美食,一輛車是溫暖而充實的。 也許這些家鄉的美食不值多少錢,也許有人會說,現在交通方便,把食物郵寄給親戚也不是更方便,也減輕了年輕人回程的負擔。 話雖如此,沉重的行李箱裡裝滿了親人之間最樸素的愛情,這種情感的表達是無價的,這種面對面的心是無法郵寄的。 在新聞評論區,不少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樹幹”故事。 這個時候,我們總是被這份沉重的愛所感動,因為它擊中了我們心中最溫暖、最柔軟的部分,帶著期待和祝福,也有思念和擔憂。
古詩裡有雲,“臨走前,怕晚歸”,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父母的恩情。 假期前,流浪者回家,帶回了當年的豐收,也帶來了團圓的期待; 短暫的團聚後,旅程又開始了,回程的包很重,卻永遠也說不完親人的關心和思念。 一些地方特產和母親的手工藝品可能價值不高,但它們託付了親人之間最真摯的心和最溫暖的祝福。 同時,也寄託著新年的新期待,寄託著下一次重逢的希望,寄託著新征程重回風帆的願望。
家的溫暖和家的美食,永遠是最讓人懷念的。 這些充滿親情和溫暖的食物,不僅是一種物質的饋贈,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 什麼是懷舊,味蕾上的渴望,或許就是這種抽象情感最具象的體現。 知名美食紀錄片導演陳曉青在一檔節目中提到,自己在北京上大學時,從家鄉扛了好幾大箱年糕,無論走多遠,家鄉的肚子總需要家鄉的食物來填飽肚子,這更像是流浪孩子的精神安慰劑。 滿載的後備箱,不僅能從物理上化解流浪者味覺的鄉愁之情,更能在品嚐這些家鄉美食時,也能感受到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的愛與關懷,這是一種強大的情感支撐,也時刻提醒著我們,家鄉還有最值得關心和關心的親人。
毛絨行李箱,一端連線家鄉,另一端連線遠方,不僅飽含著父母的關心,更是勤勞的流浪者的無限動力。 透過這架親情的橋梁,家鄉父母的關心有了寄託,遠方的流浪者也能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嚐到來自家鄉的幸福滋味。 這是親戚之間的雙向奔波和相互支援,也是“流動中國”奮力向上的精神動力。
上游新聞評論員龍春暉。